share_log

四冲IPO,喜马拉雅能拿下在线音频第一股吗?

四衝IPO,喜馬拉雅能拿下在線音頻第一股嗎?

DoNews ·  08/03 15:13

文/林小白

編輯/楊博丞

4月12日,國內最大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請求。據悉,這已經是其第四次全球衝擊上市了。

據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2023年期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8.57億元、60.61億元和61.63億元,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只能算勉強增長。同期公司淨利潤分別約爲-51.06億元、37億元、37.36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分別爲-7.18億元、-2.96億元及2.24億元。

據相關數據平台公開,喜馬拉雅平均每月有3億用戶在線聽喜馬拉雅的音頻內容;2023年,佔據了中國所有在線音頻平台收聽總時長的60%以上,公司實現了成立數十年以來首次全面盈利,這無疑將極大地提升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概率。

然而,據核心付費用戶數據,喜馬拉雅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用戶付費率從2022年的12.9%下滑至2023年的11.9%;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會員付費率從2022年的12.6%下滑至2023年的11.6%。兩則數據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2023年,喜馬拉雅又是怎樣實現利潤扭虧爲盈的呢?

「三年四戰」IPO,喜馬拉雅如此密集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的背後,是音頻行業難以解決的營運難題和資金壓力。如今,進入「中年期」的喜馬拉雅,還能講好「耳朵經濟」的新故事嗎?

一、1億人撐起1支音頻IPO

喜馬拉雅創立於2012年,到今年已發展至第12年。據工信部統計,2012年,手機網民數量爲4.2億人。202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12.27億。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十年間,喜馬拉雅精準把握市場脈搏,迅速崛起,成爲行業佼佼者。

時間回到2018年,喜馬拉雅以「耳朵經濟」爲核心,採取與其他主流平台類似的訂閱盈利模式,包括會員費和付費點播。會員套餐可以選擇月費25元或年費238元起,會員用戶可享受獨家內容、無廣告等特權。

相聲評書、有聲書、廣播劇等優質音頻內容,爲喜馬拉雅帶來一批精準用戶。在此基礎上,喜馬拉雅還在開發更多垂類業務。

爲滿足高端用戶需求,其推出了高級VIP服務,尊享大師課節目,年費899元。同時,積極與各大音樂、購物平台合作,推出聯合會員優惠,年費在238至308元之間,喜馬拉雅也成爲了中國在線音頻行業首家引入「PGC+PUGC+UGC」內容組合的平台。

2017年,喜馬拉雅率先推出了音頻直播模式,2018年,音頻直播模式爲其帶來了高達3.16億元的收入,佔當年總營收的21.4%。2021年,直播收入突破10億元。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營收也在同比增長。

儘管公司總營收逐年增加,但訂閱收入無疑是公司營收的護城河,但近三年平台付費會員數量雖保持逐年增長,增速卻開始放緩,2021-2023年的同期會員付費率分別爲12.9%、12.9%和11.9%。此外,平台日活付費用戶收聽時長也有下滑,2021-2023年,喜馬拉雅日活用戶的收聽時長分別是144分鐘、142分鐘、130分鐘。對此,公司的解釋爲將戰略重心轉向吸引及留住客單價較高的用戶,並加強具有更大變現潛力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受上述兩大因素的影響,導致廣播收入和直播收入近年來也有所下滑。

在豐富的內容生產系統和多元化變現模式的基礎上,喜馬拉雅的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喜馬拉雅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高達到3.03億,成爲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台,市場份額約25%,超第二名約12%。

在2012至2020年的八年中,喜馬拉雅憑藉完成了12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近100億元。公司的估值更是呈現井噴式增長,從最初的345萬美元迅速攀升至43.45億美元,整體增長幅度超過驚人的1200倍。

圖源:喜馬拉雅招股書

其中,不乏知名投資公司爲其站臺,比如摯信資本、騰訊(00700.HK)、普華資本、小米(01810.HK)、百度(09888.HK/BIDU.O)、閱文集團(00772.HK)、好未來(TAL.N)等一衆知名VC、PE都曾爲其投資。

早在2021年4月30日,其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不過,當年9月9日,其公告撤回申請。然而,4天后,2021年9月13日,喜馬拉雅即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因審計數字過期,其申請材料失效。2023年3月29日,其又更新了招股書。但當年6月,有消息稱,其因融資缺乏投資者支持,已暫停了IPO計劃。時隔兩年,喜馬拉雅再次發起對港股的衝刺。

一波三折的上市計劃,這支1億人撐起的音頻IPO,風光的背後,卻面臨着長期虧損的尷尬。

  • 持續虧損後的扭虧爲盈,不靠規模靠省

在創立的12年間,喜馬拉雅大部分時間都沒能盈利。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喜馬拉雅經調整年內虧損分別爲-7.49億元、-5.39億元、-7.18億元和-2.96億元,累計虧損約23億元。2023年扭虧爲盈,全年經調整後淨利潤爲2.24億元。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2023年喜馬拉雅來自訂閱服務的營收爲31.89億元,來自廣告服務的營收爲14.23億元,來自直播的收入爲11.3億元,來自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的營收爲4.1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三年(2021年-2023年)間,喜馬拉雅訂閱收入始終均佔總收入的50%以上,是公司的盈利支柱。

然而,2021-2023年,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爲43.7%、3.49%、1.69%。三年裏從超40%的增長迅速跌落至低於2%,顯而易見,喜馬拉雅的營收增速已逐步放緩。對此,喜馬拉雅表示,主要是用戶群體擴大、變現能力增強以及成本結構優化帶來的毛利率改善和經營效率提升。但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其轉虧爲盈主要因爲側重了成本優化,包括削減營銷費用、縮減研發開支,以及裁員降薪。

「開源」不行,唯有「節流」。

據數據顯示,喜馬拉雅在2021年-2023年的研發開支從10.3億元縮減至9.3億元,佔比也由17.5%降至15.1%。同時,全職員工人數顯著減少,從2021年的4342人裁減至2023年的2637人,據此計算,喜馬拉雅2年內裁員人數超1705人,裁員比例達39%,幅度近四成。裁員也帶來福利開支減少,其行政開支也大幅下降,從2021年的14.14億元銳減至2023年的4.68億元。

「節流」隨之而來的負面效應也很明顯,本就增長停滯的運營數據,在投入減少後,就更加乏力了。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喜馬拉雅在2021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佔有率約爲28%,按2023年在線音頻收入而言,其在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份額已將至25%。

另外,根據招股書計算,喜馬拉雅投後估值達310億元,但與港股同類公司網易雲音樂相比,後者市盈率25.1倍。若以喜馬拉雅2023年2.24億元的淨利潤推算,其上市後合理估值或僅56億元,不足投後估值的20%,前後差異顯著。

行業頭部發展的窘境,也在一定程度也是在線音頻這一行業的縮影。靠「省」出來的盈利,能否持續?其估值又是否能達到預期標準?喜馬拉雅急需新故事。

  • 人工智能AI能否爲其帶來新增長?

2023年是全球AIGC爆發之年,「+AI」成爲衆多公司轉型的優先之選。喜馬拉雅也宣佈了進軍AI領域。據悉,在本次提交的招股書裏,喜馬拉雅累計提到259次「AI」和「人工智能」,而三年前的那版招股書中僅有57次。

AIGC協助內容創作,是喜馬拉雅目前最大的技術賣點,據稱,AI已經滲透其內容生產、業務運營等各方各面。2023年,公司研發支出9.3億元,佔總收入的15.1%,技術和研發團隊佔員工總數的44.3%,特此成立了「珠峯實驗室」研發團隊,傾力打造開發「珠峯音頻AI模型」, 以AI技術驅動的「新質生產力」。

招股書指出,募集資金將用於提升內容和賦能內容創作者,同時圍繞下一代技術、AI及大數據能力,加強在線音頻的運營效率。AI技術賦能各類移動應用和智能設備後,喜馬拉雅將爲用戶提供自動化的更多高質量音頻內容、跨平台分發、個性化推薦等滲透式服務。

值得期待的是,喜馬拉雅若將AI技術在其新業務運營上全面佈局,其珠峯音頻AI模型無疑將在AI領域嶄露頭角。未來,無論是運動、烹飪、家務還是駕駛等碎片化的生活場景,喜馬拉雅有望爲用戶提供一種新穎且豐富的交互和體驗,塑造全新的產品形態。

根據《2024播客營銷白皮書:播客,不斷成長的可能性》調研數據顯示,播客用戶的平均年齡30.8歲,年齡21~35歲的用戶佔比達72.8%。本科以上學歷的人群佔比達87.4%,一線城市佔比49.3%。灼識諮詢預測,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收入將從2023年的250億元,增加到2028年的510億元。

喜馬拉雅若能成功上市,便是在線音頻的數據排位第一股,也是給該行業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動力

結語

隨着在線音頻行業的新增流量趨於飽和,行業當下正步入一個穩定發展的平台期。各大在線音頻平台之間的商業競爭必然進入了一個更爲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構建獨特的、高質量的內容及技術壁壘,以及維持用戶的持續粘性(即高留存率),已成爲各大平台脫穎而出的關鍵策略。

站在當下AI時代浪潮之中,中國音頻行業也必將大放異彩,迎接即將來臨的市場格局徹變與行業洗牌。成立12年的「老將」喜馬拉雅儘管在2023年實現了首次盈利,但這次能否得償所願,通過IPO融資,推動業務成長,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