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为何有底气直面投资者最关心20问?

民生銀行股東大會,爲何有底氣直面投資者最關心20問?

BT財經 ·  06/28 12:21

市值超1500億元、資產規模攀升至7.73萬億元的民生銀行( 600016.SH ),於6月26日下午舉行了一場信息密度極大的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

民生銀行積極向好的一面給投資者吃下了定心丸。過去一年民生銀行業務發展更加穩健,資產端和負債端的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資產負債結構持續改善。值得強調的是,該行始終堅守既定戰略目標,穩步推進各項改革,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通過戰略與改革的持續落地,民生銀行的經營發展正展現出向好的態勢。

詳細來看,就民生銀行的改革轉型這一重要議題,續任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高迎欣釋放了哪些新信號?首次在民生銀行股東大會亮相的新一任行長王曉永,談到了哪些具體的經營策略?該行鍼對對公房地產貸款,採取了哪些積極處置方案?未來民生銀行要靠什麼保持發展態勢、小微特色和優勢還在嗎?

這些投資者和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的關鍵問題,民生銀行高層管理人員在本次股東大會上都做出了坦誠務實、深入詳細的講解。

改革轉型顯現積極效果

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08.17億元和342.7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6%和6.80%;兩個報告期內實現歸母淨利潤358.23億元和134.31億元,前者同比上漲1.57%,後者同比下降5.63%。

歷經前些年的業績波動後,民生銀行寄希望於在企穩的基礎上,回到穩步增長通道。理想很豐滿,踐行的道路卻是崎嶇的,在當下息差壓力大、肩負讓利並以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大環境裏,銀行想要獲得增長難度更大。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在交流會上坦言,受內外部因素影響,該行的營收、淨息差等指標還是承受着不小的壓力。

數據顯示,貫穿2023年整年、到2024年一季度,民生銀行的淨息差隨全行業一同下滑。但即便息差空間狹窄,也要堅持把改革轉型進行到底。近幾年來,民生銀行持續壓降非標投資,同時加大對高評級客戶的信貸投放及利率債的配置,用犧牲一部分收益率,換來了信用風險大幅降低。

再加上加大房地產分層分類經營和風險管控,優化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結構,諸多直達轉型根源的業務調整,短期內衝擊了民生銀行的營業,但長期來看有利於未來可持續發展。

改革轉型帶來的一些積極效果已經開始顯現。高迎欣在此次最新的交流中透露,民生銀行各項改革進展符合預期,向好態勢展現在四大方面——首先就是業務發展更加穩健,資產負債結構持續改善;其次是客戶基礎持續夯實,戰略客戶、中小微客戶、個人客戶的客戶基礎明顯增長;第三是資產質量穩固向好,完成了存量不良資產清收處置三年規劃目標,不良貸款生成率連續三年下降;第四是推動了特色鮮明的小微新模式落地,差異化市場競爭力逐步形成。

機構也對民生銀行的發展前景給出了積極展望。太平洋證券發表於6月6日的研報認爲,民生銀行整體規模穩定增長,貸款端小微貸款業務表現亮眼;加大了不良處置力度,資產質量穩固向好。

優化結構應對息差挑戰

3月剛接棒的民生銀行新一任行長王曉永在股東大會“首秀”中,也強調了承受主動戰略調整帶來發展陣痛的必要性,認爲“短期對營收產生一定影響,但這些調整是必須的”。

王曉永還詳解了該行穩中求進、結構優化、追求環比改善久久爲功的經營策略,爲投資者細緻描摹出該行發展藍圖。

王曉永所說的“穩中求進”是指堅持長期主義,堅守該行“民營企業、敏捷開放、用心服務”的戰略定位,堅定不移圍繞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五篇大文章”賦能實體經濟,把風險合規視爲永恒的主題。這樣的長期主義也頻頻出現在民生銀行2023年年報中——不因短期業績承壓而動搖戰略執行,改革轉型需要持之以恒的推進,唯有如此才能夯實長遠發展根基,爲加速增長打好基礎。

此外,“結構優化”是以客戶綜合經營帶動業務優化和成本降低,以資產負債協調促進客群服務升級。“環比改善”是追求業務和客戶等核心經營指標的指標逐日、逐月、逐年的企穩與增長,不斷實現經營改善提升。

“頂住息差壓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民生銀行作爲具備活力、銳意創新的股份行,將會採取什麼策略?副行長李彬給出了具體的答案:未來民生銀行將以控制存款成本爲切入點,一是持續夯實“存款立行”基礎,二是調整存款結構,大力發展代發工資及支付結算業務,拓展穩定的低成本結算性存款來源,三是推動高成本存款實現壓降

2023年業績顯示,民生銀行負債總額7.04萬億元,同比增長5.94%;其中吸收存款總額達到了4.28萬億元,增幅7.25%,顯示存款有效拉動着負債端的增長,存款在負債總額中佔比提升至60.86%,個人存款在存款總額中的佔比亦有所提高。資產端聚焦重點業務領域,資產結構趨於穩健,資產總額達到7.67萬億元,同比增幅5.78%。兩端對比可以發現,負債端的增長能夠支撐資產端擴張,資本充足率保持穩定,顯示出內生動能。

負債端的好消息也在不斷傳來。李彬指出,目前存款自律管理進一步加強,存款成本下降態勢明顯。趁着這樣的行業趨勢,未來民生銀行將通過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貸款在資產中的佔比,疊加構築特色化產品優勢,促進區域特色和供應鏈業務、小微業務增長,“多管齊下”勢將進一步緩解資產收益下行壓力,爭取更大的息差空間。

民生銀行2023年淨息差爲1.46%,同比下降14個點子,2024年淨息差爲1.38%,較2023年末下降8個點子,降幅出現收窄之勢。

資產質量提升任重道遠

有關資產質量,民生銀行副行長黃紅日回答了市場最關注的問題。

早在2023年,市場就已經看到了民生銀行的資產質量改善。例如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團隊曾經在點評當年三季報時就指出,民生銀行的歷史不良包袱出清比例較高,且2020年以來,該行的資產投放風險偏好就出現了明顯下降。得益於此,民生銀行資產質量壓力或“已過萬重山”,未來經營業績有望出現拐點。

黃紅日表示,民生銀行有效防控新增風險,目前不良貸款生成率連續三年下降,且新發放貸款質量保持優良。在歷史包袱存量不良的處理上,三年累計清收不良資產接近4000億元。

恰如2023年業績數據,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48%,比上年末回落0.20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爲149.69%,比上年末上升7.20個百分點。2024年第一季度,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進一步降至1.44%,資產質量穩固向好。

即便資產質量不斷改善,民生銀行也沒有掉以輕心。黃紅日表示,目前民生銀行歷史風險資產基本出清,但仍有少量遺留,且處置難度較大,尚需要時間逐步解決。房地產業風險猶在,對公房地產貸款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對此,民生銀行已採取多種處置措施,貸款額和佔比持續下降,壓降風險敞口。

2023年業績顯示,民生銀行對房地產業在對公貸款和墊款總額裏的佔比,已經從8.77%壓降到7.90%;總額3462.98億元,比上年末減少170.46億元。

對於市場較關注的泛海等股東貸款,黃紅日也進行了回應,指出民生銀行持續壓降授信敞口,並且動態評估計提減值準備。目前,相關貸款在全行總體貸款中佔比較小,對風險計提充分撥備,對經營發展的影響有限。

前述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爲,民生銀行紮實推進風險內控體系建設,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貫徹落實風險管理目標,近幾年加大了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資產質量穩固。

小微特色照亮前行之路

小微金融一直是民生銀行的一張名片,從早早地“用心用情服務”切入這一特色賽道至今,已經深耕16年。

2023年業績顯示,民生銀行通過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小微金融優化升級,實現小微貸款、普惠型小微貸款戶比2022年末增長15.8%、27.4%,這也意味着民生銀行“小微金融領軍者”優勢再度夯實。

目前民生銀行正在通過戰略客戶延伸產業鏈、拓展生態圈,推進“大中小微個人一體化”,意在聯動服務更多上下游及產業鏈中小微企業。但看見民生銀行樹立起來小微的“金字招牌”,疊加越來越多的銀行瞄準普惠和小微,民生銀行的小微優勢會不會動搖?

爲了解答這樣的擔心,民生銀行副行長石傑回應稱,該行豐富的經驗和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仍在。數據顯示,2023年末,民生銀行小微貸款餘額高增15.77%至7912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也錄得雙位數高增長至6123億元,規模位居可比同業第二名,普惠有貸戶51萬戶,新增可比同業第一。

機構眼裏的民生銀行也依舊具備鮮明的小微優勢。國泰君安發表於4月11日的研報指出,民生銀行2023年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較2022年增加11.03萬戶,且不良率下降至1.14%,顯示出其服務小微客戶的深度和廣度明顯提升,小微貸款特色鮮明。

民生銀行在小微領域的“護城河”還在加深。石傑在股東大會上的詳細解釋,給投資者和市場一劑定心丸:首先,16年來深耕小微的戰略定力和專業積累,打造出民生銀行整套成熟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其次,民生銀行獨有的專屬小微團隊優勢,服務觸角遍佈全國;其三,用“蜂巢計劃”等服務升級措施,打造信貸服務差異化、定製化優勢;其四,構建了大中小微個人一體化營銷模式和“五位一體”全場景全生命週期綜合服務優勢;最後,積累下來的風控模式和合規能力是民生銀行小微服務的支持保障。

有硬實力、更有“暖實力”,是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在2023年年報致辭裏的期冀,也與民生銀行用心服務小微的戰略契合。他指出,目前的民生銀行正在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提升隊伍凝聚力,塑造“暖實力”。

堅持長期主義,保持戰略定力,做“難而正確的事”,就一定可以換來可持續穩健的高質量發展。向“民營企業的銀行、敏捷開放的銀行、用心服務的銀行”戰略定位不懈努力,民生銀行就一定能實現目標,成爲民營、中小微企業的首選銀行。

作 者 | Ha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