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星巴克推行“消费入座”,不再是中年人的免费办公圣地

星巴克推行“消費入座”,不再是中年人的免費辦公聖地

阿爾法工廠 ·  06/21 08:22

(原標題:星巴克推行“消費入座”,不再是中年人的免費辦公聖地)

作者| 嘴嘴來源 | Vista氫商業

最近,星巴克部分門店開始推行“消費入座”政策,引發熱議。有網友反映,如果只是坐着不消費,店員會反覆詢問“需要點單嗎”,推動顧客購買商品。

爲了減少“蹭空調、充電、休息”的顧客,星巴克採取了新措施:封閉插座。許多消費者發現常見的插座口被封,需要費勁尋找新的充電口。

隨着競爭對手的崛起,星巴克的盈利能力下降,不得不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效益。星巴克消費入座又有了新的進展。

上個月底,有網友發現星巴克部分門店放置了【消費入座】的牌子,“還沒坐下5分鐘店員就勸離”;還有網友反饋,如果只是乾坐着店員會通過反覆詢問“需要點單嗎”,側面推進消費入座。

不喝咖啡都要進星巴克坐一會兒,無非是爲了蹭空調、充電以及休息會兒。對於星巴克到底應不應該消費入座網友吵出了好幾輪熱搜,如今還沒吵明白,星巴克直接再下一“殺招”——封了插座。

網友@是小衆設計眼鏡店啊 6月14日在星巴克買完咖啡想去休息會兒,結果發現座位下面常見的插座口已經被封。

經過店員一番指導,下腰抬臀擺出瑜伽裏貓式伸展的大動作,才七拐八拐找到了新一代充電口。這時候美式入口都覺得比往常苦了幾分,不知道是因爲現實苦澀還是星巴克偷偷換了豆。

“星巴克終於不做慈善了,真的不喜歡每次拿着咖啡沒座位。”

網友@Selinanana 發現,最近半年去星巴克越來越難找到座位,“經常遇到一堆寫作業、拿着電腦開會議的人。”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曾經提出一個吊打同行的概念【第三空間】:把咖啡店視爲家與辦公場所以外的社交去處,也就是咱家賣的不是咖啡而是社交。

但顯然,無論星巴克在美國的“真面目”到底如何,到了國內,它是真想賣給中產。星巴克希望你是在CBD裏穿着小香風套裝的白領,每日來這裏嗦一口液體馬殺雞,最好能把星巴克當作食堂,早上咖啡中午沙拉晚上絕食;

或者是手握幾個大單子的精英創業族,你拉着天使投資人在星巴克面對面給對方畫大餅,在誰的餅更大之爭中,你們靠着30塊錢的咖啡半小時就解決七位數的大生意。

但或許星巴克也沒想到,喜歡它的消費者年紀大了,人到中年要麼不再需要把咖啡當續命水,要麼當年意氣風發在這裏談生意的少年統統變成了失意中年人。

聽說最近中年人扎堆在星巴克閒聊都是爲了找工作,有人坐着改簡歷,有人直接開視頻面試。倒也不能否認,星巴克在某種程度也成了體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看着曾經的中產會客廳開始封插座,網友猜測“或許是無業遊民多到星巴克都忍不了了。”

曾經有一個做自由職業的抖音博主,每天睡醒就帶着電腦和超大號充電寶去星巴克等餐飲門店工作和充電,一天下來超大號充電寶回家上能開空調,下能洗衣服和看電視。

當機智的生活家們想出800種方式讓一杯30元的咖啡回本時,星巴克的插座就算沒封也變得越來越難用。

充電頭一查就掉下來、充電半小時電量漲了10%……有人認爲在星巴克充電就好比尋找薛定諤的貓,你永遠不知道盲盒裏能開出來啥。

“所以星巴克這麼做該不是爲了讓你借共享充電寶吧?”

其實該不該封插座本質還是要不要點單才能入座,此前,頭條新聞曾經發起投票,超過七成的網友覺得“消費入座合理”。

但也有網友認爲,星巴克這是在把自身經營不善的矛盾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說白了還是自身高溢價維持不住了,所以開始降本增效。”

去年整個中國咖啡市場繼續一路高歌猛進,規模達到6178億元,瑞幸在和庫迪9塊9大戰中一舉成爲中國的“咖啡一哥”。

星巴克的生意卻不好做了。5月1日,星巴克披露第二財季業績,營業收入爲85.6億美元,同比下降2%;淨利潤爲7.72億美元,同比下降14.96%。同時,美國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3%,中國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1%。

當年舒爾茨想要把星巴克做成“體驗式咖啡品牌”,但隨着整個市場的下沉,大爺大媽們開始在星巴克相親打牌嗑瓜子,就差跳廣場舞完成最終閉環時,一邊降價一邊想穩穩拿住中產的星巴克突然發現,“這或許不是自己想要的消費者和社區氛圍。”

這些年星巴克所塑造的“社區氛圍”本身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有人至今還在懷念能在自助吧檯實現喝奶自由的10年前。

“2013之前自助吧檯隨時有熱牛奶,拿着美式就可以自己加奶,還有豆蔻粉、可可粉、香草粉三種免費小料。”星巴克的忠實用戶小王回憶,“後來慢慢什麼福利都沒有了,前幾天去買咖啡,發現糖包都得問店員要。”

小王說,“這些年看到很多在星巴克薅羊毛的新聞:小學生把黃糖當作零食、大爺大媽拿糖包回家做西紅柿蘸白糖,還有人在星巴克充電動車。”

“或許大家也有難言之隱,但確實星巴克的福利越來越少了。”

消費者本身也對星巴克祛魅了。星巴克不再是10年前那個買一杯還要拍照曬朋友圈的正宗美國味兒,當瑞幸們把咖啡賣到兩位數以下後,咖啡也就不再是昔日那個高不可攀的洋玩意。

可是星巴克想要營造的社區氛圍應該有等級嗎?

到底是消費者對星巴克還存有一定想象,亦或是不希望自己本身的消費環境被打擾。如果今天星巴克變成了麥當勞一定會引起潑天罵戰,畢竟窮鬼套餐漲價5毛已經是在“背叛”打工人。麥當勞成了打工人的好夥伴,它是你在陌生城市的深夜據點,收留無數失意人。

“感謝一直免費的麥當勞。”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