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谁主庚星股份:新老实控人董事会内斗

誰主庚星股份:新老實控人董事會內鬥

藍鯨財經 ·  06/17 22:47

藍鯨新聞6月17日訊(記者 王健文)新任實控人入主不到3個月,庚星股份董事會席位之爭開始硝煙瀰漫,新老實控人的交鋒擺在了明面上。

6月14日晚間,庚星股份發佈公告稱,新任控股股東浙江海歆要求改組董事會,罷免公司包括前實控人梁衍鋒在內的5名非獨董、3名獨立董事以及一位監事,也就意味着,已經拿下控制權的浙江海歆並未能掌握董事會,庚星股份的董事會仍被前實控人梁衍鋒等人掌控着。

浙江海歆的要求隨即遭到公司現任董事會的投票否決。而後,上交所火速向公司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說明董事會拒絕股東提案的理由是否合規。

自1996年上市以來,庚星股份四度易主、兩次更名,且因頻繁傳出借殼傳聞而受到市場關注。在不斷易主中,公司的業務也多次轉變,由生產冰櫃到投資地產,再到煤炭等大宗商品貿易。如今,已經拿下控制權的浙江海歆董事長鍾仁海旗下還有曾掛牌新三板的鴻基股份,後續是否會注入上市公司主體中,仍有待觀察。

新老實控人“打”到了董事會上

已經成爲控股股東的浙江海歆正急於掌握董事會席位。

根據庚星股份公告,6月24日,公司將舉辦2024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而在6月13日,公司董事會收到控股股東浙江海歆提交的臨時提案,要求在股東大會上進行審議。

在該提案中,浙江海歆表示,庚星股份自2022年以來發生多起違規事項,目前也因涉嫌信批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外,公司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大額虧損,存在大額應收賬款逾期情況,面臨巨大財務風險,已連續兩年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

浙江海歆還表示,2023年一季度起,公司未彌補虧損達到實收資本三分之一,但公司未及時就此情況召開股東大會,涉嫌違反《公司法》、《公司章程》規定。

據藍鯨財經查詢,《公司法》以及庚星股份的《公司章程》均規定,未彌補虧損達實收股本總額三分之一時,公司應在兩個月內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因此,浙江海歆要求對庚星股份董事會進行重組,罷免董事長梁衍鋒、倪建達、湯永廬、徐紅星、杜繼國等5名非獨立董事、封松林、張立萃、張秀秀等3名獨立董事以及監事會監事吳國,並進行補選。

針對此項提案,庚星股份召開了董事會會議進行審議,結果顯示,該提案以1票同意、8票反對的結果未獲審議通過,不予提交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從投票結果上來看,投出反對票的正是此前浙江海歆想要提案罷免的8位董事,而投出同意票的董事趙晨晨於今年5月剛剛上任,具備浙江海歆背景。

在董事會否決控股股東的提案後,上交所也火速向庚星股份發出了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拒絕該提案提請股東大會審議的理由是否合規、充分。此外,上交所還要求浙江海歆依法合規行使股東權利,保障上市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並要求公司董事會審慎、妥善處理股東提請增加臨時提案事項,保障股東依法合規行使股東權利。

從時間上看,浙江海歆成爲庚星股份控股股東的時間並不久,今年3月20日,浙江海歆通過司法拍賣的方式受讓了公司24.10%的股份,併成爲了公司新任控股股東。但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浙江海歆與前實控人梁衍鋒掌握的庚星股份董事會已發生過多次“摩擦”。

在浙江海歆成爲庚星股份控股股東僅兩天後,3月22日,庚星股份召開了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在該次股東大會上,庚星股份董事會共計提出了4項議案,包括關於補選公司董事、2024年日常關聯交易預計、向銀行申請綜合授信、爲全資子公司提供擔保額度。但除向銀行申請綜合授信提案獲得通過外,剩餘三項議案均被否決。

從投票結果上看,除去5%以下股東,上述三個議案均獲得了4266.15萬股同意票,5550萬股的反對票,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5%以上股東僅有3位,除浙江海歆外,還有同樣通過司法拍賣成爲公司二股東的福建瑞善,以及持股公司股份多年的傑宇資產。其中,浙江海歆持股比例爲24.10%,共計持股5550萬股,福建瑞善及傑宇資產分別持股10.60%、7.62%,持股數量合計4266.15萬股。也就是說,上述三個議案均爲浙江海歆投票否決。

5月21日,庚星股份再度召開了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此次會議上,有關修訂《公司章程》、《董事會議事規則》的議案和爲全資子公司提供擔保額度的議案均遭到否決。其中,公司披露了爲全資子公司提供擔保額度議案的具體投票情況,5%以上股東的反對票爲5550萬股,這也意味着浙江海歆再度否決了董事會提出的議案。

在此次股東大會上,浙江海歆也提出了一份議案,即增補趙晨晨爲庚星股份新任董事,這項議案獲得了1.01億股同意票,公司前三大股東均投票贊同了這一議案。

就收到上交所監管工作函後,公司董事會是否與浙江海歆股東進行了溝通,以及此前浙江海歆爲何多次否決公司議案等問題,藍鯨新聞記者也致電庚星股份進行了求證,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控制權多次易主,“雙頭”董事會已有先例

今年3月,浙江海歆通過法拍,代替中庚集團成爲庚星股份新一任控股股東,而這已經是庚星股份上市以來第四次易主。

早在1996年,庚星股份的前身冰熊股份就登陸了上交所主板。彼時,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公司,主營業務爲生產冷藏冰櫃。但後來,公司由於經營不善而遭“ST”。2003年,重慶銀星委託重慶國信獲取了公司 28.00%的股權,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重慶銀星也成爲公司新任控股股東,2007年,公司更名爲東方銀星。

在進行資產重組之後,東方銀星開始投身房地產業務,但此後,公司的地產業務也每況愈下。2009年至2011年,公司的營收僅爲0億元、0.1億元、0.01億元。

2013年起,河南富豪韓宏偉旗下的豫商股份也盯上了東方銀星。此後,豫商股份不斷增持東方銀星股份,並開始謀求公司的控制權。至2014年,豫商股份已與重慶銀星並列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爲29.99%。

2015年8月,重慶銀星將所持近三成東方銀星股份轉讓給了晉中東鑫,此後,晉中東鑫成爲公司新任控股股東。在晉中東鑫入主後,其與豫商股份爭奪公司控制權的“內鬥”愈演愈烈,公司一度出現了“雙頭董事會”情況,兩大股東各自召開股東大會,選舉出了不同的董事會。

2017年3月,成爲東方銀星股東僅一年多的晉中東鑫再度轉讓股權,以21.50億元的價格將公司29.98%的股份轉讓給了中庚集團,中庚集團成爲了公司第四任控股股東,中庚集團總經理梁衍鋒成爲了公司新任實控人。此後,中庚集團又多次增持公司股份,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增至35.57%。

根據中庚集團官網,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地產、產業園區、供應鏈和金融投資等,曾入圍過百強房企。早在2006年,中庚集團便謀求過上市,但最終未能成行。有觀點認爲,中庚集團收購東方銀星,也是爲了實現借殼上市。但最終公司並未將旗下業務裝入東方銀星。

2023年,公司的股票簡稱改爲了庚星股份。同年7-9月,又有市場消息稱射頻天線公司武漢敏聲將借殼庚星股份上市,受此影響,庚星股份股份曾一度大漲,但公司並未對相關傳聞進行回應,公司的股價也在此後逐漸回落。

但由於股票質押業務違約、涉及保理合同糾紛等原因,自2021年10月開始,中庚集團所持的庚星股份股票開始被司法凍結,此後凍結比例逐步增大,最終所持35.57%公司股份全部被凍結。2024年3月,中庚集團所持的34.71%公司股份被司法拍賣,浙江海歆競得24.10%股權,福建瑞善競得10.60%股權,浙江海歆成爲公司新任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也由梁衍鋒變更爲鍾仁海。

浙江海歆奔“殼”而來?

自2017年中庚集團入主以來,藉助中庚集團在煤化工領域的資源優勢,東方銀星的主營業務由地產轉向了焦炭及煤炭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在轉型當年,公司的業績便大幅提升,實現營收3.46億元,同比增長1051.58%,實現歸母淨利潤0.19億元,同比增長623.45%。

但到了2021年,受雙碳政策等因素影響,東方銀星的營收大幅下滑,歸母淨利潤也由盈轉虧。此後,公司再度開始探索轉型,開始籌劃進軍新能源電動汽車公用充電領域。除新能源外,庚星股份也在籌劃入局半導體行業,同在2021年,公司斥資3000萬元收購了MEMS(微機電系統)公司武漢敏聲2.91%股權,表示將攜手武漢敏聲,解決高端濾波器的自主可控。

但目前看來,上述業務轉型能否成功仍待觀察。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爲8.18億元,同比下滑55.72%,歸母淨虧損0.51億元,再度由盈轉虧。從具體業務上來看,2023年,公司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業務的營業收入下滑了55.93%,而充電服務業務的營收由0增至379.66萬元,仍處於較低水準,毛利率也僅有-15.34%。此外,截至2023年底,公司尚未開展半導體相關業務。

對於公司目前業績表現以及業務發展情況,庚星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將視新業務轉型推進情況,逐步收縮煤炭等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規模,並圍繞新能源電動汽車公共充電領域拓展。在近期的業績會上,公司也表示,目前公司充電運營場站已在上海、福州、杭州等地開業運營。

迎來新主的庚星股份或迎來新期待,天眼查顯示,浙江海歆成立於2024年2月,由鍾仁海、趙晨晨分別持股99.98%、0.02%。除控制浙江海歆外,鍾仁海還是另一家公司鴻基股份的董事長,並控制該公司93.55%的股份。鴻基股份曾掛牌新三板,並於2018年除牌,該公司是一家石化企業,主要從事聚烯烴相關產品的生產。

就公司董事長旗下公司取得庚星股份控制權後是否會將鴻基股份注入上市公司,藍鯨新聞記者也致電鴻基股份進行求證,但截止發稿未獲回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