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避免错误决策!成功投资需要注意的六种心理倾向

避免錯誤決策!成功投資需要注意的六種心理傾向

期樂會 ·  06/10 23:48

簡單聯想傾向

彼得·貝弗林寫道,我們生來就有些許偏好。我們試圖尋求某種愉快的刺激感,接近讓自身感到快樂的事物,遠離那些痛苦的事物。

爲此,彼得·貝弗林分享了一個例子:供應商帶着一位名叫約翰的顧客到城裏最好的牛排館用餐,事後,供應商主動付賬。由此,供應商在約翰的心裏留下了積極的印象。每當採購新用品的時候,約翰就會選擇這位供應商。由此可見,人類真的很容易根據自身的情緒和感受行事,而不是憑藉冷酷的事實和邏輯來行事。

貝弗林進一步解釋說,人們可以通過將產品、服務、人、投資或其他情況與我們喜歡的事物聯繫起來,由此影響我們的處事風格。很多時候,我們購買產品或進行投資,僅僅是因爲我們將它們與積極的事物聯繫起來。

難怪廣告商或政客將他們想表達的東西與我們喜歡的事物聯繫起來,並避免將自己與負面事件聯繫起來。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公司和政客試圖用負面的詞語來描繪他們的競爭對手,然後引導人們將他們的競爭對手與不喜歡的東西聯繫起來。

作爲投資者,我們要牢記這一原則。正如許多投資經理善於宣傳他們的魅力和能力。縱然你喜歡這位投資經理或者某個公司的管理團隊,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應該投資他們,或者不假思索地採納他們的投資建議。

貝弗林還指出,人們通常不喜歡傳遞壞消息。如果某人是壞消息的傳播者,人們往往會對他持消極的看法。例如,在《安提戈涅》中,一位信使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因爲他知道國王會對他帶來的壞消息感到不滿。關於傳遞壞消息,巴菲特卻說,那些與他共事的人應該有所思考,並及時公佈壞消息。因爲像巴菲特這樣的人最不希望看到壞消息被掩蓋,因爲這可能會讓他造成更大的損失。

彼得·貝弗林分享的技巧是,對抗這種受簡單聯想而影響的誤判,就要做到全面評估。將某些刺激與痛苦或快樂聯繫起來,並不意味着該刺激會在未來引起相同的痛苦或快樂。所以,應該鼓勵人們立即告訴你壞消息。個人沒有好壞之分,僅僅因爲我們將他們與積極或消極的事物聯繫起來。

此外,人們對某事物的看法會根據某事物的構建方式而改變。

舉個例子,顯示95%無脂肪的標籤與顯示5%脂肪的標籤給人的感覺有很大不同;成功率40%的外科手術被認爲比失敗率60%的外科手術要好得多;相較於從賭場或刮刮券贏得一千美元,人們更珍惜通過努力工作賺得的一千美元。雖然這兩千美元的花費方式完全相同,但我們的看法卻大不相同。貝弗林認爲,我們應該從整體角度看待我們的資產。一美元就是一美元,不管它是如何得來的。

如果你對某件事投入了精力和金錢。你就會思考,投入的種種是否該有回報了。在某種程度上,生活就像一場撲克遊戲,即使你拿着一手好牌,你也必須學會在適當時候選擇退出。人們要學會比其他人少犯錯誤,以及犯錯誤時如何更快地糾正錯誤。一種方法是理性,即通過評估真實利益、概率等來解決問題。另一個解決方式是評估潛意識的心理因素。最後一點,芒格建議使用一個清單,使用心理學中的主要模型,回顧它們,然後考慮萬事相互作用的綜合效應,以及如何在特定情況下發揮作用。歸根結底,人們需要記住,在投資方面,思考和理性高於行動和情感。

獎勵與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彼得·貝弗林在書中引用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話,“大自然的鐵律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你想讓螞蟻來,你就在地板上放糖。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求對我們有利的事情,避免受到懲罰的事情。”由此,他引出了“獎勵與懲罰”式的心理誤判。我們從自己行爲的後果中了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因此,有益或令人愉悅的行爲往往會被重複。一旦這些行爲得到強化,它們就會固化,並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強烈,然後成爲一種習慣。

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說:“習慣之鏈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覺不到,但一當感覺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對此,他分享了查理·芒格講述的與紐約警察局有關的故事。

那時,養老金多少根據人們最後工作那年的工資水平而定。所以,有些警察到了工作的最後一年,大家相互配合,試圖在工時和工資上作假,比如最後一年規定加班一千小時,以最大限度提高最後一年的工資。絕對沒有人會因爲這樣的計劃而感到羞恥,因爲他們每個人都希望從該計劃中受益。芒格表示,他們很快就覺得自己有權這樣做。每個人以前都這樣做過,現在每個人都在這樣做,所以他們會繼續這樣做。

貝弗林認爲,此舉也和投資息息相關。當人們開始通過投資賺錢時,他們認爲自己是天才,並且成爲過於樂觀的冒險者。然後,當他們看到一些失敗或開始在股票上虧損時,他們就會變得過於悲觀,厭惡風險。人們通常會對最近的經歷過度反應,就像孩子不會冒險觸摸可能再次變熱的爐子一樣。比如,在生物技術股中損失大量資金的散戶投資者將來不太可能購買另一種生物技術股,因爲他們擁有這種負面關聯。同樣重要的是,好的結果並不一定意味着我們做出了好的決定。不良後果並不一定意味着我們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如果你是一名經理、領導者或父母,想要激勵良好行爲並抑制不良行爲,貝弗林建議應該將愉快的經歷分成幾個部分,而痛苦的經歷不應該分成幾個部分。比如:

您是否參加過生日聚會,孩子們的禮物都裝在很多不同的盒子裏?給予獎勵通常會讓人感覺更好。兩次獲得50美元的感覺比獲得一次100美元的感覺要好;一次失去100美元的感覺比兩次失去50美元的感覺要好。

同樣,我們更喜歡一系列隨着時間推移而改善的體驗。關於“獎勵與懲罰”式的心理誤判,貝弗林有很多值得我們牢記的地方。他說表揚比懲罰更能有效地改變行爲,鼓勵正確的事情比批評錯誤的事情更好。其次,我們應該將激勵措施與績效、與想要實現的結果聯繫起來,確保他們了解自身的表現。通常,不良行爲應該付出高昂的代價。

當公司管理者考慮高管薪酬時,可以把打造長期股東價值最大化的企業爲目標。由此,擁有大量股票且工作多年的高管,他們被激勵去進行長期思考。儘管經理人的薪酬主要取決於短期價格上漲而增值的股票期權,但他們卻有動力去推動短期業績。貝弗林還表示,獎勵措施要以個人表現爲準,而不是單純取決於此人在組織中付出的時間。當公司秉承結構化或等級化的制度時,員工的升遷僅僅取決於他們在公司的工作年限,這隻會嚴重削弱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此外,不要讓金錢成爲唯一的動機,因爲獎勵本身就可以改變員工的行爲。當員工做出成就時,我們對其進行嘉獎,從而增加員工的動力。但若將獎勵錢作爲鼓勵員工的唯一方式,這勢必會讓員工覺得深受控制。

自利和激勵傾向

布萊斯·帕斯卡說道:“通常,我們更容易相信自己發現的理由,而不是別人告訴我們的理由。”

貝弗林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一場網球錦標賽的組織者需要資金,因此他們聯繫了Transcorp的首席執行官,請他贊助這場比賽。首席執行官問這場比賽需要多少錢,組織者回答說100萬美元。首席執行官說,不行,這錢太多了。然後主辦方回覆道,你不僅可以參加一場比賽,坐在榮譽席上,而且還可以站在總統家族成員的旁邊,併成爲頒發獎項的人。如此可好?首席執行官一聽,欣然接受。

顯然,人們總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有句經典的說法是,你永遠不應該問理髮師是否需要理髮。每個人,包括律師、會計師、醫生、房地產經紀人、顧問、推銷員、媒體等等,都會因有利於自己的動機而產生偏見。

但是,對其他人有利的事情可能對自身不利。券商顧問通常是“推銷員”,他們可能會勸導你購買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這在金融服務行業非常普遍。還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的“激勵”。華爾街希望你採取行動並不斷進行買賣,因爲他們從你不斷的交易中賺取點差和交易費用。當你參與投資銀行家定價過高或過度炒作的新熱門IPO時,他們便會獲得高額佣金。因此,如果你想改變某人的行爲,可以試圖先改變他們的動機。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當你說服別人時,要談論利益,而不是理由。直接告訴某人應該做什麼,可能是不明智的,因爲大多數人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禾倫·巴菲特也曾說,我希望每個子公司的經理以他們認爲最適合的運營方式來經營各自的業務。我永遠不會告訴子公司經理應該採用哪家供應商等類似的事情。總的來說,這就是伯克希爾的做法。因此,關鍵要點在於,我們需要始終考慮對手的利益和興趣,並由此入手,改變他們的動機。

過度自信傾向

大多數人自然而然地認爲自己很特別。他們認爲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壞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貝弗林寫道,我們大多數人相信自己會比普通人表現得更好,更誠實,更聰明,有更好的未來,有更幸福的婚姻,更不容易受到傷害等等。但事實上,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人們傾向於將更高的概率放在期望的事件上。樂觀固然很好,但在做重要決定時,現實一點更好。

與此相關的是,投資者往往將投資中的收益歸因於自身技能,而將投資中的損失都歸因於運氣不好。實驗表明,當獲得成功時,大多數人會把其歸因於自身的優秀能力。但是,我們的確需要意識到自負心理,並認識到過度自信可能會導致不切實際的期望,並使我們容易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貝弗林寫道,每個人都要認識到自身的極限。不要讓你的“自我”決定應該做什麼,而是要敏銳地意識到缺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建立安全邊際,並在情況惡化時,及時制定行動計劃。

由於人們的過度自信,可能會導致自身更容易被愚弄。理查德·費曼曾經說過,首要原則是你不能欺騙自己,而你卻是最容易被欺騙的人。貝弗林寫道,我們否認和扭曲現實是爲了獲得更好的感覺,尤其是當現實威脅到我們的自身利益時。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說,相信幻覺是因爲它可以減輕我們的痛苦,讓我們享受快樂。

相反,如果要之我要,聽之所想,我們否認與自身觀念不一致的諸多信息,否認那些不愉快的消息,那我們大概率不會成爲偉大的投資者,因爲我們看到的世界並非真實。拒絕承認缺點並不會讓這些事情消失,真正的壞消息反而比好消息更值得一聽。

試想,以一種非常簡單的因果方式去思考世界。如果X發生,那麼Y就會發生。例如,如果利率下降,那麼股票就會上漲。但是,世界,尤其是市場經濟,從來沒有我們希望的那麼簡單。事實上,影響事情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可能無法將其減少到只有一個變量。這提醒人們要始終保持謙虛,不要過度自信,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

奧斯卡·王爾德曾經說過,公衆對一切事物都有着永不滿足的好奇心。貝弗林寫道,我們不喜歡不確定性和無意義性。但重要的是,人們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世界從根本上來說是不確定的。當人們最恐懼、不確定性最高時,那可能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大多數人都想等待風暴過去,等待未來變得更加清晰。到那時,優質的投資機會就已流逝。

互惠傾向

沒有什麼比回報善意更不可或缺的了,所有人都不會相信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試想,當有人對我們做了一些非常友善的事情時,我們會覺得欠了那個人的恩情。所以,我們傾向於以同樣的方式回報別人爲我們所做的一切。我認爲,人們天生只會給予,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報。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付出後,他們可能會發現以某種方式收到了10倍的價值回報。

高塔姆在他的著作《複利的樂趣》一書中談到“善意的聯結”。高塔姆與他共事過的人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這些人日後需要幫助時,高塔姆也會伸出援手。偶然一次,一位曾與高塔姆有過交集的人警告他,公司內部發生了一些不爲人知的事情。因此,在公司經濟狀況出現動盪前,高塔姆就賣出了該公司的股票。正因高塔姆曾經的善意舉動,才會有人給予提醒,讓他避免損失。

可見,他人對我們善意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他們。貝弗林還談到了禾倫·巴菲特的處事風格。在伯克希爾,大約四分之三的經理在財務上是獨立的。他們不必爲伯克希爾工作,但他們仍然選擇這樣做。因爲巴菲特從不干涉這些經理的工作內容,而是讓經理們對自己的工作擁有所有權,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敬,沒有人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更沒有人會事後批評,更多的是自己掌控一切。由此,他們很欣賞巴菲特的處事風格,便會更加努力工作,爭取做出偉大的事情,以此來回報巴菲特。

此外,貝弗林還強調人們並不想內心愧疚。如果我們不允許他人回饋我們,我們就會被人討厭。因此,如果你以某種善意的方式曾幫助過他人,日後也要大方接受別人的回饋。當回饋以個性化或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它是最有效的,這讓人非常着迷。假若別人回饋給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東西,那此人必定會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崇尚權威和群體認同傾向

許多投資者,包括我自己,都會以某種方式借鑑學習其他知名投資者的買入行爲。當我們看到一位深深敬佩的投資者購買大量股票時,出於對他們的信任,我們可能會跟風購買,而不做大量的研究調查。當然,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沒什麼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也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權威偏見常見於廣告商利用名人來爲其產品代言。比如,耐克能取得成功,有部分因素取決於他們總和如邁克爾·喬丹、泰格·伍茲等頂級運動員合作。

在投資中,我們總會面臨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求助於所謂的投資專家。如果有人不了解投資的細節,他們可能會隨意相信某些“專家”的意見,促使他們購買些不起眼的金融產品。可見,有些人錯將他人觀點視爲權威,只是因爲他人的觀點聽起來還不錯,這種崇尚權威的心理會導致行爲上的失誤。

美國哲學家埃裏克·費爾說,當人們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時,他們通常會互相模仿。人們傾向於相信別人所相信的事情,並做別人所做的事情。如果其他人迴避某件事,我們也更有可能迴避它。如果其他人認可某種產品並表現出對它的喜愛,我們就更有可能跟風購買該產品。

此外,爲了博得群體認同感,大多數管理者會選擇四平八穩的管理手段,避免做出非常規決策,因爲這會顯得他們格格不入,甚至有些愚蠢。在這種趨勢下,經濟市場會出現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巴菲特說過,就像華爾街經常發生的那樣,總有傻瓜會跟風投資。當我們看到一群人在做某事時,我們更有可能效仿。即使投資前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或者數字根本不相關或沒有意義,人們依舊會毫不猶豫地跟風,這就是伯尼·麥道夫能年復一年地攫取高額回報的原因,儘管他所謂的投資策略根本不可能實現。

當人們通過做一些非理性的事情來致富時,他們並不關心內在邏輯,更不要說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當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在做同一件事,那我們大概率也會做這件事,這會導致我們變得過度自信,因爲我們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一定正確。

巴菲特表示,我們不會因爲重要的人、直言不諱的人或大量的人同意我們的觀點而獲得安慰。本傑明·格雷厄姆說過,你要有勇氣利用知識和經驗,從事實中得出結論。無論其他人猶豫或持不同意見,只要你確信自己的判斷正確,那就採取行動。如今,社交媒體氾濫,很容易讓人陷入群體思維,這隻會限制你的奇思妙想,最終泯人衆人。比如,社交媒體算法可能會識別出你的用戶畫像,並以此爲基,把些許和你的觀點興趣相同的內容推送到你面前。如此,你的思維會逐漸固化,無法用多維度思維看待事物。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