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如何让投资逆境真正驱动自己的成长?这是瑞·达利欧的思考

如何讓投資逆境真正驅動自己的成長?這是瑞·達利歐的思考

期樂會 ·  06/12 22:17

痛苦+反思=進步

人避免不了痛苦,尤其是在追求雄心勃勃的目標時。不管你相信與否,如果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痛苦,感到痛苦就是你的幸運,因爲這是一個信號——你需要尋找解決方案以便繼續前進。

但大多數人在痛苦時不願反思,而一旦痛苦消失,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所以他們難以通過反思得到教益。如果你在痛苦時就能好好反思,你就能夠快速地學習和進化。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失敗,就說明你沒有努力突破極限,而如果你不努力突破極限,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努力突破極限有時失敗有時成功,但總能帶來益處。

雖然這種做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假如適合你,那將會是一種美妙的體驗,令人沉迷。生活不可避免地會帶給你這樣的考驗,而你願不願意不斷去嘗試,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選擇在這條常常很痛苦的個人進化之路上拼搏,你將自然而然地不斷“更上一層樓”。當你越過包圍你的事物,到達了更高一層的境界,你就會發現,其實那些事物並沒有你近看時所以爲的那麼重要。

生活中的大多數東西都不過是“同類情況的重演”。你的層次越高,就能更加有效地應對現實,塑造符合你目標的結果。而曾經看起來無比複雜的東西,也會變得簡單。

個人進化的五個步驟

我一生在市場中犯過很多錯誤,你在這個市場當中必須形成一種獨立的思考能力。在投資行業中,你必須是一個獨立的思考者,不然你最終的業績只能是市場平均業績,甚至達不到市場平均業績。

要想做得比市場更好,必須獨立思考。當然獨立思考的過程是痛苦的,會有很多犯錯誤的機會,要不斷的反思,完成你的進化。

你要有能力診斷你所面臨的問題,同時要改變面對痛苦時的態度。將已有的失誤看成謎題去解決,形成解決方案以便於在未來產出更好的成果,最終形成能力的進化。

因此,我相信完成進化,追求成果的過程應當分爲五個步驟。

首先你要去追求目標,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二步是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步是診斷問題,看看它的根源是什麼,可能是你個人的弱點或者是其他人的一些弱點最終導致了這樣的問題。

我非常榮幸認識了世界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人士,他們都有問題、弱點,犯過各種各樣的錯誤,但關鍵在於他們非常善於診斷自我、發現問題背後的根源。

第四步是做出方案,根據診斷做出改變,設計新的方案來適應變化。

第五步是踐行你的計劃。

進化就是這五個步驟,所有進化都是診斷你所面臨的問題,診斷方案、適應環境、做出變化,最終踐行,慢慢實現進化。

人類最大的悲劇是腦子裏想法錯誤,而自己又意識不到

我個人最大的失敗,是在1980年判斷美國銀行借給國外大量的借款最終是要違約的,這些國家還不起錢。

比如1982年墨西哥違約,我意識到會出現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當時我參加了國會聽證會,還在電視上、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相關言論和文章。

這是多麼充滿雄辯,又多麼傲慢的論斷啊!當時我如此傲慢,看似如此充滿自信,但我犯下了錯誤,我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我虧了大量的錢,我的客戶也因爲我這樣的判斷虧了大量的錢,當時我幾乎破產。

後來,我不得不靠從我父親那兒借的4000美元渡過難關。這是我人生的最低點,對我來說是痛苦至極。但是,這也是我一生當中最幸運的事情,因爲,這給了我巨大的反思機會。我人生中的羞辱,讓我知道我並不是絕對正確的,讓我有敬畏之心。

這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我學會虛心學習,向比我聰明多的人學習。同時,這也給了我機會,讓我能夠改變我的思考方式,更好地找到我的工作方法,使我以後做出正確決策的幾率大大增加。

人和人不一樣,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怎樣從各種各樣的觀點中,選擇最優的觀點,這是決策過程當中,需要最爲關注的一個問題。

當你發現跟別人有分歧的時候,你怎麼去思考別人與你不同的觀點,然後經過討論和學習,最終讓最優的想法勝出。

人類最大的悲劇,就是腦子裏有錯誤的想法,而自己又意識不到,自己不知道,到底是對還是錯,而且,非常固執地認爲自己是對的,認爲人家是錯的。

怎樣覺得你一定是對的,別人就一定是錯的?怎樣判斷這個事情,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要充分意識到,用開放的心態去深入思考各種不同觀點。在分歧中選取最優的想法是極度重要的。

什麼是“創意擇優”?

最優的想法,就是讓我們擁有這套系統,讓最優的想法勝出。我們不是讓老闆拍板,或者完全民主的方式(一人一票)做出最優決定,而是通過系統化的流程,讓最優的想法能最終勝出。

這其中有三個要素:

第一,你必須要讓大家的真實想法,都能夠提出來放在桌面上,大家一起來討論。

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這麼做,大家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一開始就放到桌面上。但要實現“創意擇優”,首先就要把真實的想法提出來。

第二,要有一套深思熟慮的過程探索這種差異,要去思考,爲什麼別人會有不同的想法,然後從別人那裏去學習,而且還要有學習的技巧。

這些都不是相互對立的。人性中天生就有這麼一點,把不同的意見當作是爭論,而不是一種好奇心的鍛鍊。

第三,以各方達成一致的方式超越分歧。

不管是什麼關係,不管是家人還是其他任何人,都會有分歧。我們能不能對意見分歧進行深思熟慮,然後進行很好地處理。我們坦誠布公地交流想法,經過深思熟慮後,超越這些分歧。

這樣達成的結果,會比一個人想出的想法要好。當然,你們依然可能會存在這些分歧,我們必須要有辦法超越這些分歧。我知道,每個人想法和思維是不一樣的,在座所有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但大家並不了解別人的想法。

所以,我想讓大家感受一下:如果你了解一個人,你就會知道對他們會有怎樣的期待。知道別人的長處和短處,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呢?

我覺得,知道你自己的弱點和優點,以及通過“極度透明”來了解對方的長處和短處,是非常強有力的工具。

如果沒有“創意擇優”的機制,大家都會感覺到疏離,他們無法共享你的願景,他們不能很好地思考,因爲他們只是在機械地遵循一些指令。

所以,“創意擇優”能夠防止錯誤的發生,並且能夠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對你的決策進行可信度加權

我發現,和高度可信、願意表達深思熟慮的分歧的人交流,一直都能深化我對問題的理解,改進我的決策質量。這通常能讓我做出更好的決策,並給予我令人興奮的學習機會。我建議你也這麼做。

爲了做好這一點,你必須避免以下常見失誤:不合邏輯地高估自己的可信度;不區分可信度不同的人。

在與其他人產生分歧時,應該首先看看你們能不能就決策原則達成一致。在進行這樣的討論時,你們應該分析不同原則背後理由的優劣。

如果能就決策原則達成一致,你們就把原則應用於眼前的問題,得出一個人人贊同的結論。如果對決策原則有分歧,你們可以通過比較彼此的可信度來努力解決分歧。
這種有原則的、可信度加權的決策方式很有吸引力,效果比一般的決策方式好得多。

例如,假設我們用這種辦法來選總統。就一個好總統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誰在做出上述判斷時最爲可信這兩個問題,看看我們能提出哪些原則,這應該很有意思。

我們最終的討論結果將是實行一人一票還是別的方式?如果是別的方式,應該怎麼做?這肯定能帶來非常不同的選舉結果。在下一次選舉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正常選舉的同時進行這樣的演練,以觀察二者的差別。
儘管可信度加權的決策聽起來有些複雜,但你很可能經常這麼做,比如你問自己“我應該聽什麼人的意見”時。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更有意識地這麼做,效果會好很多。

正確面對自己的缺點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能把所有事都做到最好,併爲此難過的話,你就太幼稚了。沒有人能把一切都做好。

你會讓愛因斯坦加入你的籃球隊嗎?如果愛因斯坦運球和投籃做得不好,你會看不起他嗎?他應該爲此感到恥辱嗎?想想愛因斯坦會在多少領域無法勝任,再想想即使在那個他獨步全球的領域,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變成如此優秀。 

看別人如何苦拼,讓別人看你如何苦拼,會引發各種自我情緒,如同情、憐憫、難堪、憤怒、戒備等。你需要克服這一切,不再把苦拼視爲負面的東西。

人一生中最好的機會大多數來自苦拼的經歷。苦拼是對人的創造性和個性的考驗,你應該從這些考驗中挖掘出最大的價值。 

面對自身缺點,你有4種選擇: 

1.你可以否認缺點(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 

2.你可以承認缺點並應對缺點,努力把缺點轉化爲優勢(能不能成功取決於你的自我改變能力)。 

3.你可以承認缺點並找到繞過缺點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變你的目標。你如何選擇對你的人生走向至關重要。

第一種是最不好的選擇,否認只會導致你不斷地栽在自己的缺點上,不斷經受痛苦,而不會有其他結果。

第二種選擇,承認缺點的同時努力把缺點轉化爲優勢,如果能成功的話,這也許是最好的做法。

但有些事情你永遠也不會擅長,改變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要用一個標準來判斷你是否應該沿着這條路走下去的話,最好的標準是看你要做的事是否符合自己的特性(即你天然具有的各種能力)。

第三種選擇,承認缺點的同時努力想辦法繞過去,是最容易、通常也最可行的道路,但這是走的人最少的路。

第四種選擇,改變自己的目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這需要你有很大的靈活性,能夠克服自己的各種先入之見,努力找到和你匹配的目標並享受新的過程。

站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問題

現實分爲不同層次,每一層都能給你不同但有價值的視角。綜合分析和決策時你需要把這些層次都記住,並知道如何在不同層次之間轉換。 

假設你正在谷歌地圖上查看你的家鄉。把地圖放大到能看到建築時,你就看不到家鄉周圍的地區了,而後者是重要的信息。也許你的家鄉在水邊,但地圖放得太大的話,你將無法判斷它是沿河岸、湖岸還是海岸。

你必須知道,爲了合理決策你要考察哪個層次。

我們總是從不同層次看事物,並在各個層次之間轉換,不管我們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這麼做,不管我們做得好不好,不管我們看的是物體、觀念還是目標。

例如你可以在兩個層次之間轉換,一個是你的價值觀,另一個是你爲實現價值觀平時在做的事。大概情況如下: 

高層次的全局:我想要能學到很多東西的有意義的工作。

次一級的概念:我想成爲一名醫生。

次一級的點:我需要上醫學院。 

再一級的點:我需要在科學課程上取得好成績。

再再次一級的點:我今晚需要在家學習。 

要觀察你在生活中這方面做得怎麼樣,可以注意你的談話。我們在談話時傾向於在不同層次之間轉換。

如何分析形勢?

1. 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勢

爲了明白不同的點在一段時期內的相互關係,你必須蒐集、分析和識別不同類型的信息,而這並不容易。

例如,設想有一天發生了8個事件,結果有的好有的壞。我們把這一天的情況畫下來,每種事件類型由一個字母表示,每個結果的好壞由其高度表示。

爲了綜合分析這一天,你必須根據類型(以字母代表)和質量(從低到高,越高越好)來將結果分類,這將需要對每一類總結出大體的評估。

爲了讓這個例子更具體,可以設想你在經營一家冰激凌店,W代表銷售情況,X代表客戶體驗評分,Y代表媒體報道和評價,Z代表員工積極性,等等。

請記住我們的例子是個相對簡單的例子:一天只發生了8個事件。

在第一張圖中你能看到,這一天的銷售很棒(因爲兩個W都在頂部),但客戶體驗不好(見兩個X)。你可以想想原因是什麼,比如一群人到來,所以銷售很多,但也造成排長隊。

善於這樣找出事物規律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但就像大多數能力一樣,綜合分析形勢變化的能力也不完全是天生的,就算不擅長,你也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這種能力。

2.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

每一天你都遇到無數事情紛至沓來。暫且把這些事情稱爲“點”。爲了做到高效,你必須能分清哪些“點”重要,哪些不重要。

一些人畢生收集各種零零碎碎的看法和觀點,而不是隻保留自己需要的。他們有“細節焦慮症”,憂慮不重要的事情。  

有時小東西也是重要的,比如,你汽車發動機裏咯咯響,可能只是一片塑料鬆了,也可能是正時皮帶要斷了的跡象。關鍵是要有更宏觀的視角,這樣才能對真正的風險程度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而不會陷在細節中不可自拔。

①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是決定問誰 

確保他們是可信的人,對情況的了解全面。無論你想理解什麼,找到負責這方面的人,問他們。請教不了解情況的人還不如找不到答案。

② 不要聽到什麼信什麼 

觀點很廉價,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和你分享觀點。許多人會把觀點表述爲事實。你要區分觀點和事實。

③ 所有東西在眼前的時候都感覺更大

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正在發生的事情都似乎很大,回頭來看則不然。所以你應該跳出去以看到全局,有時候可以過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④ 不要誇大新東西的好處

例如,在選擇看什麼電影、讀什麼書時,你傾向於時間證明的經典還是最新的轟動性作品?在我看來,選擇最好而不是最新是更聰明的做法。

⑤ 不要過度分析細節 

一個“點”只是來自一個時刻的一條數據,你綜合分析的時候始終要看到大局。就像你需要區分大小、特定事件與總體規律一樣,你也需要知道從每一個“點”能得到多少知識,而不是高估其重要性。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