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股或重现上世纪30年代风险?

美股或重現上世紀30年代風險?

華爾街見聞 ·  07/03 22:18

理查德·伯恩斯坦認爲,雖然當前美股似乎充滿泡沫,漲勢高度集中在大盤股,但考慮到當前企業盈利正在加速、銀行系統表現健康,不太可能再度引發經濟危機。

自聯儲局開啓激進加息週期以來,美股在一片唱衰聲中屢創新高,出乎市場預料,這背後說明了什麼?

近日,華爾街老將、著名專欄作家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撰文表示,雖然聯儲局自2022年初以來大幅上調基準利率,但高投機性投資策略的優異回報證明,這輪近30年來最爲激進的加息尚未能完全吸收金融市場中過剩的流動性。

換句話說,金融市場已充滿泡沫。

在伯恩斯坦看來,泡沫會導致資本錯配,流向不必要的資產(比如加密貨幣和迷因股),而非真正作用於拉動生產力,這將成爲未來實際資產通脹的根源——實際上,自2000年科網泡沫之後,美國PCE物價指數已經達到了5.6%的峯值。

大盤股走強的背後,風暴正在醞釀

伯恩斯坦補充道,資本的錯配還表現爲當前市場上一個“怪異”的現象:儘管信用利差一再收窄,但在科技股“七姐妹”的提振下,大盤股仍然跑贏小盤股。

但從歷史慣例來看,由於小盤股規模小、槓桿大,對經濟和利潤週期更爲敏感,因此當企業利潤整體改善時,小盤股往往跑贏大盤,信用利差收窄;反之大盤股的表現則往往優於小盤股,信用利差擴大。

顯然,過去兩年間高利率環境下的投機行爲顯著扭曲了這對長期存在的市場關係。

伯恩斯坦在文中警告稱,資本再次被錯誤配置是通脹上行的前兆,一場金融風暴可能正在醞釀,而聯儲局似乎仍未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資本錯配帶來的“三重事實”

文章稱,這種極端的分化或許說明或預示了三種情形:

首先是企業盈利環境的改善程度被低估。

文章表示,在“七姐妹”超常表現的背後,市場可能忽略了企業現金流正在廣泛改善的事實,包括信貸利差的收緊也反映了這一點。相關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下約有160家公司目前實現了25%以上的盈利增長。

其次,雖然當前股市的漲勢高度集中,但不太可能再度引發大蕭條。

高盛此前曾發出警告,認爲美股當前如此高的漲幅集中度似乎正重演上世紀30年代的崩盤危機,但伯恩斯坦認爲,考慮到當前企業盈利正在加速、銀行系統表現健康,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大。

最後,週期股有望崛起。

文章指出,過剩的流動性可能正在推動股市和固收市場上的投機行爲,如果這種情況屬實,那麼那些不具防禦性的板塊(如新興市場和小盤股),可能在當前股市“領頭羊”波動加劇時成爲投資者的“避風港”。

歷史數據顯示,2000年技術泡沫破裂後,儘管美股大盤陷入了“失落的十年”,但能源股、大宗商品、新興市場和小盤股卻表現優異。

文章解釋道,這些板塊主要是受益於從科技股撤出的資本以及泡沫破裂後通脹促進的利潤增長。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