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赛力斯收购问界品牌,一场三赢

賽力斯收購問界品牌,一場三贏

鈦媒體APP ·  07/05 08:17

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楊知潮,編輯 | 原野

這場收購併非一場誰賺誰虧的交易,更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資源重新配置。

賽力斯對問界品牌的收購公告十分清晰,但有關這次收購原因的討論,卻顯得異常複雜:問界品牌用得好好的,爲什麼要花錢收購?這是否代表雙方合作力度的減弱?

但上述猜測,似乎都忽視了賽力斯和華爲兩家企業本身性質的不同:賽力斯是一家車企,品牌是車企的核心資產。而華爲是一家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不持有任何汽車品牌,能讓它“幫車企造好車”的角色更加清晰,也符合華爲一貫的戰略。

兩家企業的不同需求,才是這場收購的底層基礎。

總之,這場收購併非一場誰賺誰虧的交易,更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資源重新配置。

一場三贏的交易

按照中京民信的評估,問界品牌相關資產的市場價值爲102.33億元。不過這筆交易的價值並非是單純的數字遊戲,商業資產收購考慮的也從來不止是資產本身,還有企業自己的定位:賽力斯收購問界,同時符合雙方的戰略。

首先,賽力斯是一家車企,車企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微笑曲線”已經表明,品牌和營銷是一個產業鏈附加值最高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賺錢的環節之一。即便是那些最看重技術的車企,其每年的銷售費用也大多遠高於研發費用。正因如此,合資車企才會數十年如一日的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即便耗費大額成本。

對賽力斯來說,無論是從企業本身市值的角度,還是業務層面的長期發展角度,把品牌握在手裏都是一種最優解 。

第二,華爲不是車企,持有品牌資產非但意義不大,還可能存在副作用。

經過十幾次“不造車”的重申之後,華爲的角色已經非常清晰:汽車行業的賦能者。而且不同於幾年前汽車業務的困難局面,眼下華爲這個角色的邏輯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在問界取得優秀的成績以後,華爲智選車模式的成員進一步擴大,奇瑞、江淮、北汽紛紛加入。

因此對當前的華爲來說,擴大自己的合作伙伴範圍,幫助更多車企造好車,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一句話,賽力斯賺的是問界的錢,而華爲賺的是鴻蒙智行的錢。

而持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對華爲來說不僅完全沒有必要,甚至還可能影響到自己的業務。原因很簡單:智能化非常重要,每個車企都不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同時也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此前,即便與賽力斯的合作已經十分成功,華爲也沒有持有賽力斯的股份。因此不直接持有汽車品牌,符合華爲的一貫戰略方向。

這意味着,同樣的資產,對賽力斯和問界有截然不同的價值:對賽力斯來說,問界品牌是無法用錢衡量的最核心資產。而對華爲來說,如果影響到廣闊的智駕生意,汽車品牌甚至有可能是個負資產。

賽力斯和華爲之外,這筆交易裏還有一個“第三方”:問界品牌本身。

對問界來說,歸屬於賽力斯同樣是最優解。

問界只是華爲智選模式下賦能的品牌之一,隨着智界汽車上市,北汽享界、江淮新品牌都已提上日程,華爲工作的重點是智駕技術,以及提升鴻蒙智行品牌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而不是維護某個特定的產品。

但對賽力斯來說,儘管旗下也有其他優秀的汽車產品,但眼下來看,做好問界品牌是賽力斯利益最大化的行爲,賽力斯必然會爲其不斷投入資源,讓已經成功的問界品牌更加值錢。

從25億的成交價格和100億的估值來看,這場交易似乎是賽力斯佔了便宜,但從企業定位的角度,這場收購毫無疑問是賽力斯、華爲、問界品牌的三贏。

25億,賽力斯買到了什麼?

豪華汽車市場流行着一句話:買車就看車標。車標的確是汽車這一消費品中極爲寶貴的資產,一個巴掌大的奔馳車標,市場價格最高可達500元,至於車標帶來的品牌溢價,更是可以高達數十萬元。

對於車企來說,車標同樣重要,這筆品牌收購能夠爲賽力斯帶來許多切實的好處。

首先是問界品牌本身的價值增長。隨着銷量的增長,這一年輕的汽車品牌正在越來越受到認可。

今年6月,問界全系單月交付突破4萬,創下歷史新高。問界M9在短短6個月內累計大定突破10萬輛。作爲一家上市僅三年多的新品牌,問界已經是國內前二的造車新勢力。

不僅如此,在鴻蒙生態內,問界銷量也是一馬當先,遠遠超過智界(6月銷量6015臺)等競爭對手。

這意味着在同樣的“華爲加持”之下,問界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優勢,畢竟如果只是爲了買華爲的智駕技術,消費者有許多品牌可以選擇,但其中的大多數,都選擇了問界。同時,易觀千帆數據顯示,問界車主APP“AITO”的用戶中,有約4成使用的是非華爲手機。

起初,問界品牌的崛起的確離不開華爲技術的加持,但眼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止因爲華爲而選擇問界,也在因爲問界品牌本身而選擇問界。

從這個角度講,賽力斯收購資產本身就具備足夠的價值,作爲一個每年能提供數十億淨利潤的高端汽車品牌,第三方的100億元估值絕不誇張。

當然,賽力斯並不是一家資產投資公司,問界品牌的價值,歸根結底要反應到業務上,這也是賽力斯收購問界的第二點好處:收購問界品牌,對賽力斯的業務有着重要影響。

最直接的表現是出海業務。

此前賽力斯汽車出口使用的是“SERES”車標。與國內不同的品牌,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理解成本,也會影響一個全球品牌的塑造。

可以發現,在互聯網等行業,許多廠商都會選擇使用新品牌出海。但在汽車行業,無論是豐田、大衆等中端品牌,還是奔馳、奧迪等高端品牌,都是全球統一品牌。即便是國內品牌,也會早早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化商標。汽車行業生來就是一項全球產業,商標的統一會極大地利好問界的國際化佈局。

第三,買車標就是買面子。在價值層面,握有品牌對賽力斯的形象有着重要意義。

對於汽車行業,尤其是對於中高端汽車來說,品牌就是最寶貴的業務資產。國內五大汽車集團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一直以來都與銷量、收入、淨利潤不符,這其中一個核心原因,就是缺乏自己的品牌。

而一旦國產汽車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如比亞迪和賽力斯,其市值就會迅速增長。而眼下,賽力斯正是A股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千億市值下,問界品牌帶來的長期價值難以預估。

對於普通汽車消費者而言,車標帶來的面子可能只是虛榮,但對賽力斯來說,“面子”的價值是以億元計的。

切割還是擁抱?

目前賽力斯汽車是唯一一家與智選車、車BU、華爲數字能源簽訂戰略合作的車企,從各種層面,賽力斯都是華爲汽車業務的“第一合作伙伴”。

但問界品牌的收購還是給外界帶來了猜測:華爲和問界是不是要分家?畢竟只有分家的兄弟,才會分割資產。

然而事實是,賽力斯與華爲的合作正在變得更加緊密。

賽力斯方面的消息顯示,雙方正在推進賽力斯對華爲車BU的入股。這種操作並不罕見,比如京東和騰訊在2014年在電商領域合作以後,雙方就進行了交叉持股。2015年,淘寶和蘇寧也進行了交叉持股。

持股意味着利益綁定,意味着雙方將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更多的合作。

而品牌收購本身,某種程度上也有益於雙方的合作關係——它提高了賽力斯與華爲之間的依賴度。

在問界所在的中高端市場,智駕技術和品牌才是一款車最核心的競爭力。眼下,華爲手中握有鴻蒙生態技術,賽力斯手中握有問界品牌,這意味着雙方都握有合作的核心資產。此次收購中也體現着雙方的信任:25億的價格既是對華爲在問界品牌上付出的回報,也讓賽力斯以足夠實惠的價格獲得品牌資產。

不管往回看還是往前看,華爲與賽力斯都是“雙贏”的好夥伴。

從2022年3月問界M5上市至今,短短兩年裏,賽力斯已經成爲了國內頭部的中高端新能源主機廠,華爲也成爲了國內領先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這場合作同時成就了兩家企業,也造就了問界這一廣受市場認可的高端汽車品牌。

在失敗合作比比皆是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這種合作尤爲難得。更何況問界銷量屢創新高,雙方沒有理由減小合作力度。而合作愈緊密,越有利於問界產品的生產、品牌的塑造,最終帶來銷量的提升。——這也是這場收購的終極目的。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