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聚焦新质生产力|建筑代表企业:中国建筑

聚焦新質生產力|建築代表企業:中國建築

證券之星 ·  06/12 15:31

在當下討論新質生產力的語境中,人們更願意關注一些新興行業,但在傳統行業其實也可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能力。

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兩者的關係並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並且傳統產業具有更多的產業母基特徵,在新質生產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催生出關聯性強和發展前景廣闊的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新興產業。

與此同時,傳統產業豐富的應用場景、製造能力、產業組織和堅實的技術基礎,能夠爲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基礎支撐。面向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必須根植於由傳統產業承擔的基本的物質生產活動,才能展現出強大的發展競爭力。

因此,新興產業不能遠離傳統領域,更不能完全脫離傳統產業。在一衆傳統行業中,建築業承擔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但總的來看,目前建築業還是一個傳統行業,建築方式比較粗放,面臨着建築工人老齡化、技術創新滯後、發展動能不足等壓力。

對此筆者認爲,建築業可以從三個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爲引擎,培育建築業新質生產力。二是推動建築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新的競爭優勢。三是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這三個方面,中國建築走在了行業前列。

“科技中建”:以科技創新爲抓手,匯聚高質量發展動能

中國建築深知科技創新在產業升級、企業長期高質量發展上的重要作用。爲此,中國建築不斷塑強“科技中建”的定位。

爲此公司大手筆進行研發投入。2022年、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達958.27億元。2023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爲3.94萬人,佔員工總數的10.3%。公司擁有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綠色建築全國重點實驗室、土壤養分管理與污染修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5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含分中心)、8家院士工作站,75個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72家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建成19個博士後工作站,擁有202家高新技術企業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工程建設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4名。

(圖片來源:中國建築2023年報)

在足夠的研發資金和研發人員支持下,公司科技成果不斷湧現。2023年報顯示,截止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82項,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33項,主編國家、行業標準100項,有效專利68,519項(其中發明專利6,177項),專利數量、成果水平居行業領先地位。

在覈心技術上,公司重點研發方向包括綠色建造、裝配式建築、基礎設施建造、智能建造等,研發出了萬噸級工程試驗系統、造樓機、循環電梯等原創技術裝備,UHPC、被動製冷塗料等工程材料,MIC裝配式建築體系等新型建築部品部件,AECMATE、EASYBIM等自主知識產權軟件,不斷增強公司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因此,中國建築正推動建築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科技創新是中國建築做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的“密碼”。

“數智中建”:以數智化爲底座,支撐高質量發展轉型

除了依靠科技創新,數值化改造升級也是傳統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爲此,中國建築開展數智化轉型,打造“數智中建”。

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已成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核,建築業要強化數智賦能,不斷推動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轉型升級,激發形成適合建築業特點的新質生產力。智能建造的未來是走向無人化,而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讓“無人工地”成爲可能。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建築開展了數字化設計、建築部件數字化製造技術、智能施工及輔助監測、施工機械安全監控、建築物智能檢測等科研工作。公司從建造需求出發,開展少人化、無人化建造技術研究,積極推動建築行業智能化產業升級,研發了製造類、施工類、運維類多種建築機器人,並實現工程應用,有效支撐公司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建築全面推進BIM技術在項目上深度應用,依託EPC試點項目開展基於BIM的正向設計,實現了設計與施工階段模型數據貫通。公司還構建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從安全、質量、物資、設備、計劃、履約、環境、技術、勞務等業務管理方面,將項目管理線上化、可視化,實現線下業務替代。

在自動化上,中國建築依託作業機器人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作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建築自主研發了清淤機器人、深隧機器人、測量機器人、布料機器人、運輸機器人等系列機器人裝備,在房屋建築、基礎設施等不同類型項目得到應用,有效提高了現場施工智能建造水平。

“低碳中建”:以綠色低碳爲引領,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

此外,建築業也是實施節能降碳的重點行業領域之一。實現全生命週期的綠色低碳發展,是中國建築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綠色,是生態底色,也是發展本色。中國建築深入實施“一六六”戰略路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雙碳”目標 ,蹄疾步穩積極探索綠色建造發展模式,引領建築產業綠色化高端化轉型,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產品化產業化發展,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低碳中建”。

爲了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中國建築加快推進新型建造方式變革,從源頭減少污染產生、降低資源消耗。啓動碳達峯“個十百千萬”工程,加快“雙碳”技術產品化、產業化以及市場化進程。努力當好建築產業鏈“鏈長”,攻克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爭做建築行業低碳發展的原創技術策源地,致力在近零能耗建築、近零碳建築、光伏建築一體化等綠色建築領域不斷樹立典型、打造標杆,助力推動建築行業低碳轉型。

例如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據中國建築微信號文章消息,中國首個模塊化零能耗建築——上海璀璨城市零碳建築展示中心項目全過程採用模塊化建造方式。模塊化箱體直接在工廠生產,產出後被運至現場拼裝,免支模、免焊接,可以節約工期50%,減少人工70%,減少現場垃圾排放80%。未來,模塊化箱體還可以重複使用,安全使用壽命達到50年以上。

(上海璀璨城市零碳建築展示中心,圖片來源:中國建築融媒體中心)

又如在浙江嘉興竹小匯零碳科創村落。在這裏,“近零碳”的奧秘藏在各個空間裏。中國建築將原有建築拆除後產生的廢舊磚瓦,作爲新建築的裝飾材料;採用風能、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多能互補,實現村落能源自給自足;污廢水100%處理後回用、再排放;廚餘垃圾等通過生物降解本地處理,其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回用;約400畝的農田通過智慧農田、垃圾降解、污水處理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精準灌溉,水的灌溉量節約50%,降碳20%。

結語: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綜上,面向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目標,傳統產業仍有巨大的轉型升級空間,尤其是傳統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仍然突出,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並存,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基礎不牢、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上升等短板日益凸顯。要解決限制傳統產業發展的戰略性約束難題,必須通過不斷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創新、要素創新、制度創新,催生出新質生產力,進而賦能傳統產業重塑競爭新優勢。

這其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只有企業不斷的創新,才能爲傳統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培育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

爲此中國建築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致力於產業升級,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爲引領,推動綠色建築和智能建造,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中國建築集團也爲國家經濟的持續繁榮貢獻了積極力量,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擔當。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