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OpenAI、谷歌、微软相继放AI大招,压力给到苹果,市场聚焦下周WWDC

OpenAI、谷歌、微軟相繼放AI大招,壓力給到蘋果,市場聚焦下週WWDC

華爾街見聞 ·  06/08 17:35

分析師表示,本次大會是庫克和蘋果十多年來最重要的事件。

雖然蘋果多年來在談論其產品時都避免使用“AI”這個縮寫,但時過境遷,如今已沒有再回避的可能。然而,在AI方面已然成爲追趕者的蘋果,面臨各大科技公司的激烈競爭。

對手大招不斷 蘋果如何接招?

自2022年底OpenAI掀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以來,AI一直是科技行業的最大話題,推動了芯片製造商英偉達的市值達到3萬億美元,並引發了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的優先戰略發生重大轉變,這些公司都在競相將AI納入其核心服務。

生成式AI模型領頭羊OpenAI自不必說,自該公司公佈新一代具有語音對話功能的模型ChatGPT-4o以來,收入大增,該公司還表示新一代模型正在開發中。

而作爲電子設備方面與蘋果的直接競爭者,谷歌和微軟已經在AI PC方面放出大招。

微軟此前宣佈,Windows 11 AI PC 6月18日起在微軟和戴爾、聯想等合作伙伴設備中陸續上市,比搭載M3的蘋果MacBook Air快58%,運算次數40+TOPS/秒;新功能Recall幫助查找PC上看過內容,提供中文等40多種語言翻譯的實時字幕。

谷歌宣佈爲其高端安卓筆記本電腦Chromebook Plus產品線添加新的人工智能功能,與微軟和蘋果在AI PC展開正面競爭。谷歌更是有自研的Gemini模型,雖然起初被ChatGPT壓過一頭,但隨着不斷迭代,與ChatGPT-4o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隨着蘋果2024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下週即將舉行,投資者和客戶現在希望看到iPhone製造商會推出哪些AI功能,來應對AI方面激烈的挑戰。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已暗示有“重大計劃”,每個人都在關注蘋果在AI方面會有何建樹。目前,蘋果有超過10億部iPhone在使用,華爾街希望聽到哪些AI功能會讓iPhone在與Android競爭對手中更具競爭力,以及公司如何證明其在開發自有芯片方面的投資。

投資者對那些展示出明確AI戰略和願景的公司抱有更大興趣。英偉達股價在過去一年中翻了三倍,微軟積極將OpenAI納入其產品,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28%。相比之下,蘋果僅上漲了9%,而且其市值已被以上兩家公司超越。

分析師表示,這是庫克和蘋果十多年來最重要的事件,“AI戰略是蘋果增長拼圖中缺失的一塊,這次活動需要令人矚目,而不是讓人無動於衷。”

預計蘋果軟件主管Craig Federighi將談到蘋果AI的實際應用。有分析師預計,蘋果將揭示其在整個個人設備多樣化生態系統中實施生成式AI的長期願景。“生成式AI對蘋果業務的影響是整個科技領域中最深遠的,蘋果有一個清晰的機會將生成式AI功能帶到數十億的消費設備上。”

與OpenAI合作還是競爭?

上個月,OpenAI推出了其AI軟件ChatGPT-4o的語音模式。而當ChatGPT-4o剛推出時,就有人指出,這應該是Siri更新的目標。

有分析稱,蘋果可能會在下週與OpenAI合作升級Siri。還有報道說,蘋果還在討論從其他公司(包括谷歌和Cohere)獲取聊天機器人技術。但目前蘋果拒絕就與OpenAI的合作發表評論。

但也有分析認爲,一種可能性是,蘋果的新Siri不會直接與功能齊全的聊天機器人競爭,但會改進其現有功能,並將只能由聊天機器人回答的問題轉給合作伙伴。這與現在的Spotlight搜索和Siri的工作方式相似。蘋果的系統會嘗試回答問題,如果不能,它會轉向谷歌。該協議每年爲蘋果帶來180億美元的收入。

而且,蘋果也可能避免全力擁抱與OpenAI的合作或聊天機器人。其中一個原因是,聊天機器人故障可能會產生尷尬的頭條新聞,並可能破壞公司對用戶隱私和個人數據控制的重視。因爲OpenAI的技術基於網絡抓取,ChatGPT用戶交互用於改進模型,這種技術可能違反蘋果的隱私原則。

而且,像OpenAI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仍然存在不準確或“幻覺”的問題,同時仍有版權問題尚未解決,這些都是蘋果高管們希望避免的。

還有科技界資深人士表示,即便蘋果與OpenAI合作,也很可能只是權宜之計。蘋果長期以來一直將外部技術引入內部,並致力於發展自己的能力,例如用自己的芯片取代英特爾公司的芯片。

該人士還透露,蘋果的AI戰略遠比聊天機器人廣泛,它計劃使用大型語言模型來驅動正在祕密開發的機器人設備,包括一個帶有類似 iPad 的大型顯示屏的桌面機械臂,以及一款可以跟隨用戶並代表他們處理家務的移動機器人,此外蘋果還希望爲AirPods 配備攝像頭和人工智能功能。

但與此同時,蘋果與OpenAI之間可能的合作關係也引起了微軟高層的擔憂。

分析認爲,微軟希望利用OpenAI 的技術打入消費者市場,而不僅僅是企業市場,而OpenAI與蘋果的交易可能會損害這些機會,蘋果的AI能力將與微軟直接競爭。

不過,從好的一方面來看,微軟可能會從蘋果和 OpenAI 的合作中賺到更多錢,微軟將獲得更多的雲計算收入。

效率vs規模

在AI模型路線的側重點上,蘋果可能也與競爭對手有所區分。

庫克此前強調,蘋果自有芯片在運行AI模型方面具有優勢。“我們相信AI的變革力量和願景,並相信我們有一些優勢可以在這個新時代中使我們與衆不同,包括蘋果獨特的無縫硬件、軟件和服務集成,開創性的Apple Silicon和我們的行業領先的神經引擎,以及我們對隱私的堅定關注。”

有分析師預計,蘋果會在WWDC主題演講中的演示將專注於功能和設備上的能力,以及在設備上運行的生成式AI模型。

今年4月,蘋果發佈了關於其稱爲“高效語言模型”的AI模型的研究,這些模型能夠在手機上運行。微軟也在研究同樣的概念。蘋果的一個“OpenELM”模型有11億個參數或權重,比OpenAI的2020年GPT-3模型的1750億參數要小得多,甚至比Meta的Llama的一種版本的700億參數還要小。

在論文中,蘋果的研究人員在運行蘋果M2 Max芯片的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上對模型進行了基準測試,表明這些高效模型不一定需要連接到雲端。這可以提高響應速度,並提供一層隱私保護,因爲敏感問題可以在設備本身上回答,而不必返回蘋果服務器。

媒體報道,蘋果軟件中內置的一些功能可能包括爲用戶提供他們錯過的短信摘要、生成新表情符號的圖像、在公司的開發軟件Xcode中完成代碼,或撰寫電子郵件回覆。蘋果還可以決定在其數據中心加載M2 Ultra芯片,以處理需要更多算力的AI查詢。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