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粽子蚕食五芳斋

新糉子蠶食五芳齋

藍鯨財經 ·  06/07 13:31

文|斑馬消費 沈庹

又到一起吃糉子的時節了。

這個原本產品和渠道都頗爲傳統的細分市場,近些年,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諸多新糉子品牌,正在攜新產品、新場景、新渠道,以更具質價比的方式,蠶食老品牌們的市場。五芳齋、煌上煌旗下的真真老老等,防守漸漸吃力。

然而,這樣的故事,正在幾乎所有的行業上演。創新無止境,市場永不眠。新糉子崛起

摺疊糉葉,裝一把糯米,一塊豬肉或者兩顆蜜棗置於其中,封口扎繩,蒸煮之後,成就美味。這幾樣食材,單看都無甚特別,組合在一起,卻能成爲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一種特殊美食­——糉子。

中國人吃糉子,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最近幾十年,糉子行業形成,誕生了五芳齋等頭部品牌。然而,這個市場,一直沒什麼新故事。

長期以來,即便糉子有甜咸之分,產品上也並沒有太多創新;糉子一直算是區域性的產品,除了江浙與廣東的部分地區,大部分中國人並沒有長期吃糉子的習慣。就滲透率而言,它可能還不如另一項節令食品月餅。

不過,最近幾年,人們對糉子的這些固有認知,正在一一被打破。

現在的很多糉子,原材料已經不再侷限於糯米、豬肉、蜜棗了。主打健康概念,會使用粗糧,或加入堅果;爲了提高顏值,可以把糯米做成彩色;如果想要高端化,加入黑松露、海蔘或魚子醬,等等等等。

隨着食品工業的提升和消費習慣的演變,糉子也不再完全作爲節令產品而存在,方便食品的本質,讓它的使用場景稍微擴大了一點。在華東地區,糉子已經成爲主要的早餐及主食之一。

另外,新渠道的崛起,也讓更多的新興糉子品牌,在大品牌對傳統渠道的壟斷中,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這些特點加持之下的新糉子,可以歸納爲兩大類型:

一類是食品巨頭依託其品牌和供應鏈,對糉子場景的佈局。五芳齋一直將三全、思念作爲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零食巨頭良品鋪子(603719.SH)、三隻松鼠、鹽津鋪子,以及烘焙連鎖企業元祖、仟吉等,糉子體量都不容小覷。

另一類,藉助新渠道實現躍升。例如深耕供應鏈的盒馬與山姆,以及借抖音、快手等渠道崛起的那些走性價比路線的糉子品牌。

近幾年,這些新糉子玩家們,實現了驚人的業務增長,今年同樣突出。2024年,三隻松鼠(300783.SZ)糉子禮盒銷量增長約3倍;截至6月4日,良品鋪子端午糉禮盒全渠道售罄,其中團購渠道增幅高達61.8%。

一位抖音糉子品類運營商,結合自身業績及行業數據,預估抖音渠道糉子業務的銷售額增長在100%以上。

蟬媽媽數據顯示,抖音渠道糉子銷量排行榜中,大多爲新面孔或“白牌”,部分糉子禮盒甚至可以做到日銷10萬單以上。這其中,完全看不到五芳齋等主流糉子品牌的身影。老品牌承壓

五芳齋的跌宕過往,是大半部中國糉子產業崛起史。

1921年前後,浙江蘭溪商人張錦泉,在嘉興開了一家糉子店,用清道光年間留下的字號“五芳齋”作爲品牌名。所以,如今的五芳齋,一直將1921年作爲自己的創始時間。

上世紀,五芳齋糉子名震江南,進入新世紀後謀求全國化發展,成長爲這一細分市場的絕對老大。在此過程中,浙江五芳齋合併武漢五芳齋,實現品牌統一;同時,五芳齋改制,從一家國資控股企業,變身爲厲建平、厲昊嘉父子控制的私營企業。

2021年,五芳齋百歲之際向A股發起衝擊,終於2022年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爲“糉子第一股”。

僅次於五芳齋的糉子小巨頭真真老老公司,同樣來自浙江嘉興,連創業故事也頗爲類似。

2015年,“鴨脖第一股”煌上煌控股真真老老,成爲A股第一家糉子概念股,2023年繼續加註,目前持有真真老老94%的股份。

近年新糉子們的崛起,對糉子行業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市場CR5呈現出下降趨勢,就連五芳齋和真真老老也難以避免衝擊。

最近幾年,五芳齋的糉子銷量波動明顯。2018年-2020年,分別爲4.11億隻、4.08億隻、3.66億隻;2021年靠着降價、加大廣告宣傳和電商投入,恢復至4.48億隻。上市後,公司更換了計量單位,2021年-2023年糉子銷量約爲5.51萬噸、4.75萬噸、5.44萬噸。

去年的恢復,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可言,大部分原因還是降價。2023年,五芳齋糉子銷量增加了14.52%,但收入只增長了11.06%;糉子業務毛利率38.91%,減少了2.39個百分點。

所以,五芳齋的整體業績有所恢復,但仍未重返上市前2021年的巔峯狀態。

真正老老去年的情況與之相反。煌上煌業績數據顯示,米制品業務毛利率18.06%,提升2.53個百分點;銷量同比下降6.32%至3.11萬噸,該板塊收入卻同比增長5.31%。

兩大傳統糉子巨頭,今年能否在新糉子們的合圍中創造奇蹟?等到半年報,答案就會揭曉。

糉子老品牌承壓,首要原因在於,這個規模並不算太大的市場,已經出現增長壓力,漸漸進入到存量時代。每年銷量十幾億隻,市場規模不到百億元,僧多粥少。中國糉子市場的新增企業數量,也在2021年遭遇斷崖式下降。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新糉子們攜新產品、新場景、新渠道,以及更爲明確的價格優勢,蠶食老巨頭們的市場。此長彼消之下,五芳齋們的防守,越來越吃力。

盒馬錶示,今年的糉子禮盒均價,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推出了大量百元以下的產品。良品鋪子、三隻松鼠、鹽津鋪子(002847.SZ)的糉子禮盒,大部分集中在百元以內,部分走量型禮盒甚至低至19.9元。

相比之下,五芳齋的糉子禮盒,高端的三四百元,普通版也要百元上下,質價比還是略低了一些。

畢竟,糉子這個品類的同質化太明顯了,大家的產品差異並沒有那麼大,卷品質的空間非常小,卷價格的效果更爲明確。

不進入抖音等渠道,堅守自己的價格體系,成爲五芳齋等頭部糉子品牌們的默契。然而,當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企業,把觸角伸向團購、經銷線下渠道,五芳齋們還坐得住嗎?破局之道

本來,曾經的滷味三巨頭之一煌上煌,就是想通過收購真真老老、開闢第二曲線,來解決自己的增長問題。

但是,糉子業務縮量難止,真真老老未能撐起半邊天。這兩年的煌上煌,艱難站穩、難返巔峯,在滷味市場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五芳齋(603237.SH)靠着降價策略,主營業務的整體狀態略好。然而,存量時代背景下,新糉子們的崛起勢頭,幾乎鎖死了這家公司糉子業務的增長上限。

如何突圍?五芳齋,往南看向了廣州酒家(603043.SH)。

與五芳齋一樣,廣州酒家也是老字號。創立於1935年,開業之初就以“廣州第一家”作爲招牌;1986年,開設了廣州第一家“超級麪包西點餅屋”,10年之後正式進入食品工業領域。

廣州酒家、陶陶居、利口福等品牌的月餅、糉子、臘味等,幾乎稱霸華南市場。藉助餐飲業務孵化出來的食品業務,目前已經成爲公司收入和業績的頂樑柱。

餐飲業務的現金流,與季節性食品業務的規模及盈利相結合,造就了廣州酒家獨特的業務護城河。

五芳齋,也早已在食品業務之外,開闢了餐飲業務。其同名中式快餐業務,在江浙及武漢等地,擁有400多家門店。2023年,公司餐飲業務營業收入微增至1.48億元,毛利率57.08%。

食品業務內,五芳齋穩固糉子業務,近幾年也在向月餅業務拓展,並且還在以“糯米+”戰略,開展食品業務。

但這兩項業務的進展並不順利:2023年,公司月餅收入2.28億元,同比下降4.32%,毛利率低至22.42%,下降了1.68個百分點;蛋製品、糕點及其他業務收入2.53億元,同比下降5.54%,毛利率21.68%,下降2.50個百分點。

五芳齋的短期希望,還是得寄託在糉子和快餐業務上。不過,五芳齋餐飲業務的影響力,遠不如廣州酒家;況且,這種商業業態,到底算中式快餐,還是五芳齋糉子、月餅和食品的銷售點?另外,五芳齋看中的中式快餐市場,競爭同樣激烈,不僅要與老孃舅和順旺基同區德比,還要面對鄉村基大米先生與老鄉雞的圍追堵截。

去年,五芳齋直營店數量下降。5月底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公司稱,未來戰略是連鎖門店以加盟爲主。

接下來,五芳齋還能想出什麼辦法,擦亮自己的這塊百年金字招牌?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