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日本散户“爆买”海外证券竟成日元贬值核心原因 影响远超贸易逆差

日本散戶“爆買”海外證券竟成日元貶值核心原因 影響遠超貿易逆差

財聯社 ·  07/09 18:04

①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日本散戶淨買入超過6萬億日元的海外資產,同期的貿易逆差也只有4萬億;②日本政府今年新推出的小額免稅投資項目,被認爲是推動散戶海外投資的關鍵原因;③火熱投資海外的背後,依然是日本當地的金融項目,回報率略遜一籌。

財聯社7月9日訊(編輯 史正丞)日本政府本週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散戶對海外股票、債券等資產的購買熱情已經大舉壓過貿易逆差,成爲推動日元貶值的核心因素。

作爲這個故事的背景,日元匯率從今年初的140左右,目前已經跌到161附近。所以日本散戶光是拿着海外資產的匯率收益,已經達到兩位數百分比。

(美元/日元日線圖,來源:TradingView)

散戶狂賣海外資產推動日元貶值

算上日本財務省本週一公佈的6月對外投資數據,日本的投資信託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淨購買了6.16萬億日元(按照年初匯率來算約等於3101億人民幣,按照最新匯率約等於2781億人民幣)的海外股票和投資基金

這個數字也創下日本散戶上半年“爆買”海外資產的新紀錄。由於購買海外證券,離不開拋出日元買入其他貨幣(主要是美元),所以一進一出也造成日元貶值的壓力。

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考慮到日本上半年的貿易逆差大概爲4萬億日元,這也意味着“散戶買股票”已經超過日本的貿易逆差,成爲日元貶值的主要因素。由於資源匱乏,疊加2011年大地震後關閉核電站迫使日本進口更多能源,所以長期、持續的貿易逆差也被視爲推動日元貶值的結構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散戶爆買海外資產,多少也與日本政府的政策有關。該國新的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在1月啓動,除了推動日本老百姓投資本地股市外,日本資產管理公司正在以每月淨1萬億日元的速度購買海外證券。

作爲對比,日本的機構投資者則相對剋制——日本的銀行業上半年淨購買海外資產僅爲2207億日元,受制於海外投資比例限制,日本養老基金在同一時期還淨賣出9430億日元的海外資產。

推動日本散戶紛紛掏出家底購買外國證券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日本時隔三十年重燃的通脹,以及本土金融產品的吸引力不足。

從2022年的秋天開始,日本核心通脹年率一直維持在2%以上。與此同時,由於日本至今仍處於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狀態,年化收益率超過2%的金融產品並不多。

舉例而言,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300萬日元以下的一年期定存收益率還不到0.1%面向零售投資者出售的日本國債收益率也低於1%,包括3-5年期固定利率國債和10年期浮動利率國債。即便是表現較好的日股,日經成分股的平均股息率也只有1.75%,同樣沒跑贏通脹。

考慮到(大多數)日本投資者最終仍需要在日本消費,巨額海外投資未來也會轉化爲推升日元升值的動力。不過由於NISA計劃本身就立足於散戶的長期投資,所以短期內不太可能助推日元升值。

日本財務省上週二發佈的專家小組報告稱,新改革的NISA計劃是日本家庭增加海外資產投資的因素之一。即將在本月底卸任的國際事務副財政大臣神田真人主持小組討論時表示:“這件事情本身不一定是壞事,但從國際收支帳戶的角度來看,確實引發了關注。”

面對日本散戶“用帳戶投票”的狀況,日本資管行業也發出了呼籲“日本上市公司採取行動,提高盈利能力、資本效率”的聲音。但此類重大變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效果。

或迎來日本養老金出手?

就在日本散戶“一個月一萬億”買入海外資產的同時,週二也有一條足以與之對沖的消息浮出水面。

據財聯社週二早些時候報道,全球第二大養老金管理機構,掌管着246萬億日元的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即將開始5年一次的戰略審查,關鍵看點正是投資比例的變化。

衆所周知,目前GPIF是按照“股票、債券各一半”,“國內、海外各一半”的邏輯四等分資產配置。但日本養老金持有海外資產的比例,也是過去十年才加上去的。GPIF在2014年將外國資產投資比例限額從23%提高至40%,又在2020年將這個比例提高至50%。

反過來說,哪怕日本養老金只削掉10%的外國資產比例,就足以應對日本散戶接近兩年的海外投資熱情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