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英伟达暴跌后,会成为下一个思科还是英特尔?

英偉達暴跌後,會成爲下一個思科還是英特爾?

華爾街見聞 ·  06/25 17:41

來源:華爾街見聞

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曾經高高在上的思科系統和英特爾股價暴跌,至今未能完全恢復到泡沫時期的高點。高度相似的崛起歷程,讓不少人擔心英偉達會走上思科和英特爾的老路。

在市值達到歷史最高並短暫超越微軟和蘋果登頂全球市值第一公司後,$英偉達 (NVDA.US)$股價在隨後的三個交易日內下跌了近13%,市值蒸發4300億美元。

這一幕不禁讓市場回憶起本世紀初的情景: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曾經高高在上的$思科 (CSCO.US)$$英特爾 (INTC.US)$股價暴跌,至今未能完全恢復到泡沫時期的高點。

高度相似的崛起歷程,讓不少人擔心英偉達會走上思科和英特爾的老路。

“思科時刻”上演?

思科受益於互聯網的普及,而英偉達則是生成式AI時代的最大“賣鏟人”,因此,這兩家硬件巨頭經常被拿來相提並論,每次英偉達股價大跌後,有關“思科時刻”上演的討論就在業界流行開來。

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在美國迅速普及,作爲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網絡基礎設施“之王”,思科市值大幅飆升,並在2000年3月達到驚人的5550億美元,一度超越微軟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思科股價在上市後的十年間飆升了1000多倍,並於2000年3月達到80美元的歷史新高。然而,但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思科股價一瀉千里,到2002年10月跌至8.60美元的低點。

直至今天,思科股價雖然反彈至47美元左右,但仍遠未回到泡沫時期的高峰。

據BTIG首席市場技術分析師Jonathan Krinsky稱,英偉達的股價最近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上方約100%交易。自1990年以來,美國公司成爲市值最高公司時,其股價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上方的最大差距是80%,思科在2000年3月就達到了這一水平。

“雖然我們充分認識到這次的基礎面大不相同,但在過去五年中,英偉達上漲了4280%,相比之下,思科在2000年3月達到峯值時較五年前上漲了4460%,”Krinsky說。

“1999年的英特爾”

除了思科之外,英特爾的相似經歷也令市場擔憂英偉達的未來。

作爲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股價在2000年8月達到75.89美元的歷史高點,在經歷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暴跌、生成式AI帶來的復甦後,其股價現爲30.57美元,較歷史峯值低了一半多。

Data 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尼Nicholas Colas將現在的英偉達與20世紀90年代的英特爾進行了比較,他發現英偉達的商業模式在“對股票投資者來說重要的每個指標”上都“明顯優於”英特爾。

Colas在週一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英偉達在截至2024年1月的財年營收與英特爾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末期經通脹調整後的銷售額基本相同,但華爾街這家人工智能寵兒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200億美元。

這基本上是2023年的兩倍,不像英特爾2001年的銷售下滑。在互聯網泡沫末期,英特爾衰落的地方,英偉達的(強勁)勢頭一直延續。

Colas表示,英偉達目前的業績也遠好於互聯網泡沫高峰時期的英特爾。例如,英特爾2000年的淨利潤率爲31.2%,而英偉達2023年的淨利潤率爲48.9%。英特爾2000年的股本回報率爲28.2%,而英偉達去年的股本回報率爲69.2%。

英偉達目前的利潤率和股本回報率比英特爾2000年巔峯時期高出57%-145%,而且它只用三分之一的員工數量就實現了這一目標。

與此同時,根據Data Trek Research彙編的數據,在1990年代後期的鼎盛時期,英偉達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了英特爾,到2023年,英偉達的研發與銷售比率將達到14.2%,而2000年英特爾爲11.6%。

此外,經通脹調整後,英偉達目前的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是英特爾2000年5100億美元的六倍。據Colas稱,經通脹調整後,英偉達的市值也比互聯網泡沫高峰時期微軟的市值高出近300%。

Colas表示:

最重要的是,英偉達攀升至全球股票估值最高水平有很多充分的理由,而其繼續佔據這一地位將取決於市場對基本面的持續信心。

他還補充說,鑑於半導體行業的波動性,他的團隊不會對未來幾周該股出現“一定波動”感到“意外”。

(英偉達)不是1999年的英特爾,但它更有能力維持投資者信心。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