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机构:如何看待Robotaxi的投资逻辑?

機構:如何看待Robotaxi的投資邏輯?

中金研究 ·  07/23 10:28

Robotaxi是L4自動駕駛的重要落地場景。作爲智能駕駛系列報告的第三篇,本文圍繞Robotaxi,重點探討市場關注的四大問題:1)Robotaxi對技術棧有何特殊要求,當前技術的成熟度怎樣?2)Robotaxi的單位經濟(UE)模型怎樣計算,未來提升空間如何?3)從政策和企業的視角,Robotaxi的落地進行到哪一步了?4)如何看待Robotaxi的投資邏輯?

摘要

Robotaxi對技術棧有何特殊要求,當前技術的成熟度怎樣?Robotaxi模式成立的核心在於由系統自動化完成駕駛、基本無需人工干預,其技術棧的要求既與城市NOA追求的強泛化能力、高度擬人化的智能駕駛模型一致,又需要滿足安全性和冗餘性。當前,Robotaxi已展示出明顯的技術進步,但提升空間仍在。中金研究認爲Transformer、端到端、多模態和世界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進展或有用武之地,有望加速智能駕駛能力的升階。

Robotaxi的單位經濟(UE)模型怎樣計算,未來提升空間如何?作爲一種客運服務,Robotaxi主要按行駛里程收費;成本端,Robotaxi企業需承擔車輛的折舊、安全員成本、電費、停車費和保險費等成本,其中收入、折舊、安全員成本是影響Robotaxi UE模型的三個重要因素。Robotaxi商業模式多元,分爲重資產和輕資產等不同形態,但在早期其UE模型通常都爲虧損狀態,未來改善則需持續關注技術、政策和車隊數量等層面的變化。

從政策和企業的視角,Robotaxi的落地進行到哪一步了?中國Robotaxi正逐漸進入從研發測試到商用部署的過渡期,國家和地方多項政策助力行業健康發展,海外的相關政策法規亦在不斷推進。從企業的視角,中美各個頭部的Robotaxi企業正在持續拓展商業版圖,當前來看其體量相對有限,所處階段爲道路測試到商業化運營不等。

如何看待Robotaxi的投資邏輯?Robotaxi行業的長遠發展依賴於技術、商業化和政策三個要素形成正循環。在正循環中,Robotaxi的UE水平逐漸改善,企業有意願投放更多車輛,而車隊規模的擴大可以持續攤薄前期研發成本,企業盈利改善,推動行業走向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但在正循環形成前,Robotaxi企業或承擔一段時間的虧損。中金研究認爲,資金實力、數據閉環、軟硬一體和技術創新能力等是Robotaxi企業現階段的關鍵競爭要素。

風險

技術探索進程緩慢;商業化受阻;行業競爭加劇;政策進展不及預期。

正文

問題1:Robotaxi對技術棧有何特殊要求,當前技術的成熟度怎樣?

當前:Robotaxi要求系統的泛化、擬人和冗餘,現有技術棧仍有進步空間

Robotaxi是L4自動駕駛重要的商業化落地場景,其模式成立的核心在於系統自動化完成駕駛、基本無需人工干預,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產物。站在自動駕駛企業的角度,要達成系統自動化駕駛的目標,至少需要滿足2個條件:

1)系統的能力足以實現自動化駕駛,從C端乘客的視角,其願意選乘Robotaxi,基本要求是Robotaxi在安全、舒適、高效等維度上和傳統模式持平、甚至超過傳統模式,這就涉及到系統本身的能力問題,屬於本章討論的技術範疇;2)實現的方式是具有性價比的、符合市場商業邏輯的,如此自動駕駛企業方能可持續發展、C端乘客支付的價格方有下降空間,這就涉及到單位經濟(UE)模型的問題,將在下一章詳細討論。

具體拆分安全、舒適、高效等維度,他們在技術上意味着:1)安全:系統能夠避免或者減少酒駕、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慢等情況,但是系統有出故障的概率、神經網絡本身也是一個概率模型,Robotaxi需要做到即使軟件和硬件失效,也能保證最底線的安全;

2)舒適:系統需要高度擬人化,像人類駕駛員一樣處理各種場景,減少急剎和頓挫;3)高效:要求Robotaxi能達到一定的行駛速度,給予乘客自由選擇路線和上下車地點的靈活度,能夠妥善應對Corner case(長尾場景)和他車交互博弈,而非單純地停車等待。

圖表1:智能駕駛系統的升階,對硬件和軟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毫末智行公衆號,九章智駕,中金公司研究部

由此可見,Robotaxi對技術棧的要求,與當前城市NOA所追求的強泛化能力、高度擬人化的智能駕駛模型是一致的,而由於基本沒有人工干預,Robotaxi需要將這些維度推到極致,並滿足安全性和冗餘性。

所以,在Robotaxi的技術棧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更高的神經網絡滲透率、更復雜的模型架構、更多的精細化模型積累乃至更大的模型規模,而另一方面其在感知上會有更多傳感器(如激光雷達)和高精度地圖冗餘,在決策上通常增加規則代碼兜底,以增加技術棧的冗餘性。在系列報告第一篇[1]中,中金研究將這些要求總結爲“完備性”和“冗餘性”。

近年在國內外各類L4的路測和示範運營中,Robotaxi已經展示出明顯的技術進步,行駛整體平穩,能較好地完成轉彎、變道和禮讓行人,在極端天氣、早晚高峰、城中村等複雜場景中也有不錯表現。

但是同時,中金研究認爲當前的技術水平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例如部分長尾場景(道路上出現編織袋)和突發情況(道路臨時改道)的處理尚不完美,行駛策略偏保守(遇到他車可能直接剎停而非博弈),靈活性有待增強(網約車場景下,駕駛員可以靈活選擇路線和接客地點,但Robotaxi目前暫未實現),安全性(含網絡安全)需要持續強化。

中金研究認爲,這些問題的存在,或意味着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仍然要朝着模型/算法的泛化性、擬人性和安全性等方向繼續前進。

圖表2:當前Robotaxi技術棧能做到的和仍有提升空間的領域

注:各家企業Robotaxi的技術水平不同,圖中所列能力仍有提升空間的領域爲根據公開資料提到的案例總結,並非適用所有Robotaxi企業 資料來源:文遠知行官網,百度Apollo公衆號,小馬智行官網,俠客島,虎嗅,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各家企業Robotaxi的技術水平不同,圖中所列能力仍有提升空間的領域爲根據公開資料提到的案例總結,並非適用所有Robotaxi企業 資料來源:文遠知行官網,百度Apollo公衆號,小馬智行官網,俠客島,虎嗅,中金公司研究部

未來:人工智能前沿進展有望助力Robotaxi技術棧的完善

回歸技術棧的視角,經過多年的發展,以Robotaxi爲代表的智能駕駛技術棧已有較多的沉澱,經典的技術棧通常爲模塊化的架構,感知、預測、決策和控制各司其職,AI模型在各個模塊中有不同程度的滲透。在經典的技術棧下,智能駕駛的部分難題已經得到較好的解決,例如BEV + Transformer較好地解決了感知模塊的向量空間搭建問題,AI模型在規控模塊的引入能較顯著地提升乘坐的舒適感、將智能駕駛的能力帶入到更爲複雜的場景中。

然而,智能駕駛技術仍有難題有待攻克:

► 感知:Corner case的感知是主要的難點之一,如道路上奇形怪狀的長尾障礙物、特別極端的天氣和道路臨時變道等。感知是智能駕駛技術棧的第一道“關卡”,如果感知模塊出現漏檢誤檢,那麼後續模塊或會承擔較大的壓力。

► 預測:首先是交互,動態障礙物的未來軌跡不僅和自身有關,還和其與其他動態障礙物的交互有關,複雜場景的預測通常涉及對多主體交互的建模。其次是Corner case,即各類長尾障礙物未來的軌跡預測。

► 決策:感知和預測模塊輸出的結果帶有概率值,決策模塊本質上需要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下工作(當然,利用高精度地圖可以一定程度上環節感知結果的不確定性)。在複雜的場景下,如何像熟練的人類駕駛員一樣和其他車輛去博弈和交互,如何更加擬人的處理各類複雜工況乃至Corner case(如大雪天的形式),如何讓自動駕駛決策的乘坐體感和人駕模式一致,是決策模塊面臨的主要難點。

► 控制:控制更多是工程和數學問題,但在Robotaxi的場景下,硬件的調校、軟硬件的耦合或會影響控制的精度,並最終影響到實際的駕駛效果。

面對上述技術棧難題,中金研究認爲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進展在未來或有用武之地,有望助力智能駕駛能力的升階。具體而言,Transformer、端到端、多模態和世界模型是幾類值得關注的前沿進展。

Transformer架構是大模型的基石,擅長建模遠距離關係,可以接受Prompt形式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關聯多種模態的信息併合成爲統一形式的信號,性能通常隨參數量的擴大而大幅提升,除了感知領域外,也正逐漸被應用於預測和決策領域。端到端將獨立的算法模塊納入完全可微的統一模型框架,特徵空間可在模型的各個部分完整傳播,更徹底的數據驅動成爲可能。多模態嫁接大語言模型已湧現的上下文學習、零樣本學習、邏輯推理、常識判斷等能力,是提升智能駕駛技術棧泛化能力的潛在路徑(此前的方法通常是實車採集/仿真構建Corner case,然後將數據用於AI模型的進一步訓練)。世界模型通過讓模型基於歷史信息預測未來駕駛環境的演變,構建了一種更高效的學習海量智能駕駛數據的先驗分佈的訓練方式,有潛力成爲智能駕駛領域的Foundation model。[2]

事實上,中金研究看到不少Robotaxi企業已經開始應用大模型的思想,來強化自身技術棧的能力。在2024年Apollo Day上,百度發佈了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基於大模型技術重構自動駕駛,採用隱式傳遞、聯合訓練的端到端思想,感知和決策的模型屬性和數據驅動顯著增強,公司公開表示該技術可以兼顧安全性和泛化性,安全性有望高於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3]。

當前,不少L4 Robotaxi企業都開始在技術棧中應用transformer、端到端乃至語言模塊Prompt的思想,技術棧能力獲得大模型的賦能,中金研究認爲這或許有望加速L4 Robotaxi技術水平的成熟。

2024年2月,OpenAI發佈視頻生成模型Sora,展現出世界模型的諸多特點,市場較爲關注Sora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前景。考慮到自動駕駛對於安全性具有嚴格的要求,而Sora在部分案例中對基本物理交互的把握仍有不準確之處,中金研究認爲當前Sora還較難直接用於車端的自動駕駛。

短期來看,Sora有望應用於自動駕駛仿真,基於實車採集的視頻微調生成新的驗證場景,或生成新的合成數據用於自動駕駛模型的訓練。

中長期來看,中金研究看好以Sora爲代表的世界模型的潛力,構建了一種更高效的學習海量智能駕駛數據的先驗分佈的訓練方式,有潛力成爲智能駕駛領域的Foundation model,海外智能駕駛龍頭特斯拉亦曾在CVPR 2023公開分享在相關路線上的探索和長遠願景。

圖表3:經典的智能駕駛軟件技術棧

注:本圖僅爲經典的智能駕駛軟件技術棧,爲中金公司研究部根據文獻和其他公開資料整理,業界當前實際使用的技術棧可能會有所差別 資料來源:《無人駕駛原理與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年),《自動駕駛技術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自動駕駛汽車環境感知》(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定位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自動駕駛決策與控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自動駕駛汽車平台技術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Self-driving cars: a survey》by Claudine Badue, Ranik Guidolini, etc., Waymo,特斯拉AI Day,小鵬官網,輕舟智航官網,CSDN,焉知汽車,九章智駕,智車Robot,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智能駕駛大模型概覽

資料來源:A. Vaswani, N. Shazeer, et al.,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2017,Y. Hu, J. Yang, et al., “Planning-oriented Autonomous Driving”, 2023,C. Li, Z. Gan, et al., “Multimodal Foundation Models: From Specialists to General-Purpose Assistants”, 2023,X. Wang, Z. Zhu, et al., “DriveDreamer: Towards Real-world-driven World Model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2023,A. Kirillov, E. Mintun, et al., “Segment Anything”, 2023,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Sora等世界模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前景

資料來源:OpenAI官網,特斯拉AI Day,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OpenAI官網,特斯拉AI Day,中金公司研究部

問題2:Robotaxi的單位經濟(UE)模型怎樣計算,未來提升空間如何?

在本章,中金研究將嘗試梳理Robotaxi單位經濟(UE)模型的計算框架,分析影響其UE模型的主要因素,梳理未來UE模型的提升空間,從而從商業的視角探討,爲了用有性價比的方式實現自動駕駛,還需要從哪些方面來努力。(詳細UE模型測算請詳見報告)

在收入端,作爲一種客運服務,Robotaxi主要按照行駛的公里數收取打車費;在成本端,Robotaxi企業需要承擔車輛的折舊、電費、停車費和保險費等,同時爲了幫助Robotaxi在困難場景脫困,通常還需要在車上或者遠程部署一定數量的安全員進行監督,因此Robotaxi企業還會付出安全員成本。

收入、折舊、安全員成本是影響Robotaxi UE模型的三個重要因素,中金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 收入:影響因子包括每日接單量、每單平均里程、每公里單價等,這些因素和Robotaxi本身的技術水平和乘坐體驗、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政策允許運營的範圍以及Robotaxi車隊數量等密切相關。中金研究認爲未來的提升路徑包括:1)打磨和完善Robotaxi的技術棧能力,提升安全、舒適、高效等屬性,提高消費者的接受程度;2)政策允許Robotaxi運營的區域逐漸拓展;3)Robotaxi企業提高在區域內的車輛鋪設數量,使車隊達到一定的密度,縮短乘客所需等待的時間,形成規模優勢和網絡效應。

► 折舊:與普通的車輛不同,Robotaxi增加了激光雷達、攝像頭、車端推理芯片等自動駕駛套件,此外出於安全性和冗餘性的考慮,Robotaxi通常使用高精度地圖,且會在線控、傳感器和域控等層面設置冗餘,以上均會使得Robotaxi的車輛成本比普通車輛更高,從而帶來更高的折舊成本。在未來,中金研究認爲改善的路徑包括:1)由後裝車變爲前裝車,這既關乎車輛運行的穩定性,也關係到成本。

2)增強車隊數量,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在向主機廠購買裸車時有更大的議價空間;3)軟件能力提升,降低硬件配置要求,例如激光雷達數量從6個降爲3個、從必須使用機械式雷達到半固態雷達也能適配等;4)激光雷達等零部件本身的降本,NOA智能駕駛的普及帶動各類零部件使用量的提升、推動價格下降,中金研究認爲L4 Robotaxi也將受益於這一降本趨勢。

► 安全員成本:根據交通運輸部於2023年12月發佈的《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從事出租車客運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遠程安全員人車比不得低於1:3[4]。在未來,隨着算法能力的進步、泛化性提升,Robotaxi所需安全員幫助的場景或逐漸減少;而技術的持續進步,也有望爲政策放寬人車比要求提供更多的信心。

綜上可以看出,Robotaxi UE模型在早期通常爲虧損狀態,而未來的改善需要持續關注技術、政策和車隊數量等層面的變化。同時,以上因素之間也會發生相互影響,如單車UE的改善會提高Robotaxi企業增加車隊數量的意願,而增加車隊數量本身將改善單車UE。根據ARK Invest的研究,隨着自動駕駛的規模化落地,乘用車的單英里成本有望下降至0.25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中金研究討論的僅爲Robotaxi企業自持車隊這一種商業模式,屬於重資產模式。事實上,智能駕駛企業也在嘗試更多元的商業模式,如第三方持有資產模式(輕資產)、C端消費者持有資產模式(輕資產)和合資公司模式等,在這些模式下,Robotaxi的UE模型或將有所改變。

但是,不論採用何種商業模式,中金研究認爲Robotaxi UE的核心仍然將是圍繞技術、政策和車隊數量等方面,提升收入水平、降低現有成本。

圖表6:Robotaxi典型商業模式示意

注:主機廠和自動駕駛企業可能爲同一家企業,如特斯拉 資料來源:特斯拉公告/AI Day,百度Apollo公衆號,小馬智行公衆號,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主機廠和自動駕駛企業可能爲同一家企業,如特斯拉 資料來源:特斯拉公告/AI Day,百度Apollo公衆號,小馬智行公衆號,中金公司研究部

問題3:從政策和企業的視角,Robotaxi的落地進行到哪一步了?

政策視角:國家和地方多項政策助力Robotaxi行業健康發展

國內情況

整體來看,我國Robotaxi已從研發測試逐漸進入商用部署的過渡期,圍繞智能網聯車、自動駕駛功能實現等方面,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支持與規範性質的政策和法規。支持層面,鼓勵特定場景示範應用、允許開放試點、積極完善軟硬件配套;規範層面,約束智能網聯車的事前准入、事中管理與事後權責劃分。此外,現階段政策也在探討自動駕駛交通事故的權責劃分,部分城市進入試點探索階段。

2024年6月,我國首批確定由9個汽車生產企業和9個使用主體組成的聯合體,將在北京等7個城市展開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中金研究認爲,試點將支撐相關法律法規與技術標準的修訂,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准入與道路交通安全體系,推動自動駕駛的落地。

在各個城市,相關政策亦陸續出臺,逐漸擴大試點範圍,助力智能網聯體系發展。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範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根據央視網[5],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共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29,000多公里,發放測試示範牌照6,800多張,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8,800萬公里。下面,中金研究按照城市維度對自動駕駛相關政策進行梳理:

► 北京:2022年4月底,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率先發布首批“無人化示範應用道路測試”通知書,來自百度和小馬智行的14輛無人化乘用車獲准上路測試[6]。截至2024年3月,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累計爲29家測試車企發放了道路測試的牌照,自動駕駛測試的里程超過2,500萬公里[7],覆蓋通州、順義、亦莊、大興等多個地區。2024年7月,北京發佈《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強調安全員需按國家有關規定配備,明確了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車輛在自動駕駛系統功能激活狀態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屬於自動駕駛汽車一方責任的,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 上海:2018年以來,上海分階段、分批次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打造了嘉定、臨港、奉賢、金橋等四個示範區。截至2024年3月,上海已有32家企業、794輛車獲得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示範運營牌照,累計測試里程約2,290萬公里,覆蓋浦東新區、嘉定等行政區,測試總時長約122萬小時[8]。2024年3月,上海將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及浦東申江路、滬南公路、兩港公路等道路開放爲自動駕駛測試道路[9]。

► 廣州:2018年,廣州允許部分自動駕駛企業“先行先試”,Robotaxi上路廣州。2024年2月,廣州推出《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徵求意見稿)》。至2024年7月, 廣州已累計開放827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單向里程約1,666公里,涉及南沙區、黃埔區等6個行政區,已有15家企業在廣州開展不同級別的道路測試和L3/L4高級別測試活動,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百度阿波羅、滴滴等自動駕駛企業或自營或與廣州公交集團、祺宸科技等運營商合作,投入超180臺自動駕駛車輛開展示範運營和商業化示範應用[10]。

► 深圳:2022年,深圳率先爲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2023年7月,深圳發放了全國首張L3高快速路測試號牌(比亞迪);同年8月,深圳發佈智能網聯汽車10項地方標準。截至2024年5月,深圳全市累計開放測試示範道路944公里,覆蓋南山區、寶安區等多個行政區,累計向19家企業349輛智能網聯汽車發放道路測試及示範應用通知書1,037張[11]。

► 武漢:截至2023年底,武漢全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單向里程),覆蓋12個行政區,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觸達人口超770萬,開放里程和開放區域數量全國領先[12]。

► 其他城市:此外,長沙、杭州、南京等地亦在積極推進Robotaxi落地:2020年4月,長沙Robotaxi服務向民衆全面開放,運營範圍約130平方公里[13];2024年5月,《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正式施行[14];南京在江寧開發區、秦淮白下高新區、建鄴區科技生態島、溧水開發區等多地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15]。

圖表7:各個城市的自動駕駛測試與運營區域展示(部分)

注:1)本圖僅爲對智能駕駛運營區域的示意;2)上海市智能駕駛運營範圍圖只選取上海市南匯新城至浦東機場路段無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示範路段情況,不代表全市智能駕駛運營範圍;3)深圳市智能駕駛運營範圍圖爲2018年第一批試點情況,不代表當前情況;4)杭州市智能駕駛運營範圍圖僅列舉上城區情況,不代表全市智能駕駛運營範圍;5)長沙市與武漢市智能駕駛運營範圍圖只列舉蘿蔔快跑7月份運營範圍地圖,不代表全市所有品牌智能駕駛運營範圍。 資料來源:亦莊新城公衆號,北京順義公衆號,上海交通公衆號,上城發佈公衆號,深圳夢公衆號,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蘿蔔快跑APP,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情況

海外市場圍繞自動駕駛的政策制定亦在穩步前進。2012年,美國內華達州爲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發放了全球第一張測試牌照[16]。2017年,德國通過《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成爲爲自動駕駛立法的國家[17]。同年,德國還發布了全球首份針對自動駕駛的倫理指南,確立了自動駕駛的20條倫理準則[18]。2021年,德國通過《自動駕駛法》,首次對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進行規制[19]。2023年,日本《道路運輸車輛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允許L4級自動駕駛車輛在日本公路上行駛[20]。

整體來看,美國推進自動駕駛的佈局時間線相對更長,經歷了多輪迭代。2016年起,美國交通部就連續發佈Automated Vehicles(AV)1.0~4.0及自動駕駛綜合計劃(AVCP),對自動駕駛產業進行頂層指引,並以五年規劃爲藍圖制定智能交通發展戰略,探索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政策配套。

美國各個地區的具體落地進程有所差異,但Robotaxi運營版圖總體保持擴張趨勢。目前,亞特蘭大、達拉斯、休斯敦、邁阿密、西雅圖、波士頓、匹茲堡等多個城市已經開始無人駕駛汽車載客試點運營。鳳凰城、舊金山、洛杉磯等城市已准許Robotaxi收費運營。將視角轉向加州這一特定案例,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及公共事務委員會(CPUC)逐年推進對加州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和商業化應用政策的探索,目前已有多家企業獲得自動駕駛測試和部署許可。自2022年起,加州以舊金山爲試點嘗試Robotaxi落地的可能,並於2023年8月首次放開全時段、全區域、主駕無人的Robotaxi商業化運營。

企業視角:頭部Robotaxi企業落地情況梳理

近年,Robotaxi車隊規模不斷擴容,里程與出行訂單量增長,但和傳統出行行業相比,整體體量仍相對有限。當前,一線城市仍是國內頭部Robotaxi企業佈局的重點,而考慮到武漢、長沙等城市對自動駕駛的支持力度,中金研究認爲未來其他城市也有望成爲Robotaxi落地的重要區域。硬件設施層面,實現前裝量產的企業仍爲少數,更多前裝量產的車型正在研發過程中。商業模式上,多數Robotaxi企業選擇按照出行服務的方式定價;運營時段上,蘿蔔快跑是爲數不多嘗試實踐24x7運營的企業(在武漢)[21]。

下面,中金研究對部分頭部Robotaxi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最新進展做簡單梳理:

文遠知行

文遠知行成立於2017年,爲L4級自動駕駛公司。當前,文遠知行產品矩陣分爲L4和L2+/L3兩部分,L4級產品覆蓋網約車、公交車、貨運、環衛等多種場景,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運車和自動駕駛環衛車;L2+/L3級主要爲高階智能駕駛產品。文遠知行是同時擁有中國、美國、阿聯酋、新加坡四地自動駕駛牌照的自動駕駛公司。[22]

文遠在Robotaxi上與廣汽、日產等OEM合作,搭載全棧式軟硬件解決方案。2019年,公司於廣州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打造了全國首支落地一線城市的Robotaxi車隊。2022年,文遠知行突破公開道路上自動駕駛里程數1,000萬公里。2023年6月,公司獲批在北京開展Robotaxi純無人示範應用,2023年11月獲批在北京開展純無人商業化收費運營。[23]

小馬智行

小馬智行成立於2016年末,擁有Robotaxi、Robotruck和POV三大業務板塊,產品覆蓋L2+至L4級智能駕駛。2018年12月,公司推出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PonyPilot,旨在通過自營或合作運營L4級車隊爲公衆提供出行服務。[24]

當前,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覆蓋北京(亦莊、大興機場)、上海(嘉定)、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寶安、南山),目前公司在北京、廣州爲乘客提供全無人駕駛車輛服務,在上海和深圳提供“主駕位無人”的無人駕駛車輛服務。截至2024年5月,小馬智行已累積超過3300萬公里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其中無人化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300萬公里。[25]

與豐田緊密合作,佈局Robotaxi前裝量產。2024年4月25日,小馬智行、豐田中國、廣汽豐田於北京車展宣佈三方合資公司將完成註冊,公司規劃第一期將向中國市場投放千臺規模的鉑智4X自動駕駛車輛,產線下線後無縫接入小馬智行Robotaxi運營平台,在國內一線城市開展規模化的全無人駕駛出行服務。[26]

百度

百度對自動駕駛的佈局可以追溯到2017年發佈的Apollo計劃,其自動駕駛產品蘿蔔快跑首發於2021年[27]。發展至今,蘿蔔快跑實現了較廣的落地規模和商業化運營,已獲武漢、北京等11座城市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其中武漢、北京等地可以公開收費運營。根據Create 2024,蘿蔔快跑在武漢的車隊規模預計在2024年突破1,000臺[28]。

據雷峯網[29],以蘿蔔快跑第五代無人車爲例,該款車型成本爲48萬元,基於北汽極狐阿爾法T純電車型定製而成。同時,百度也在與江鈴集打造下一代成本更低的前裝量產車型頤馳06[30],搭載40餘個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根據禾賽科技公告[31],其主激光雷達爲禾賽獨家供應,單車搭載4顆超高清遠距激光雷達 AT128),雙芯片配置,整車價格約爲20萬元。

AutoX

AutoX成立於2016年,公司的Robotaxi產品現已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無人駕駛測試牌照,並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公開收費運營。公司第五代Robotaxi車型與克萊斯勒合作,原廠支持車規級冗餘線控,搭載50枚傳感器,車輛控制單元算力達2,200TOPS。[32]

Waymo

Waymo成立於2016年,其前身是Google於2009年開始的自動駕駛項目,目前主要提供L4級別的自動駕駛平台(Waymo Driver),商業模式包含提供Robotaxi服務(Waymo One)和無人駕駛貨物運輸服務(Waymo Via)。當前,Waymo One已獲批在鳳凰城、舊金山等地收費運營,行駛速度最高可達65英里/小時,加州交通管理局不對車隊規模不設上限[33],且公司在舊金山等地爲24x7運營。Waymo One包含捷豹I-PACE等車型[34],同時正與極氪合作前裝量產的Robotaxi車型。截至2023年12月,Waymo在現實和模擬環境中行駛的里程總計約200億英里(其中公共道路上行駛了約2,000萬公里)[35]。

圖表8:自動駕駛公司的配套硬件及供應商總結

資料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公衆號,文遠知行官網/公衆號,百度Apollo官網/公衆號,AutoX官網/公衆號,Waymo官網,江鈴集團,禾賽科技公衆號,NVIDIA英偉達企業解決方案,基石資本,汽車之心,廣州南沙發布,汽車之家,車東西,量子位,智能車參考,雷鋒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公衆號,文遠知行官網/公衆號,百度Apollo官網/公衆號,AutoX官網/公衆號,Waymo官網,江鈴集團,禾賽科技公衆號,NVIDIA英偉達企業解決方案,基石資本,汽車之心,廣州南沙發布,汽車之家,車東西,量子位,智能車參考,雷鋒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自動駕駛公司2024年商業化落地亮點事件彙總

資料來源:文遠知行公衆號,小馬智行公衆號,商務部國際商報,浦東發佈公衆號,Waymo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文遠知行公衆號,小馬智行公衆號,商務部國際商報,浦東發佈公衆號,Waymo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問題4:如何看待Robotaxi的投資邏輯?

在本文前三章,中金研究圍繞技術、商業化(UE)和政策這三個影響Robotaxi行業的重點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事實上,中金研究認爲Robotaxi行業的長遠發展正依賴於這三個要素形成的正循環:

1)Robotaxi企業的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後,政策開放部分區域進行測試和示範應用;2)在實地測試和應用的過程中,Robotaxi企業積累更多數據,用於訓練和完善算法;3)隨着技術能力提升,安全、舒適、高效屬性得到驗證,爲進一步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信心。

4)政策允許Robotaxi在更大範圍內運營,Robotaxi企業的車隊規模進一步擴大。在這個正向循環中,Robotaxi的UE水平逐漸改善,企業有意願投放更多車輛,而車隊規模的擴大可以持續攤薄前期高額的研發成本,企業盈利改善,最終推動整個行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圖表10:政策、商業化和技術三要素構成正循環,共同影響Robotaxi行業的長遠發展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當前,中金研究看到Robotaxi企業在技術和商業化層面取得了一定進步,政策也支持行業健康發展;但是,三大因素本身是一個循環往復、漸進向前的過程,行業發展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長期主義。

而如果要加速正循環的運轉,通常是其中有一個因素首先獲得突破進展(中金研究認爲這個因素更有可能是技術),然後推動其他兩個因素的前進,從而形成正向飛輪。

中金研究認爲,要實現這個目標,當前行業仍有一定的進步空間;而在飛輪完全運轉之前,Robotaxi企業或會承擔一段時間的虧損。

基於上述判斷,中金研究嘗試總結現階段Robotaxi企業的關鍵競爭要素[36]:

► 資金實力:Robotaxi技術的進步離不開人才和算力,背後的支撐是資金;車隊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前,Robotaxi通常由企業自持,形成資金佔用;行業飛輪形成前,Robotaxi企業或承擔一段時間的虧損;交通事故的責任由Robotaxi企業承擔。以上因素均使得,Robotaxi企業需要較強資金實力的支撐,而這背後就看企業是否有其他盈利業務造血,是否有較強的融資能力,或是否有較多的現金儲備。同時,中金研究認爲自動駕駛企業在封閉、低速等場景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獲得一定的利潤支撐,也是可行的路徑。例如,在近年廣州路測中,中金研究就可以看到微循環交通等低速場景的自動駕駛應用佔比提升;而在港口、礦山等場景,自動駕駛亦在持續落地當中。

► 數據閉環:神經網絡在自動駕駛技術棧中的滲透率提升,需喂入大量訓練數據;隨着AI大模型探索的深入,模型參數量或進一步提升,要求Robotaxi企業搭建成熟的數據引擎和工具鏈。中金研究認爲,自動駕駛企業數據閉環能力的強弱,將與其車隊數量、產品豐富度、模型架構和工程能力等直接掛鉤。

► 軟硬一體:車型的調校和適配、車輛硬件的穩定性以及電子電氣架構均與自動駕駛的能力緊密相關。對於聚焦算法的智能駕駛企業,與車企的深度合作甚至是綁定較爲關鍵,因爲前裝車涉及車企的合作意願,包括車企是否願意重新設計整個底層架構、是否願意深度開放各個接口等等。此外,中金研究也建議關注芯片和軟件深度耦合的趨勢。

► 技術創新能力:Robotaxi技術仍有進步空間,當前技術棧尚未實現收斂,秉持長期主義並能夠快速革新是重要的軟實力。中金研究認爲,技術創新能力一方面需要高素質的軟硬件工程師,另一方面也與研發團隊靈魂人物以及整個公司文化和管理激勵機制密不可分。

圖表11:廣州路測中,自動駕駛小巴等佔比提升

資料來源: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2: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有望獲得更高的產業價值

注:參考ARK Invest對於2030年的預測資料來源:ARK Invest,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參考ARK Invest對於2030年的預測資料來源:ARK Invest,中金公司研究部

最後,給定行業正循環形成,中金研究建議關注以下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

►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根據ARK Invest的測算,到2030年,自動駕駛平台解決方案提供商有望獲得更高的產業價值。中金研究建議從資金實力、數據閉環、軟硬一體和技術創新等維度評估各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並關注其中頭部企業的投資機會。

► 主機廠:建議關注在自動駕駛領域佈局較爲領先的頭部主機廠。基於全棧自研和車隊規模,頭部主機廠往往能通過龐大的真實世界數據構築真實世界AI,向軟件驅動的AI科技公司演進,中金研究建議關注這些主機廠在Robotaxi領域的佈局和進展。

► 硬件產業鏈:自動駕駛在硬件層面需要域控制器、冗餘線控、激光雷達、推理芯片等硬件的支持,建議關注Robotaxi行業起量後對相關賽道硬件廠商業績的帶動。

[1]請詳見我們於2024年1月29日發佈的報告《探微智駕(一):拆解智能駕駛技術棧》

[2]關於智能駕駛大模型的更多分析,請詳見我們於2024年1月31日發佈的報告《探微智駕(二):AI大模型浪潮賦能智能駕駛》

[3]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dJDCFRWZLq0aAhhf8xWM_w

[4]資料來源: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ysfws/202312/t20231205_3962490.html

[5]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ySyyxz9cKeD4uveyyz_ijw

[6]資料來源:https://kfqgw.beijing.gov.cn/zwgkkfq/ztzl/cxfbqdkfq/wqhgkfq/wqhg2022/wqhg2022n4y/202204/t20220429_2696369.html

[7]資料來源: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5A041X900/

[8]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yJR21gxN-dYvO3akIZtD1w

[9]資料來源:https://www.shio.gov.cn/TrueCMS/shxwbgs/ywts/content/0afc17f1-69ba-4f5e-b933-def729d973f1.htm

[10]資料來源:https://jtj.gz.gov.cn/gkmlpt/content/9/9744/post_9744164.html#14313

[11]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Xxv5c1glkZG9-IiKIb7ldw

[12]資料來源:https://3g.wuhan.gov.cn/sy/whyw/202405/t20240531_2410344.shtml

[13]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7VTbnr7Gv4NVieL399t01w

[14]資料來源:https://www.hzrd.gov.cn/art/2024/4/25/art_1229690462_19702.html

[15]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l_Vx1uPzbxdBe1RKySOLZw

[16]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2012/05/07/tech/nevada-driveless-car/index.html

[17]資料來源:https://www.springerprofessional.de/automatisiertes-fahren/unternehmen---institutionen/bundestag-beschliesst-gesetz-zum-autonomen-fahren/12193302

[18]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qgrigNeXypW-EdzAuLrMQ

[19]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qgrigNeXypW-EdzAuLrMQ

[20]資料來源:http://www.news.cn/asia/2023-05/22/c_1129637695.htm

[21]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FLmlojPSQycOXvION8_YYw

[22]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GUnVNM4SV2C6H3vZ7A-EBw

[23]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DW8Ta7kRYxvl0TkWBT9X5g、https://mp.weixin.qq.com/s/sodSZFfT5kazAn-pAB2oVA、https://mp.weixin.qq.com/s/hd0T47umF_7UjrywnRtaeg、https://mp.weixin.qq.com/s/KILpjU6TjFhpwN-CgelM_g

[24]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amHdZZrBtXJQ13eHySD1NQ

[25]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5k7mODy94vZCoOgtCLpYdg、https://mp.weixin.qq.com/s/HZSn9YNV-oq8ZWEWZX1fnA

[26]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j5b0nzCLDd-rhaiu_nPJpQ

[27]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dgVAWFzOgTm5Dd1XIwcMgQ、https://mp.weixin.qq.com/s/dJDCFRWZLq0aAhhf8xWM_w

[28]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QyFKud4d4L69lDiQS5u-vQ

[29]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MbCpSUO5L43lUYSF2PXkoA

[30]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WDbEUPr9EofqyAMRj_ruDQ

[31]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WDbEUPr9EofqyAMRj_ruDQ

[32]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GIpqL3RcNlRggTBIfhZu2g、https://mp.weixin.qq.com/s/IwVI2v8EstPJJHISCvxAHg、https://mp.weixin.qq.com/s/o47TOORP0mWirAvGov-Xqg、https://mp.weixin.qq.com/s/ycwlPptEpSyM9VU68zxgVQ、https://mp.weixin.qq.com/s/lb09tiX4PBeGh_OAVFGXiA

[33]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K2dlHzsCBODkqAEjoc_Bow

[34]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QT0NmtQ_FWJT8VnEd_ktmQ

[35]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r7Asbu83-sFo99ummAOUSw

[36]關於整個智能駕駛行業競爭要素的更多分析,請詳見我們於2024年1月31日發佈的報告《探微智駕(二):AI大模型浪潮賦能智能駕駛》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