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三天市值蒸发4300亿美元!黄仁勋疯狂减持,英伟达神话碎了?

三天市值蒸發4300億美元!黃仁勳瘋狂減持,英偉達神話碎了?

新浪科技 ·  06/25 12:13

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周文猛 

在經歷了短暫的全球市值第一後,$英偉達 (NVDA.US)$的超高市值開始回落,三天內市值總計蒸發43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帶頭拋售公司股票的舉動,牽動着投資者們的信心。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近日披露信息顯示,自6月13日至今,黃仁勳已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超60萬股,套現總金額近7938.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8億元。具體來看,黃仁勳在當地時間6月13日、6月14日、6月17日、6月18日、6月20日分別出售了12萬股英偉達的股票,此外還有12萬股待出售中。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直言,“英偉達市值能否繼續,就看Scaling Law(規模法則)有沒有效果,如果Scaling Law無效了,它的股價就會跌得一塌糊塗。”朱嘯虎預計,“到今年底,如果OpenAI發佈GPT-5.0未及預期,英偉達就完蛋了。”

此外,近些天市場上逐漸出現兩派聲音。一派認爲,英偉達算力過剩正逐步成爲行業共鳴。另一派認爲,$美國超微公司 (AMD.US)$$英特爾 (INTC.US)$及一些初創型GPU廠商加入競爭,以及$微軟 (MSFT.US)$$谷歌-A (GOOGL.US)$等英偉達大客戶着手自研產品“平替”,它們都在爲圍剿英偉達做着準備。

只在“全球第一股”寶座上坐了一天

截至美東時間6月24日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報118.11美元/股,市值2.91萬億美元,較此前3.33萬億美元登頂全球市值第一時,已跌去4300億美元。

有媒體統計稱,英偉達只在“全球第一股”寶座上坐了一天,就“跌落神壇”了。

不過,對於一家季度營收剛達到260億美元的芯片公司而言,這樣的表現,屬實瘋狂。

要知道,如果按英偉達最新的1股拆10股政策折算,在2022年10月,英偉達的股價還是11.0美元每股左右,進入2023年,英偉達股價便開始持續攀升,股價也從最初約15.0美元/股,漲到50.0美元附近;而進入2024年,英偉達股價再次狂飆,從年初的50.0美元/股,半年間漲到如今的118.11美元/股。

過去一年半時間內,英偉達總市值翻了10倍。如果把時間線拉長至2014年,英偉達從當初約0.25美元/股攀升至今,10年間股價翻了近500倍。

據新浪科技統計,在由$蘋果 (AAPL.US)$$谷歌-A (GOOGL.US)$/$谷歌-C (GOOG.US)$$Meta Platforms (META.US)$、英偉達、$特斯拉 (TSLA.US)$$亞馬遜 (AMZN.US)$$微軟 (MSFT.US)$組成的美國“科技七巨頭”中,最近一次的年度業績各家營收分別爲3832.85億美元、3071.57億美元、1349.02億美元、609.22億美元、967.73億美元、5747.85億美元、2119.15億美元,市盈率分別爲31.69倍、26.94/27.03倍、27.43倍、73.09倍、42.88倍、52.22倍和38.79倍。

這組數據可以直接看出,在“七巨頭”中,英偉達年度營收最小,但市盈率卻最高。

超高的市盈率背後,代表着資本市場對於公司發展的高度預期,但同時也意味着公司可能存在被高估的成分。

近期,多位知名行業評論人士先後發文質疑,直言“英偉達近3萬億美元的市值存在泡沫”。

其中,業界提出的一個簡單邏輯是:“1999年,產業界無比確定地認爲互聯網會席捲世界,於是狂買網絡設備製造商$思科 (CSCO.US)$股票,結果思科到現在還沒有達到曾經的最高點。”而英特爾作爲PC時代的賣鏟人,但它的長期價值“也沒有得以持續”。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中歐資本董事長、人工智能專家張俊指出,“截至2024年2月,因爲ChatGPT發佈帶來的影響,美國股市只要關於AI的股票都漲瘋了,英偉達漲了5倍、Supermicro漲了7.7倍、ARM漲了3倍、AMD漲了1.2倍,英特爾漲了58%、微軟漲了1倍,美國股市讓一大批富豪和公司猛增了幾萬億美元的財富,這些瘋漲的股票裏,有大量不正經的泡沫!”

在張俊看來,近兩年英偉達等AI相關科技巨頭的市值暴漲,與美國擔心製造業被超越,因此舉國之力投入AI有着密切的關係,“美國是想用AI工廠和AI機器人,把核心關鍵產業留在國內。” 

“顯卡?可能已經瘀了”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行行AI智能董事長、順福資本創始人李明順同樣直言,英偉達接近3萬億美元的市值“泡沫嚴重啊”。

李明順結合自身經歷說道:“過去半年多時間裏,我在各地出差,每當遇到做算力方面的朋友,都在問在我身邊有沒有朋友需要卡,需要算力,這給我的感覺是今天市場上算力已經瘀了,也就是說積壓了很多卡,所以發揮不了它的巨大的價值。”

在他看來,由於國內的很多的大模型公司,都是用開源模型進行微調,不像OpenAI那樣從零開始訓練,所以它需要大量的算力,而國內都是在像Llama 2一樣的開源模型上做微調,所以它用的算力,跟OpenAI遠遠不在一個量級。此外,由於國內大多數的應用場景都在探索中,此時如果算力投資過大,就會導致ROI算不過來,而這也會導致一些算力的需求減少。

“在全球範圍內,很多的影子公司成爲英偉達的代理商,各種壓貨,不排除這個中間有一些影子公司是英偉達控制的,所以說英偉達在整個市場上控價。所以我認爲,在應用沒有廣泛地推廣開來的時候,英偉達的高股價是有巨大風險的”李明順表示。

在國內,與去年各家企業哄搶顯卡不同的是,今年伴隨阿里雲、字節跳動、$百度 (BIDU.US)$智能雲、騰訊雲等模型廠商先後開啓“價格戰”模式,越來越多AI應用廠商用於模型訓練的成本也隨之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意味着用於算力的成本開始下降。

與此同時,一些雲廠商也開始做起了收集市場上閒置顯卡的生意。近日,有着“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稱號的優刻得發起“尋找算力合夥人”計劃,通過收集市場上閒置的算力資源,用於組建超大規模智算集群,讓算力資源發揮真正價值。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優刻得方面人士表示,“我們收集的卡主要是A100/800,H100/800,4090,主要是nv系。”對於能否收集到想要的卡這一問題,該人士坦言:“卡還是有的,就是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例如之前做訓練、數字化轉型閒置下來的卡,現在都可能被收集上來”。

遭國內外多面圍攻

作爲AI時代的賣鏟人,當前英偉達獨一檔的GPU顯卡性能和產品能力,是其得以備受追捧的關鍵。但快速增長的同時,英偉達面臨的挑戰也正在急劇攀升。

投資者的高期望和潛在的市場飽和風險外,來自AMD、英特爾等強勁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及微軟、谷歌等大客戶的密謀叛離,正在成爲現實問題。

近期召開的2024年中國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AMD和英特爾先後公佈了一系列對標英偉達產品的顯卡,直接向英偉達開戰。

其中,AMD公佈了包括新一代CPU和數據中心服務器AI芯片,據AMD CEO蘇姿豐介紹,其最新發布的AI芯片Instinct MI325X,計算性能是英偉達H200(H200是上一代架構Hopper性能最強的產品,性能是H100的2倍)的1.3倍,計劃於2024年四季度上市。在迭代節奏上,AMD也提出了“一年一迭代”的速度,與對手保持同頻。

隨後,英特爾也祭出了價格武器,在宣佈推出下一代服務器CPU至強6的同時,英特爾透露其Gaudi 3 AI芯片的價格將遠遠低於競爭對手,這是英特爾今年4月推出的最新一代AI芯片,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大範圍上市。按照官方的定位,這款芯片性能是英偉達H100的1.5倍,已與H200大致相當。

在國內市場,由於美禁令導致的英偉達“中國版特供芯片”性能縮水,這讓目前在HBM 技術和CPO 技術方面更具優勢的華爲,在GPU硬件性能和軟件生態上有了快速逼近的機會。與此同時,大量的國產GPU廠商崛起,也正在蠶食着本屬於英偉達的市場,英偉達的市場拓展,並未匹配上其出色的產品性能。

此外,不滿英偉達AI芯片價格高昂,Meta、谷歌、微軟等英偉達大客戶紛紛推出“替代”芯片,同時聯合成立Ultra Accelerator Link超級加速鏈路聯盟(UALink),挑戰英偉達NVLink統治地位。

重重問題下,英偉達的超高市值神話,還能持續多久?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