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油价短期扰动一旦突破极限,将迎来市场的自我调节

觀點 | 油價短期擾動一旦突破極限,將迎來市場的自我調節

牛牛圈 ·  2024/06/07 15:08

來源:牛牛圈躺平指數

今天不按計算器,就簡單聊聊對油價的看法。很多人一見到下跌情緒就崩潰了,其實大可不必,多做點研究就好了。

自從開始跟蹤油價,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七八年。過去兩天,國際油價的整體跌幅雖說不小,但還遠遠到不了崩盤或是週期翻轉的級別,差得太遠。布倫特油價從82美元/桶左右直降至現在的77美元,WTI從78美元/桶左右降到現在的73美元,跌幅均爲5美元/桶,算得上是最近規模最大的一次跌幅。

核心原因,是歐佩克+在宣佈減產措施延長到三季度後,“莫名其妙”地表態說要在10月份之後開始逐步取消部分減產。再加上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中東局勢逐漸趨穩等因素的影響,油價在短期內就出現了快速下挫。

特別是退出資源減產這個消息,開始被市場廣泛傳播,並解讀爲“油價供大於求”的信號。在這裏,我們先不說這個解讀對不對,先來看看所謂的原油供需情況。

這是由bp統計的,過去二十三年來全球原油消費量和產量的變化圖。除了2015年前後以及2020年的短期擾動之外,全球原油從未出現過大幅度供大於求;而零星那幾次供小於求出現,特別是2008年之後的這幾次,每次都會將油價推升到100美元/桶以上,然後市場迅速平衡,油價也繼續回落。

發這張圖的意思並不是要解釋現在的情況,而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道理:市場是有自己的調節機制的。

所以,如果退出減產之後,油價快速下跌到70美元/以下怎麼辦?不着急,有人會出手。沙特、俄羅斯,他們都需要很多錢,他們的財政收支平衡油價都在70美元/以上,說實話,油價真跌下去他們更着急。美國這邊,雖然沒有什麼控制油價的所謂“國家意志”,但一旦油價跌破70美元/桶,同樣會營銷到頁岩油開採商的成本,他們自己就作出減產的決定了。

70美元/桶(布倫特油價),是大部分主要產油國的財政收支平衡線,是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想要新增產量的盈虧平衡線,是這幾年全球石油行業在走出疫情之後,反覆摩擦得到的一個大家都差不多能接受的價格區間。沒有意外的地緣政治事件發生,油價在這個低線附近上下5%左右的波動,都算得上是“合理”。

更何況,現在的地緣政治事件,距離所謂的“解決”還遠得很。俄烏這邊就不說了,懂得都懂;哈馬斯和以色列,誰能放下過去的怨恨永遠握手言和?誰能保證,美國大選的結果是什麼?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風險也越來越高,暫時性的下跌能夠支撐多久呢?

我們面對的世界,是一個問題多於確定、紛爭多於合作的世界,美國這個沙特最大的安全保護國,現在都指揮不動後者聽話增產降價;誰還能期待沙特突然格局打開,發揮國際主義精神,犧牲原油銷售利潤,讓大家享受便宜的原油呢?

所以,油價的短期擾動一旦突破極限,就會迎來市場的自我調節,大家不妨再等等看,觀察觀察。

然後再聊聊中海油吧。在整個石油的世界裏,中海油是一家極其優秀的公司不假,但從話語權的角度看,那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天塌下來,沙特、俄羅斯和美國這些個高的在前邊頂着。

再說,中海油的成本低啊。不包括勘探費用和稅費,中海油的桶油成本目前在28.83美元/桶左右,要知道,通常情況下,天然氣的開發成本比原油更低一些,而中海油的原油和天然氣產量比例在八二開左右,這個桶油成本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對比對比美國頁岩油的生產商,由於頁岩油氣的產量遞減率比較高,他們需要更大規模的開發才能抵消產量自然下降帶來的影響,成本普遍在65美元/桶以上。中海油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比這些美國同行好一個等級,就算油價跌到65甚至60,還是可以穩定獲得利潤的。

所以,恐慌是沒必要的,弄明白海油的基本面,靜待市值進一步上升就好了。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