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亿元俄罗斯铜不翼而飞,物产中大“丢货”有前科

上億元俄羅斯銅不翼而飛,物產中大“丟貨”有前科

藍鯨財經 ·  06/14 22:04

藍鯨新聞6月14日訊(記者 王曉楠)丟失的2000噸銅產品將物產中大推向了輿論風口。

6月14日盤前,物產中大公告稱,近日,有媒體關注公司銅產品貿易業務情況,公司正在向控股子公司物產中大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中大國際”)進一步覈實情況,上述事項涉及公司金額約1.1億元,佔公司歸母淨利潤較小,對公司後續經營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物產中大還澄清道,公司具有完善的內控制度,能夠有效管理和控制貿易業務相關風險,保障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合法合規運營。

6月13日,有消息稱,物產中大從一家俄羅斯銅廠購買了2000噸精煉銅,本應於5月交貨,但這批貨物沒有來到港口。根據處理這批貨物的航運公司的記錄,這些金屬被列爲價格較低的花崗岩,可能已經運到土耳其,工作人員已前往俄羅斯調查事情真相。

對於上述相關內容,藍鯨新聞記者致電物產中大,公司表示不方便告知。

此次貿易的運作方是物產中大國際,物產中大持有其78.18%的股權,2023年物產中大國際的淨利潤爲8.34億元。藍鯨新聞記者查看物產中大2023年年報發現,物產中大國際此前也曾遭遇貨物不見或短少的情況,且往年還存在多起訴訟糾紛。

因受天津思拓委託進口鐵礦砂,物產中大國際於2014年11月與北京中物儲簽訂了進口貨代協議,約定船名加內特項下的鐵礦粉委託其報關、報驗並保管。但2015年4月,物產中大國際發現貨物明顯短少,對方作出了情況說明和承諾。同年5月,物產中大國際要求提貨時,北京中物儲找各種藉口不予辦理提貨手續,遂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後物產中大國際勝訴。

2016年,北京中物儲已經進入破產程序,物產中大國際已申報債權並收到管理人債權確認書。截至2023年末,北京中物儲仍在破產程序中,而物產中大國際對賬面應收賬款1030.51萬元,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此外,物產中大國際還分別與多家公司產生了債務糾紛,截至2023年末,公司對該糾紛產生的其他應收款餘額高達3.39億元,預計無法收回,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

資料顯示,物產中大成立於1992年,前身爲浙江省物資局,1996年改製爲集團公司。物產中大是浙江省省屬特大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15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並實現整體上市。2021年12月,物產中大分拆旗下子公司物產能環登陸上交所。2022年5月,物產中大旗下控股子公司擬以約7.51億元拿下金輪股份22%的股份,成爲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後改名爲“物產金輪”。

目前,物產中大業務涵蓋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金融服務、高端製造等。其中,在高端製造業務板塊,公司還從事電線電纜生產。

2022年、2023年,物產中大營收持續上漲,分別爲5765.49億元、5801.61億元,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9.11億元、36.17億元。其中,2023年,物產中大累計實現線纜板塊主營業務收入83.87億元,同比增長10.05%;利潤總額6.52億元,同比增長14.19%。

今年一季度,物產中大營收同比增長3.78%至1329.38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4.5%至8.28億元,出現增收不贈利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銅是電線電纜生產的主要原材料。今年以來,國際銅價持續走高,在5月一度站上每噸1.1萬美元的歷史高位,儘管近期銅價已有所調整,但年內漲幅仍有16%,滬銅期貨最新價格約爲8萬元/噸。就在上個月,有投資者就銅價上漲對公司的影響向物產中大提問,其表示價格上漲會增加線纜公司的生產成本,線纜終端產品的價格上漲有一定的滯後性,一定程度上將壓縮部分利潤空間,公司已採用有備庫的商業模式。

近期,物產中大在資本市場中動作頻頻。2023年7月,物產中大擬以不超過22.7億元收購柒鑫公司控股權,佈局鎂行業。同年9月,物產中大擬向信泰人壽增資不超過60.65億元,資金來源爲公司自有資金,增資後將持有33%的股權,成爲信泰人壽第一大股東。

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物產中大貨幣資金爲261.17億元,短期借款爲368.99億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爲22.52億元,而長期借款爲39.89億元,公司償債壓力不低。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