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车企为什么不卷智驾了?

車企爲什麼不卷智駕了?

品玩 ·  07/17 15:29

最近,騰勢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在騰勢N7智駕直播中稱,比亞迪4000人的智駕團隊,每個月僅發工資就要10億元。

可以說,如今智駕第一梯隊之爭,首先就是資金實力的比拼。

但是,從目前整個內卷的汽車行業來看,在價格戰、低利潤的競爭中,願意持續高投入搞智駕的車企越來越少了。

今年1月,上汽飛凡智駕團隊裁員,6月,理想智駕團隊大規模縮減。此前被視爲核心研發的領域,如今成爲了裁員重災區。

對於智駕系統的研發投入,連華爲都高呼太高。今年年初,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在2024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提到:“我們的智能駕駛系統成本偏高,30萬以上的車才用的起,去年華爲車BU虧了60億。

與當前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各家猛卷智駕“開城計劃”。你方唱罷我登場,你開全國百城,我就開百萬公里。以蔚小理、問界、極氪等企業爲首的智駕先頭部隊,將智能駕駛推向消費市場的腳步又往前提了一步。

經過一陣喧囂,當前高階智駕進入新一輪技術切換,頭部車企們開始向端到端切換,這也對人力、物力、財力帶來新一輪挑戰。

智駕的高投入與低迴報,讓整個行業從高呼全棧自研、下半場智能化的熱度中冷靜下來,甚至很多人開始疑惑:車企不卷智駕了嗎?

不卷智駕的原因有很多,智駕需要長期高投入,短期內很難看到利潤回報;

很多車企目前難以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開始向智駕動刀,智駕研發人員捲入了裁員風口;

車企已經意識到頭部集中效應,不再執着於智駕研發。

畢竟,現階段來看,車賣得好不好,跟智駕能力其實沒啥大關係。

高階智駕好,車不一定賣得好

今年以來,小鵬的新車動作都是圍繞智駕降本,讓高階智駕市場下沉展開的。

7月小鵬發佈的新品牌MONA首款新車M03核心賣點就是20萬以內的高階智駕純電轎車。

與此同時,小鵬最近還公佈的新車小鵬P7+將採用純視覺方案,技術路線持續迭代。

小鵬汽車死磕智駕,但是從終端銷量表現來看,智駕並沒有從根本上拉動小鵬汽車的終端銷量。

今年上半年,小鵬累計交付新車5.2萬輛,在新勢力交付排名中,不但距離頭部排名差距頗大,也落後於極氪、零跑、哪吒。

較早開始高投入搞智駕自研的小鵬,希望搶得低級別市場高階智駕上車的先機,而實際上,在高端車市場,具備高階智駕車型銷量的佔比,車企仍然很少提及。

在終端市場,智駕第一梯隊≠銷量第一梯隊

這也讓在汽車行業卷生卷死的當下,死磕智駕成爲了非必要選項。

整個汽車行業對於智駕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力爭進入智駕第一梯隊的車企,紛紛將自研芯片提上日程,而更多車企則放緩智駕投入,轉而擁抱供應商。

最近,蔚小理、比亞迪、吉利都傳出自研芯片的消息,在智駕研發上依然保持着高投入。與此同時,地平線重組智能駕駛算法團隊,發力高階智駕,殺入供應商市場的競爭。

汽車行業對於高階智駕的研發已經逐漸清醒:高階智駕是要有的,但是靈魂不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更何況,做到讓用戶滿意的程度,其實非常難。

五花八門的高階智駕,用戶滿意度如何?

車企願意宣傳,用戶也對新事物感興趣。但經過上半年的智駕軍備競賽之後,留下一地雞毛,似乎沒有人真正關注用戶的智駕體驗到底如何。

目前的智駕系統商業模式基本上是半買半送的階段,不同車企有自己的收費模式,不過免費體驗模式更多。

比如,蔚來智駕推出按月付費的靈活付費模式,2023年的新購車車主,蔚來還免費贈送兩年NOP+。

主攻高端市場的理想,則在頂配版本實現高階智駕標配,用戶在爲硬件買單的同時,可以免費享用軟件服務。

小鵬在Max版本上目前也是XNGP免費的模式。

問界的高階智駕包今年以來保持着一定幅度的優惠。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智駕包的費用一年基本不超過1萬元。可以說,中國品牌高階智駕的權益,相比特斯拉來說,更具性價比。

品駕也與一些使用了高階智駕的車主們聊了聊,關於目前的智駕體驗,我們發現,用戶們還沒有達到非常滿意的程度。

  • 蔚來車主ET5車主:現階段通行效率不夠高

2023年購車的小關(化名),在購車時,蔚來贈送了新車主兩年的高階智駕權益。今年4月,蔚來向車主全量推送了增強領航輔助NOP+ 。幾個月的使用體驗後,小關表示,以現階段的能力來看,如果是付費模式,應該不會考慮。

在小關看來,NOP+的好處是,可以解放長途駕駛的精力,對於一些緊急情況能夠提前預判,避免事故。

但是,通行效率不高。小關日常駕駛中,高速、環路駕駛場景更多,在跟車策略上,蔚來顯得不夠智能,不是選擇最快的車道向前開,有時候變道之後,前方反而有慢車。

其次是跟車距離較大,在高速上是一種好事,但在城區裏就不那麼好了,經常遇到加塞兒。

面對城區路況複雜,策略不是很靈活,通行效率不如人的駕駛。

  • 小米SU7車主:智駕滿1000公里才開啓城區智駕

小米在交付3個月就開啓了城市NOA交付,但是在小林(化名)看來,小米的智駕模式比較“黑盒”。

在教育車主上,小米堪稱一級玩家,雖然小米城市NOA 5月就開啓交付,但是小米SU7 Max版車主需要完成1000公里的高速智駕里程,才能開啓城區NOA。

同時,小林稱,小米SU7車主也看不到自己的智駕里程,以及系統評判標準,相比之下,蔚來會爲開啓智駕的車主一個系統評分,包括四個維度:疲勞分心、脫手行爲、接管速度和智駕里程等。

  • 理想L9 Max版車主:通行效率高,但是……

小夢(化名)對理想智駕的通行效率很滿意,在她看來,理想智駕的接管次數很少,這點甚至比華爲要好,但是在安全策略上,稍顯激進。比如,對於可能入侵車道的非機動車,理想沒有減速動作,這點比較激進。

小夢通常選擇在人少的高速上會選擇智駕,在城區堵車時,起步有點急,這時會選擇自己開。

  • 極氪001車主:不像網上評價的那麼拉垮

在小何(化名)來看,用智駕與自己開的體驗差別依然很大。比如高速跟車,即便跟車距離設置的很近,極氪的智駕系統依然會保持與前車距離較大的模式,所以經常會遇到加塞兒的情況。

最近極氪宣佈全系高階智駕終身免費,此前是後驅智駕版終身免費,其他不搭載激光雷達版本的車型免費送一年。智駕免費後,讓很多購買激光雷達版本的車主感覺背刺了。

總結來看:

關於目前階段的高階智駕體驗,無論什麼品牌都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對於一些還沒有習慣智駕模式的車主來說,開啓城市領航後,駕駛者通常更加緊張,這也來自於大多數人對機器的不信任感。

對於跟車距離和加塞兒情況的滿意度,因爲每個司機的駕駛習慣不同,智駕與司機的磨合很難達到非常滿意的程度。

對於車流量較大的高速行駛,車主對智駕系統的不信任會增加,爲了減少麻煩,會選擇直接自己駕駛。

對於城區複雜路況智駕的安全性層面,智駕車主的滿意度並不很高。

總體來看,很多車主對於高階智駕依然處於嚐鮮階段,這也意味着,他們不願意爲高階智駕付費,或者付很高的費用,高階智駕也沒有成爲大家購車的主要影響因素。

智駕何時會成爲汽車的標配?

現階段來看,對於用戶來說,智駕的噱頭仍然大於其實用意義。

而爲了智駕科普,今年以來親自下場直播的車企老闆越來越多,在營銷上,如何讓智駕能力深入人心,對於車企來說,甚至比埋頭搞研發更加緊迫。

車企也在想辦法,到底如何能夠打動用戶,什麼話術能夠讓用戶深度感知自家產品的智駕能力。

這幾年,關於智駕的宣傳,隨着技術升級也幾經“迭代”。

2022年,智駕停留在硬件PK上。大算力芯片、激光雷達以及數量,成爲高階智駕和產品力的代名詞,智駕體驗進入行泊一體的場景化時代。

2023年,開城競爭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智駕也陷入有圖和無圖之爭。

很快,端到端成爲共識,車企們也同時意識到,必須在特斯拉FSD進入中國前的窗口期搶跑。

產品層面,汽車市場上,是否具備高階智駕的軟硬件差異,也成爲產品高配與低配的分水嶺。

或者從根本上說,智駕沒有成爲標配的前提,是用戶依然要爲更高的硬件成本付費,以及用戶對無法感知的軟件能力消費意願不強。

無論是高階智駕還是最近火熱的robotaxi,就走到了科技+商業的交匯點,那麼技術發展到什麼階段才能實現商業化?

車企們也想要一個答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