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OpenAI或转为营利性公司 有望为IPO铺路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OpenAI或轉爲營利性公司 有望爲IPO鋪路

財聯社 ·  06/16 11:10

①轉爲營利性公司後,OpenAI的IPO有望打開大門,眼下公司估值約860億美元。 ②阿爾特曼也有機會入股OpenAI。 ③這一結構可以讓微軟通過董事會席位和股東投票權更好地“掌控”OpenAI。

《科創板日報》6月16日訊 據The Information消息,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薩姆•阿爾特曼)告訴一些股東,公司正在考慮調整治理結構,將轉爲不受非營利性董事會控制的營利性公司

目前,潛在方向之一爲設立營利性福利公司,這也是Anthropic和xAI等公司選擇的路。

此舉有望爲OpenAI的IPO鋪路,眼下公司估值約860億美元;同時,阿爾特曼也有機會入股OpenAI

不過重組討論仍未結束,阿爾特曼與其餘董事最終也可能敲定其他不同的方案。

針對這一消息,OpenAI回覆稱,“我們仍致力於打造讓所有人受益的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是我們使命的核心,並將繼續存在。”

此前OpenAI曾發生一系列堪稱“戲劇性”的人事變動,其中阿爾特曼遭董事會解僱後,又很快宣佈回歸復職。

彼時麻省理工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和Simon Johnson指出,儘管遭受非營利組織董事會抵制,微軟仍極力推動阿爾特曼回歸OpenAI,這表明OpenAI如今或許主要追求的是商業成功,而非更廣泛的社會影響。換言之,OpenAI與微軟將優先考慮利潤,而不是人工智能學術理論。

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組織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非營利性公司受法律保護,少數股東無法起訴公司作出不優先考慮股東回報的決策;而營利性組織則需要滿足客戶與投資者,否則就將陷入破產,這樣也有助於遏制管理層一些反覆無常的揮霍行爲。

OpenAI的結構極爲特殊,它由一個營利性部門組成,後者則完全由非營利性組織母公司擁有並控制。

OpenAI之前的“人事變動大戲”也凸顯了這一混合結構混亂的缺點:董事會因未指明的分歧直接罷免了頗受歡迎的創始人,這種行爲在追求盈利的實體公司管理層中難得一見。

阿爾特曼在創辦OpenAI營利部門之初,並沒有持有股權,彼時他希望限制持有股份的董事會人數。轉向新架構後,他有望獲得一筆“可觀的”股權。有投資者表示,他們更希望阿爾特曼擁有股權,這樣他便能更專注於OpenAI。

另外,多年來參與與OpenAI合作的微軟高管一直傾向於將OpenAI轉變爲一家成熟的營利性公司。其中一位高管表示,營利性公司結構可以讓微軟通過董事會席位和股東投票權,對OpenAI產生更大影響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