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欧盟临时加税,最高近40%?多家车企回应

歐盟臨時加稅,最高近40%?多家車企回應

證券時報 ·  07/05 09:45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吳瞬

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將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徵17.4%、20%和38.1%的關稅。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徵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公司稅率爲37.6%。這一臨時關稅將於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4個月。

7月5日,這一加稅措施或將生效。這一政策的落地對不少中國車企的出口戰略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近來有不少傳聞稱,中國車企或將調整在歐盟銷售車型的價格。

對此,部分車企發出了最新回應。據媒體報道,針對“由於歐盟額外徵稅,蔚來在歐洲銷售的車型或調整價格”傳聞,蔚來汽車表示:“蔚來密切關注並跟進歐盟反補貼調查的相關進展與措施。目前階段,蔚來在歐洲市場將保持其在銷產品的定價,並將根據關稅政策的進展而評估市場策略。在歐洲,我們將繼續服務好蔚來用戶。我們相信適當的市場競爭對用戶有益,並希望在2024年11月實施最終措施之前與歐盟達成解決方案。”

7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基於事實和規則,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產業界積極回應

目前,全球汽車市場正在發生鉅變,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快速崛起。2023年,中國首次取代日本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打破了日本連續七年汽車出口第一的成績。中汽協和日汽協的數據顯示,日本2023年汽車出口量爲442萬輛,同比增長16%,而同期中國汽車出口量爲491萬輛,同比大漲58%。

中汽協預計,2024年中國汽車總銷量將超過3100萬輛,同比增長3%以上。其中,乘用車銷量2680萬輛,同比增長3%;商用車銷量420萬輛,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將繼續增長,達到550萬輛的規模。

而歐盟作爲全球汽車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更是中國汽車企業海外佈局的重中之重。以最新回應的蔚來爲例,6月28日,蔚來宣佈,位於德國科隆的蔚來體驗中心正式啓用;7月1日,位於柏林的蔚來換電站正式揭幕並投入運營,這是蔚來在歐洲的第44座換電站,也是蔚來在德國的第16座換電站。隨着該站上線,蔚來將爲德國東部地區提供便捷的加電體驗。

而在此前,上汽集團和吉利控股集團也紛紛針對歐盟此番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發表聲明。

上汽集團認爲,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是促進全球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深感失望,相關措施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甚至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和中歐經貿合作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上汽集團進一步表示,期望歐盟能夠認真傾聽中、德兩國汽車企業的呼聲,堅決避免人爲設置新能源汽車貿易壁壘,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只有通過開放的對話和合作,才能克服挑戰、實現共贏。

吉利控股集團也表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徵關稅將損害歐洲自身利益,同時也會阻礙中歐經貿發展。吉利控股始終支持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爭,嚴格遵守各國法律法規,爲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過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歐洲進行了大量投資,提升了全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吉利控股呼籲歐盟委員會慎重考慮其決定,共同尋找促進公平競爭、營造良性發展環境的解決方案。

而在A股市場上,不少汽車產業鏈公司也針對歐盟加徵關稅做出了回應。

飛龍股份:歐盟針對我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目前尚未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對政策變化風險做出積極應對。

超達裝備:若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方案實施,將可能對我國電動汽車出口產生一定影響,對此,公司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對政策變化風險做出積極應對。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正強股份: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政策暫未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重大不良影響。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積累,具備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生產優勢,擁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公司將緊密關注行業政策動向,不斷增強公司自身抗風險能力。

福賽科技:若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方案實施,將可能對我國電動汽車出口,尤其是專注於歐洲市場的電動車生產商產生一定影響,對此,公司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對政策變化風險做出積極應對。目前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公司訂單保持增長,生產、交付正常。

商務部:中歐技術層面已舉行多輪磋商

針對歐盟加徵關稅一事,歐盟相關產業鏈也發出了反對的聲音。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在7月3日發表聲明,反對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該協會認爲,此舉不符合歐盟利益,不僅會對歐洲消費者和企業造成負面影響,還將阻礙歐盟本土電動汽車市場發展,也不利於實現氣候目標。

聲明指出,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尤其會影響歐洲車企及其合資企業,因爲歐盟從中國進口的相當一部分電動汽車來自歐美製造商,而這些企業在華合作與生產是歐洲能源轉型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中國的原材料和電池等先進技術,爲歐洲電動汽車工業提供了保障,額外關稅會使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更加昂貴,從而限制消費者購買。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澤表示:“加徵額外進口關稅將會走向死衚衕。”這不會加強歐洲製造商的競爭力,他說,“恰恰相反。這不僅損害了全球活躍企業的商業模式,還限制了對歐洲客戶的電動汽車供應,甚至會減緩交通運輸部門的脫碳進程。”

針對上述消息,7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歐盟一些成員國政府和主要汽車企業已經多次明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反補貼措施。中方希望歐方認真聽取盟內呼聲,理性、務實地與中方開展磋商,避免反補貼措施傷害中歐汽車產業的互利合作和共同發展。

何亞東還表示,對於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啓動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6月22日,王文濤部長與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舉行視頻會談,雙方商定基於事實和規則兩大支柱,就妥善處理該案立即啓動磋商。截至目前,中歐技術層面已舉行多輪磋商。目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基於事實和規則,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而此前,歐盟中國商會在《關於歐委會預披露將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臨時反補貼稅的聲明》中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優勢在於技術創新和成本管理,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依託中國整體供應鏈優勢,發展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有助於將電動汽車這一綠色產品與技術打造成爲有利於全球綠色轉型的公共產品,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優勢絕不是依靠補貼而形成的。

歐盟中國商會同時指出,在新能源汽車等綠色轉型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領域,全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產能過剩,而是產能不足、綠色技術及產品價格高昂等問題。汽車產業是歐洲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全球競爭力無人出其右。在其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正常的市場競爭有利於激發產業活力。歐洲車企的品牌效應與中國電動汽車完整供應鏈體系的創新結合,不僅有利於歐洲企業分享到世界最大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市場綠色出行領域的市場機遇和發展機遇,更有利於增強歐洲本地汽車品牌的全球競爭力。同時,中企在歐本地化戰略和勞動力人才培養則有益於歐洲創建自己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生態系統。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