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4年5递表终过聆讯,高瓴、蔚来等将收获嘀嗒出行的IPO“红利”!

4年5遞表終過聆訊,高瓴、蔚來等將收穫嘀嗒出行的IPO“紅利”!

環球老虎財經 ·  06/14 21:21

4年5度遞錶的嘀嗒出行IPO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據港交所6月12日披露,嘀嗒出行已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中金公司、海通國際、野村國際爲其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嘀嗒出行爲一家技術驅動的出行平台。業績方面,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8.2億元,其中從順風車平台服務產生的收入爲7.74億元,佔總收入的9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3年交易總額及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嘀嗒出行經營中國第二大的順風車平台,交易總額爲86億元,順風車搭乘次數爲1.30億次,所佔市場份額分別爲31.8%、31%。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順風車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嘀嗒出行在過去連續三年中,是中國順風車市場中唯一實現盈利的主要市場參與者。2021-2023年,公司的經調整利潤分別爲2.38億元、8471萬元、2.26億元。

而業績不俗之際,嘀嗒出行吸引了不少明星資本機構投資。成立至今,嘀嗒出行已完成5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18億元,投資者陣容也頗爲豪華,如蔚來資本、易車、高瓴資本、京東、攜程等多家資本機構都對其青睞有加。

4年5遞表終過聆訊

嘀嗒出行終於看到了上市前的“曙光”。

嘀嗒出行的首闖港交所要追溯到2020年。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1年4月13日,公司更新了招股書,隨後其上市之路進入停滯狀態。

兩年後的2月20日,嘀嗒出行重啓上市計劃,再次遞表,但很快便沒了下文。同年8月30日,公司再次遞交了招股書。

直到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次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其在6月12日通過了上市聆訊。

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嘀嗒出行歷時近4年,屢次衝擊上市,其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據嘀嗒出行招股書,公司此次上市所募資金約有50%將用於擴大用戶群並加強營銷及促銷活動;約35%將用於提升技術能力,升級安全機制;約15%將用於增強變現能力。

資料顯示,嘀嗒出行由宋中傑、李金龍、朱敏、段劍波及李躍軍5人於2014年聯合建立,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爲順風車、智慧出租車及廣告服務。其中,順風車業務是其最大收入來源,公司主要通過向平台提供順風車搭乘的私家車車主收取服務費產生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公司上市吸金補血不同,急於上市的嘀嗒出行卻似乎並不缺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經調整利潤淨額計算,在過去連續三年,嘀嗒出行是中國順風車市場中唯一實現盈利的主要市場參與者。

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收入分別爲7.81億元、5.69億元、8.15億元;經調整利潤淨額分別爲2.38億元、8470萬元、2.26億元。

近年來,嘀嗒出行的銀行結餘及現金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銀行結餘及現金分別爲4.86億元、6.63億元、6.8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分別爲2.2億元、1.5億元、3.5億元,兩者合計金額佔公司各期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爲59%、64%、66%。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4年430日,公司銀行結餘及現金爲10.46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高達66.48%。且截至2024年4月30日,嘀嗒出行也沒有銀行貸款在身,資金流動性良好。

蔚來、京東爲其背書

嘀嗒出行自成立以來就備受資本青睞。

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先後經歷了5輪融資。在成立後的第一年,公司就拿到了IDG資本的300萬美元A輪融資。隨後一直到2018年,公司又先後進行了4輪融資,吸引來了蔚來資本、易車網、崇德資本、高瓴、京東及攜程等知名機構參投,累計投資額約18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5輪融資中,嘀嗒出行估值出現過較大波動。其中,C輪融資時嘀嗒出行的優先股每股初始成本爲0.87美元,隨後由於D、E輪的已付每股成本分別降至0.43、0.50美元,公司按反攤薄條款無償向C輪股東發行額外優先股作補償,把每股認購價降至0.72美元,單仍與後兩輪融資認購價有較大差距。2018年之後,公司就再未進行過融資。

招股書顯示,IPO前,嘀嗒出行的五位聯合創始人通過5brothersLimited持有公司33.57%,爲大股東。宋中傑、李金龍、朱敏、段劍波、李躍軍,分別持有5brothers Limited的59.33%、10.87%、10.87%、10.87%、8.06%。

其餘股東中,對嘀嗒出行投入最多的當屬蔚來。蔚來資本通過Leap Profit持股17.69%,通過SMART持股4.23%,蔚來資本的普通合夥人NIO Capital,通過STAR CELESTIAL HOLDINGS持股0.12%。

2018年,宋中傑還曾邀請蔚來董事長李斌擔任嘀嗒出行董事長,目前李斌仍是公司非執行董事。李斌的家族信託持有嘀嗒出行2.11%的股份。

此外,IDG資本持股10.43%,崇德資本旗下Eastnor Castle持股7.29%,易車網持股5.05%,高瓴資本旗下HHSPR-IV持股4.23%,京東旗下Sumptuous持股4.23%,攜程持股爲2.92%。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不缺錢的情況下,嘀嗒出行數次謀求上市,或許也能爲投資人提供一個資金退出的機會。

四面楚歌

能吸引這麼多明星資本,嘀嗒出行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從業績來看,2023年嘀嗒出行實現營收8.2億元,經調整利潤淨額2.26億元。同期,前不久同樣遞表港交所的曹操出行的經營虧損爲15.75億元,年度虧損高達19.81億元。已經上市的滴滴淨利潤爲5.4億元,經調整EBITA虧損達到21億元。

而在行業巨頭連年虧損的情況下嘀嗒出行能實現盈利,主要是嘀嗒出行與曹操出行、滴滴等出行平台主攻賽道不同。

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的收入主要來自提供順風車平台服務、提供智慧出租服務以及提供廣告和其他服務。其中,順風車業務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逐年升高。2021年至2023年,公司順風車業務的營收佔比分別爲89.0%、90.5%、95.0%,智慧出租車服務以及廣告及其他服務的營收及佔比則不斷下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於App的順風車平台服務,擁有約156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自成立以來已爲約6940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服務。

而與其他出行服務相比,順風車業務屬於輕資產模式,不依賴投資或流量,不承擔汽車成本,也不需要向私家車主或出租車司機提供大量補貼,因此,嘀嗒出行才能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對私家車(順風車)車主的補貼額分別爲0.53億元、0.58億元、0.97億元,佔營收之比分別爲7.6%、11.3%、12.6%。與之對比,2023年,曹操出行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支出高達81.46億元,佔總收入的81%。

不過,僅依賴順風車業務,嘀嗒出行的未來增長前景十分有限。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2年國內出租車、網約車以及順風車3類業務的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爲58.5%、37.8%及3.7%。順風車的市場空間尚不足出租車、網約車的十分之一。

同時,目前的順風車市場也加入了更多競爭者。滴滴在2015年推出了順風車業務。2019年加入順風車戰場的哈囉出行則後來居上,市佔率已經反超嘀嗒出行。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