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投资思想的多样性 :用不同诱饵钓不同的鱼

投資思想的多樣性 :用不同誘餌釣不同的魚

期樂會 ·  07/10 22:49

來源:期樂會

導讀:

維克多·尼德霍夫曾經是喬治·索羅斯的顧問和操盤手,華爾街的對沖基金奇才,被稱爲投機教父。在1982年至1997年期間,他管理的對沖基金年平均收益率達30%,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但在1997年以後破產兩次,一次是1997年,一次是2007年,充滿了跌宕和傳奇。

納西姆·塔勒布在《隨機致富的傻瓜》中以一個小節論及尼德霍夫。塔勒布盛讚尼德霍夫“有如財務學領域中的培根”。因爲他率先反對芝加哥大學的“學習蜘蛛網”,以及有效市場假說理論。他與信奉經驗哲學的金融理論家相反,致力於觀察資料,希望從中找到異常現象,寫出了深具洞見的《投機客養成教育》,“在充滿隨機性的職業生涯中大放異彩”。

早期的大人物和操作最成功的交易員都是他的信徒。尼德霍夫曾經栽過跟頭,但他的一些信徒表現得很好,因爲他們把嚴謹的態度和方法論加進統計推論中。也就是說,尼德霍夫的經驗論中少了一些方法論。

塔勒布坦承受到尼德霍夫的經驗論啓發,這對於他的知識累積大有裨益。1996年,尼德霍夫向他指出,任何“可檢測”的陳述都應該加以檢測。

於是,塔勒布的風格從此有了轉變。從那一天開始,凡是可以驗證的命題,塔勒布都會去驗證。不過,他與尼德霍夫之間的差異仍然很大:塔勒布是用數據去否定某項命題,而不是去證明它;用歷史是去駁斥,而不是去確認某項推測。

雖然尼德霍夫和塔勒布的交易方式南轅北轍,而且尼德霍夫經手的許多金融商品最後都由塔勒布持有,但塔勒布對尼德霍夫仍然非常敬重。尼德霍夫靠賣價外期權爲生,塔勒布則靠買價外期權爲生。

賣出價外期權是賭某個事件不會發生,而買進價外期權則只賭它會發生。尼德霍夫試着賺取穩定的收入,塔勒布則喜歡偶爾一次來個大豐收。

有意思的是,“試着賺取穩定收入”的尼德霍夫後來竟然破產了兩次,而“喜歡偶爾一次來個大豐收”的塔勒布至今依然存活着。

1、檢驗理論可行的途徑

尼德霍夫在1997年寫了一本回憶錄。在這本回憶錄中,他從一切事物得來的經驗中進行思考,包括下棋、賭博、賭馬、音樂、體育等,發展出“經驗論”哲學,形成了類似查理·芒格式的“格柵思維”。

經驗論又稱經驗主義,認爲感性經驗是一切知識和觀念的唯一來源。弗蘭西斯·培根就是著名的經驗論者。尼德霍夫認爲生活就是“投機”,而我們都是“投機者”。

即便像禾倫·巴菲特那樣的投資者也是投機者。改變生活的決策能力取決於我們讀取和預期事件結果的能力。

尼德霍夫總是認爲,聽取華爾街的諺語、經驗和箴言時,持保留態度是明智的做法。檢驗那些貌似明智的理論是否可行的最好途徑,就是嚴格地評價、測試和分析這些理論。

不論哪一種投資或投機行爲看起來有多麼可靠,總是很可能會出差錯。事情常常不是外表所表現的那樣,一樁生意看似前景無限好,反而不足爲信。

喬治·索羅斯曾告訴尼德霍夫,他賣空時的損失比在其他任何投機活動的損失都要大。尼德霍夫也有類似的經歷。因此,那些鼓吹股市末日即將來臨的書籍作者,主張散戶投資人應該賣空,照這種建議做,不啻於購買了通向救濟院的門票。

尼德霍夫發現他的祖父在20世紀20年代看好的那些公司十有八九要破產。這說明一個普遍傾向:商業在不斷變化,消費者的偏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在19世紀末,道瓊斯工業指數所涉及的12家公司,現在只有通用電氣一家經受了時間考驗,其他公司要麼被兼併,要麼不復存在,要麼爲業績更優者所淹沒。

反而是他的祖父要尼德霍夫迴避的那些公司,比如迪士尼、沃爾瑪和默克等,這些公司的股價在近30年內增長了4000%到10000%。

找出最近表現差勁和優異的股票,把它們的相對強弱勢進行量化,可能有助於得出一些較科學的結論。

20世紀90年代行爲金融學的研究表明,股票對壞消息往往做出過激反應。當時流行的研究表明,購買相對熱門的股票會獲得更高的回報。

如今流行的做法則是對各種股票作出適當的匹配,賣出那些超值的股票,而又買進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在這兩種對立的方法中,當其中一種看起來表現出優異的回報率時,選擇另一種方法往往是對的。少用學術界已經發表的技術分析方法,總是很好的對策。

像卡爾·波普所說的,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推翻不正確的想法而前進。一種消除錯誤的看法就是反饋。唯有能夠被人否定的假設,才是科學的假設。如果某種假說能解釋一切,無所不能,那它就不是科學的理論。爲此,尼德霍夫爲了保護他的財富,把他的生意建立在科學方法而不是僞科學的基礎上。

2、失敗爲輸贏提供尺度

通向輸的途徑有很多條,而通往贏的途徑卻少之又少。或許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掌握所有災難發生的規律,然後集中精力去避開它們。可以賺錢的市場,就在低迷和震盪中發展出來。比較低迷的市場狀況會使投資者放棄一切希望,隨之而來的卻是驚人的波動。

尼德霍夫有很多失敗的記錄,因此索羅斯送給他一個外號“輸家”。

但一些失敗讓他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東西,獲得了一些教訓:

①不要在危險迫在眉睫時忙着收穫,這也許是最重要的規則;

②政治事件常常難以預料,尤其是股票市場跌宕起伏時;

③即使看起來全新的信息,也常常“發黴了”。

尼德霍夫從網球賽冠軍雷納·拉克斯特的獲勝經驗中知道:意外的失敗之後總會伴隨着一連串的成功,得到求勝意志最好的方法是偶爾被擊敗。失敗爲輸和贏提供了很好的尺度。

人們天生習慣於勝利而非失敗,一連串的成功看來會削弱意志。相反,失敗總是會引起衆所周知的反應,重新獲得所失去的東西。這就如同下棋,下得越多,輸得越多,就學得越多。

幾乎所有偉大的冠軍都對自己的能力特別謙虛,也對業餘選手所做的努力倍加稱讚。在尼德霍夫替索羅斯操盤10年中,他從來沒有聽說索羅斯說過一筆要賺錢的生意。光是聽他談話,我們肯定會以爲他是個大輸家。

相反,聽那些最大的輸家談話,我們也許會以爲他們是常勝將軍。運動員身上常常可以看到愈挫愈勇的傾向,市場行爲也表現出同樣的現象。但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在市場上,最危險的時候,就是領先的時候。

尼德霍夫喜歡和索羅斯下棋。索羅斯喜歡在一盤棋中忘記他的投機。即使在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潰之後的那個週末,索羅斯也連贏尼德霍夫三盤棋,讓人明顯感受到了他所積蓄的巨大力量。

當然,下棋與人生有一個重大差別:棋類遊戲是零和遊戲,只有一個贏家,一個輸家,而人生卻往往是雙贏局面。

“世界最著名的投機商”巴菲特認爲市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對手。有時市場先生會以很便宜的價格購買你的商品,有時會很昂貴的價格購買你的商品。問題在於,你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市場的情形,從中獲得優勢。

索羅斯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靈活地改變不同的策略,從他擅長卻不願展現的均衡、領先和快速的行動當中,獲取最大的利潤。

在開放型局面下,比如英鎊貶值時,他充分利用槓桿,及時作出調整,以使波動朝着正確的軌道前進。

而在封閉型局面下,價格在政府幹預中前後波動,通過在一個市場輕微的興風作浪而在另一個市場加強平衡調整,謹慎地進行終極遊戲。

尼德霍夫在下棋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最好的招數往往不是刻意追求到的。即使最古老的招數也是全新的。棋局顯得非常安全之時,可能正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針對每種狀況選擇正確的戰略與戰術,或許可以視爲人生的奧秘。勝利者絕非靠機遇,相反,技術、科學和研究才是制勝法寶。千萬不要放棄看起來無望獲勝或求和的棋局。

勝負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一步棋不符合審美情緒,並不代表它就是一步壞棋,看起來糟糕的一步棋卻可能導致和棋甚至贏棋。什麼時候輸棋很值得?就是當你學到一些新的和重要的東西的時候。這些經驗同樣可以適用在投資領域。

尼德霍夫對教條有着絕對的抗拒力。他根本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理論。有效市場假說認爲所有的信息都已經反應在股價上,因此所有的人都無法打敗市場。

但是,尼德霍夫分明看到了價格有時像狂野的野獸,有時又像溫順的羊羔,有時像一條頑皮的鮭魚。他從弗朗西斯·高爾頓的氣象學中得到重要的啓示,專注於隨機現象中的系統性;稱之爲“反常”而不是任意隨機的觀測值。在氣象學中,預測尤其重要,並且證據可以被任何人檢驗。氣象牽涉的力量極爲複雜,並且會出現許多不斷變化的變動。

某一天的氣候條件不會原封不動地重複,某一刻的天氣狀況,今後永遠也不會出現完全相同的狀況。

人們在選擇風險投資時,喜歡處在人群之中,因爲這樣讓人安心。高爾頓從他在非洲趕牛的經驗中,了解到人類這種群居和奴性傾向。牛在傍晚會匆匆回到牛欄。牛的天性說明了大數大多數人的群居行爲。如果從事投機和選擇彩票號碼一樣,跟着大衆走,結果可能很糟糕,註定要扮演失敗的角色。

3、用不同誘餌釣不同的魚

賭博和投機最大的區別在於,賭博的風險是由賭場創造出來的,目的是爲了娛樂。而投機則不同,不管最終是否能夠積聚資本、擴充商品或買地置宅,他都要爲之一搏。然而,在尼德霍夫看來,世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成爲一名賭徒。

賭場只要抽頭5%,賭美式輪盤1萬次,獲勝的幾率幾乎爲零。久賭必輸使得盈利機會變得微乎其微。所有高明的職業賭徒,遲早都會徹底破產。

尼德霍夫自己不賭馬,但卻喜歡學習。在他看來,大冷門、賠率高的馬就像價值型股票一樣,這種股票市盈率低於10倍,能夠用比賬面價值低的價格買到。

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德雷曼都喜歡這種股票。成長股在盈利方面的確經常勝過大冷門的價值型股票,但利潤上升的時候,成長型股票的回報並不出色,價值型股票的回報卻好得驚人。

另一方面,偶爾成長型股票獲利不如人意,期望值調低的時候,可能造成慘重損失。價值型股票獲利不如人意的時候,經常只造成小幅損失,因爲大家本來就不看好。

一般賭馬者在短期內可能賺錢,但終究會敗給抽頭和彩金差額,彩票給付的比例也使一般賭馬者耗盡資本。令人驚奇的是,每一個賽馬場中都有一些賭客,能夠長期獲利。

羅伯特·培根在《職業賭馬的祕密》中總結道:“任何時候……下注時都跟大衆相反。”這是因爲既然大多數賭馬者都是輸家,那麼贏家一定是在下注時與中不同的人。賭馬是一場只有極少數人獲勝的比賽。

大衛·德雷曼也在《逆向投資的策略》中一旦強調做一個持相反意見的人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如果堅持經常賭馬的人,最後一定輸錢。

所以,唯一的建議是:少賭幾次,你虧掉的會少一點。馬場和金融市場都有一種怪異的力量,會在柔弱的人賺到利潤之前,先把他們淘汰出局。因此,要遵循有系統的方法。即使是壞的系統,也比完全沒有系統要強。

尼德霍夫在20歲至25歲這5年裏,先是在芝加哥大學求學,後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副教授。那時,他對抗的敵人是專家行業裏激進的隨機漫步理論的支持者。瑪麗·巴特曾經寫了一本發人深省的書,認爲實驗法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

除了很少的例外情況,那些有重大發現的人都是先掌握了這一方法。尼德霍夫在巴特那裏學會的唯一技巧就是如何運用實驗法去揭示和總結規律。

很多思想家認爲,整理個別數據,建構出其間的關係,是人性本能中基本的組織能力。投機商或其他成功的人必須擁有這種能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動。

劉易斯·恩格爾在《如何炒股》一書中的研究顯示:從1925年底至1991年12月,在全部2211種逐年比較的各種可能組合當中,只有72種投資回報爲負值,而這些虧損持續的時間大部分都較短。對於期限至少爲7年的投資,僅有5種情況可能造成損失。

你應該意識到每項持續10年或10年以上的投資都會或多或少的帶來收益。投資期拉長到10年以上時,過去的規律特別令人鼓舞。

在統計列表中10年期以上的1653種股票,95%的投資回報率高於9.1%,90%高於10.6%,50%的超過13.6%的回報率。實際上,這種情況下樣本年回報率高於15%的幾率達到3/10。

創建“芝加哥大學商學教育法”的詹姆斯·洛睿教授以此建立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他選擇具有優異題材的股票,第二天一開盤就買入,然後持有5~10年,或者等到它被收購。

通過廣泛接觸優質產品,他去尋找這類股票,一旦有所發現,就詢問供應商、顧客、以前的僱員、商業編輯以及競爭者,了解他們對股票潛力的看法。

令人驚奇的是,競爭者並不喜歡吹捧自己的公司,而更善於對對手吹毛求疵。尼德霍夫看過專家所能想象的各試各樣選股的技巧。但他最終發現,幾乎所有成功的技巧——從伯德斯鎮的主婦,到目前最優秀的超級基金經理人,所運用的技巧都與洛睿的原則相同。

尼德霍夫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逆向思維。一旦你成爲一個成功者,就不太可能在同樣的領域再找到一個成功者。最大的魚往往在最深的水裏遊,而不同的魚要用不同的誘餌才能釣上來。”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