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公司發佈2024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上半年公司預計營收同比增長26-31%;而扣除匯兌影響後,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同比增長26-30%;在需求承壓的背景下,維持這一強勁的內生增長殊爲不易,我們認爲除了由於存量業務穩定、海外業務高增的原因之外,也彰顯了公司多年以來的技術專注和優秀管理。長期看,公司掌握的吸附分離技術門檻較高、應用領域廣、全球市場很大,公司業務還有很大擴展空間。
事件
公司發佈2024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收12.69-13.20 億元,同比增長26-31%;實現歸母淨利3.94-4.10 億元,同比增長14-18%。其中,如扣除匯兌影響,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爲26-30%。
簡評
維持內生強勁增長殊爲不易,凸顯公司優良質地和業績穩健性由於2023 年匯率水平的劇烈波動,公司在2023 年上半年確認了3761 萬元的匯兌收益。因此,我們主要關注扣除匯兌收益以後的內生性業績增長。
實際上,在PPI 連續多月爲負值、製造業生產經營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新材料企業能夠保持較高的內生增長是很不容易的。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看到很多行業地位非常領先的新材料企業也出現了大異以往的業績波動。我們認爲這與新材料的行業屬性密切相關——新材料之所以區別於傳統材料,就是在於其服務於更先進、更精密、附加值更高的工業製造業,其價值量往往也高於傳統材料。因此當下遊工業陷入階段性的窘境,企業往往會滿足於傳統材料而不再追求新材料的替代作用,新興材料的滲透率提升邏輯便很有可能會出現弱化。再加上,我國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細分行業往往很容易陷入因過量的資本開支導致的“ 內卷化”。綜合來說,可能只有同時具備深厚技術積累以及高效經營管理能力的新材料企業,才具備較強的抵抗逆週期的能力。
在本次的中報預告中,我們看到公司仍然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內生增速。究其原因,我們認爲除了①公司相當一部分業務( 特別是增量業務)與海外需求密切相關;②公司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存量客戶的業務規模相對穩定之外,核心還是在於公司自成立以來的高度的技術專注和紮實有效的內部管理。業績層面連續的高速增 長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堅持做長期主義的事情或許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基礎。
分板塊而言,公司生命科學、鹽湖提鋰、水處理等業務板塊仍有良好前景(1)生命科學:多種耗材均有良好增長潛力,固相合成載體或成新增長極市場角度,吸附分離材料在生物藥純化領域是關鍵耗材,僅大分子純化全球每年就約數百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其餘在化學合成、生物發酵、天然提取、IVD 領域也多有應用。我們估計生命科學領域吸附劑的市場空間與其他領域吸附劑的總和相當。
公司在生命科學領域涉及產品品類衆多。雖然目前業務體量及行業認可度低於國內一線同行,但一方面公司已經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多產品佈局使得公司也容易取得超預期表現,特別在某些快速放量的細分下游領域。
如多肽固相合成載體方面,公司是全球該耗材的主流老牌供應商之一,目前隨全球範圍內GLP-1RA 的爆火,該耗材市場需求出現大幅增長。且後續數年內國內還有數十款即將上市的GLP-1 靶點創新藥/仿製藥,預計帶動市場需求的再度快速增長。
色譜填料/層析介質方面, 2021 年蘇州子公司成立後,公司在該細分領域有快速進展。2022 年,公司新建50000L 層析介質生產車間完成建設,且參照GMP 規範設計和建設,標準較此前第一代生產線有大幅提升。目前由於下游創新藥景氣度下行,該行業國產化進程收到一定程度減緩。但仍然不改這是一塊空間足夠廣、國產替代餘地足夠大、產品壁壘和利潤率也足夠高的市場。
(2)鹽湖提鋰:訂單、新進展仍有,印證鋰價退潮下,吸附法提鋰仍有良好產業邏輯;雖然鋰價已經從高位明顯回落,但公司吸附法提鋰仍有良好產業邏輯。應注意到以下事實:①、近國內鹽湖鋰儲量(折LCE)便以千萬噸計,不存在儲量瓶頸;②、經過多年產業化推廣,吸附法提鋰被逐漸證明爲適用於各類型鹽湖的提鋰;③、吸附法提鋰的運營成本較低,如根據鹽湖股份年報,其碳酸鋰生產成本僅約3- 4 萬/噸。綜上,容易推斷出即使鋰價維持在7-8 萬元/噸水平,吸附法提鋰仍然有很好的產業化推廣空間,可謂方興未艾。
(3)其他板塊:新應用不斷湧現,增長潛力同樣可觀公司下游橫跨多個板塊,而我們認爲在上述板塊之外,公司在其他板塊也有較好的增長潛力,即使沒有鹽湖提鋰、生命科學這樣的熱點領域,也不失爲厚雪長坡的優質企業,原因包括:(1)吸附分離爲平台型技術,即無論在各應用領域,其底層技術很大程度上都是相通的,公司的技術能力因此具備很強的遷移性和複用性;(2)吸附分離技術是相對高端的分離純化技術,伴隨下游工業的持續發展、對純化和除雜標準的逐步提高,對吸附分離技術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如鹽湖提鋰就是近年來新湧現的需求領域;(3)公司實控人均爲技術出身,2001 年公司成立以來,始終立足於該技術,經歷二十年發展,目前已成爲全國吸附分離材料解決方案龍頭,在底層技術上深厚積澱;(4)伴隨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客戶認可度持續提升,現金流狀況大幅好轉,向更多領域持續投入資金、產能的能力也愈來愈強。
盈利預測和估值
我們預測2024、2025、2026 年歸母淨利分別爲9.21、11.28、13.31 億元,對應PE 爲23X、18X、16X,持續推薦,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 生命科學板塊受到創新藥CXO 產業鏈景氣度下行的影響:由於投融資環境等多種原因,近來創新藥產業鏈存在較多裁員、縮減研發管線等情況,而公司生命科學板塊主要產品爲生物製藥/化學制藥所用耗材,其下游需求可能將受到一定負面影響。
(2) 鹽湖提鋰大項目進度不及預期風險:除了技術之外,限制鹽湖提鋰擴產的因素還包括資金(即資源方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撐擴產)、資源(是否有足夠多、足夠優質的鹽湖資源)、資質(資源方是否已經拿到環評、能評等項目建設必需的資質),從歷史上看,往往是此類因素使得鹽湖提鋰項目進展不及預期。
(3) 技術擴散的風險:我們認爲行業的核心技術壁壘體現於know-how 積累。如公司主要技術人員出走,可能導致公司核心技術外流,削弱公司相對於同行業的技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