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蔡崇信,爱好估值400亿

蔡崇信,愛好估值400億

投資界 ·  06/23 14:52

擁抱變化。

作者 I 楊繼雲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又見蔡崇信。

據《紐約郵報》報道,布魯克林籃網隊的蔡崇信(Joe Tsai),已將手中的部分股權出售給了科赫家族,交易總估值爲60億美元(約430億人民幣)。此前,蔡崇信分批次全資購得籃網隊,交易總金額超過30億美元。

短短几年間,蔡崇信這一筆投資不經意翻倍。

將愛好運作成幾百億的生意,蔡崇信再度展示自己的商業天分。被譽爲阿里“財神爺”,蔡崇信一直是中國風投圈的神話,早年棄百萬年薪加入草根阿里,幾度救阿里於水火,在告隱江湖後又臨危受命出山。浮浮沉沉,如今他還在江湖。

無心插柳

把愛好做到估值400億

更多細節流出:

一封由籃網隊母公司BSE Global發給聯盟其他老闆的郵件顯示,巴克萊中心(籃網隊)和紐約自由人隊的總估值約爲60億美元,打破NBA歷史紀錄,成爲北美職業體育歷史上最高的估值之一。

這一估值出乎很多人意料。在此之前,美國體育財經公司Sportico對籃網隊估值39.8億美元,紐約自由人隊估值1.3億美元。交易總估值大超預期,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NBA聯盟未來可能與電視轉播機構達成11年高達760億美元的轉播合同,這讓身處大都會的籃網隊身價大漲。

回到此次交易本身。據悉,蔡崇信將BSE Global的15%的股份轉讓給茱莉婭·科赫——這位科赫工業集團老闆大衛·科赫的遺孀,個人財富達到643億美元,系全球第二富有女性。完成交易後,茱莉婭·科赫及其家人還將獲得籃網控制權的優先購買權。

蔡崇信在給BSE員工的一封內部信中表示:“我想強調的是,雙方都致力於對球隊進行必要的投資,以建立可持續的成功文化,同時也致力於投資人才和基礎設施,爲粉絲和觀衆帶來最好的體育和娛樂。”

他曾分析過買下一支球隊的帶來的經濟利益,在NBA的30支球隊都有一種機制,既有競爭力又能賺錢,經濟分配很公平,例如電視轉收入會平分給各個球隊,“它確保每個投資聯盟的人都不會損失太多。”

眼下,儘管籃網隊正在經歷一段混沌時期,三巨頭歐文、哈登、杜蘭特在一個賽季內迅速解體,球隊成績也有所下滑,但從收益角度來說,隨着出售交易的達成,蔡崇信將有一筆收入不菲的回報——

5年前,蔡崇信對於籃網的收購曾轟動一時。2018年4月,蔡崇信宣佈以個人出資購買籃網隊49%的股份,交易最終定價超10億美元;緊接着在2019年8月,他又以創紀錄的23.5億美元收購餘下51%的股份以及球館巴克萊中心,成爲NBA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華人老闆。

曾經超30億美元的投資,對應瞭如今60億美元的總估值。不出意外的話,蔡崇信能夠很輕鬆地以高於當初收購價的金額賣出球隊股權。

VC出身,一度退隱

現在掌舵阿里

蔡崇信被無數VC/PE圈從業者視爲偶像。

1999年,蔡崇信結識了馬雲。那時候,這個草根創業團隊正在尋找VC的投資,而蔡崇信任職於瑞典Investor AB風險投資部香港辦公室。這次投資最後沒談成,但當時阿里創業團隊的氛圍卻把蔡崇信吸引了來。

後面便有了人盡皆知的故事:蔡崇信毅然回香港辭掉年薪70萬美元的風投工作,跑到杭州加入不知前途幾何的阿里。

正是出身風投機構的蔡崇信,將阿里帶上專業的融資之路,包括當初與軟銀孫正義的博弈;主導收購中國雅虎及雅虎對阿里的投資的談判;推動阿里成功上市……2013年5月,蔡崇信轉向負責集團戰略投資,直到2019年從阿里戰投掌門人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此後退隱的一段時間裏,籃球迷蔡崇信終於有更多的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買下了布魯克林籃網隊。

其實在收購籃網之前,蔡崇信就已在體育界試過水。2017年8月,據彭博社報道,蔡崇信在聖地亞哥購買了一支NLL(國家曲棍球聯盟)的擴張球隊。

而在耶魯讀書時,蔡崇信就是個超級籃球迷,非常熱衷體育運動。一個有趣的例子是,2015年阿里體育項目落地後,一向低調的蔡崇信不僅出現在公司與美國PAC-12聯盟的戰略發佈會上,還在發佈會中途跑去打籃球。過去這些年,蔡崇信的身影也經常出現在籃球場上。

與阿里的牽絆卻遠未結束。2023年6月,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宣佈卸任,蔡崇信臨危受命,出任阿里董事會主席,再度回歸大衆視野。

今年的一場採訪中,蔡崇信談及體育與商業的關係,“我認爲體育運動不僅教會你紀律和勤奮,還教會你如何面對失敗。如果你跌倒了,如果你輸了比賽,你必須重新振作起來。很多原則都適用於商業。”

他坦言,最有價值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17歲的兒子打籃球比賽。

蔡崇信在忙什麼?

轉手籃網,外界總免不了猜測:也許蔡崇信要保證更多的精力投入阿里。

此時正值阿里危機感瀰漫之際——電商江湖的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劉強東在內網強調京東必須要改變,否則沒有出路;拼多多撕開了中國電商江湖新一頁,市值甚至短暫超過阿里;抖音狂追猛趕,成爲不可忽視的勁敵……中國電商格局已然顛覆。

爲此,蔡崇信帶頭反思。今年4月,在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髮布的採訪視頻中,他坦言:“過去幾年裏,當我們做內部審視和自我反思時,我們知道阿里落後了,因爲我們忘記了真正的客戶是誰。我們的客戶是使用APP進行購物的人,而我們沒有給他們最好的體驗。”

承認落後,直面癥結,此番推心置腹的言論,讓人看到阿里改革的決心。

5月23日,在發佈阿里巴巴2024財年年報之後,蔡崇信與吳泳銘發佈第一封聯合署名的致股東信,從“我們是誰”這個基本的問題說起。

信中指出了目前阿里的兩大核心業務:電商和雲計算,基於此明確了“用戶爲先,AI驅動”的發展戰略——這意味着從經營宗旨到產品理念,都以“用戶”爲第一優先級,而“AI驅動”則關乎未來,“未來十年,沒有哪個行業能免於AI帶來的顛覆。”

面向未來,阿里巴巴將繼續投資於兩大領域:一是加速核心業務增長,二是保持基礎技術的領先和包括AI在內的創新。

幾天前,蔡崇信最新透露:阿里在AI大模型創業企業身上已投資超過135億元。在AI這場不能輸的戰役上,阿里依舊重金闖入。這位原阿里CFO、戰投負責人再度充分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

作爲領導者,蔡崇信提出,出色的領導者應該善於給予反饋,用於承認錯誤,不刻意標榜自己,以免扼殺創新。

“一個企業從行業標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了,在互聯網行業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馬雲的話不是危言聳聽。

畢竟,不擁抱變化就會變得僵化,不改變自身就會被時代打敗。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