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拼多多掀翻大佬牌桌

拼多多掀翻大佬牌桌

華爾街見聞 ·  06/06 21:05

來源:華爾街見聞

過去一年多來,阿里、京東等陷入“低價”廝殺,而從誕生開始就被貼上“低價”標籤的拼多多則看似活得最從容。不過,面對競爭對手們向低價發起猛烈進攻,感受到“全網最低價”受到威脅的拼多多終於坐不住了。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5月28日,當京東高調召開618啓動會時,隔壁的拼多多悄然上線了一款“低價利器”—— 自動跟價系統。

商家如果選擇使用這個“利器”,在授權範圍內,只要競爭對手價格比自己低,系統將自動把價格降得比對方更低。與此同時,拼多多將商家是否開啓這一功能與資源位免費流量掛鉤。

簡而言之,爲了守住“全網最低價”,拼多多要把“調整價格”這個按鈕,從人的手中,交到更及時、靈敏的算法手中。此前抖音電商也曾宣佈過小規模內測類似的“自動改價”功能。

這對商家來說,是一個需要謹慎權衡的決定,如果選擇開啓自動跟價,或許意味着可以得到平台更多流量支持,但卻必然會壓縮利潤空間;反之則可能失去流量和訂單。

爲了平衡好買家和賣家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到,拼多多也開始調整和優化這一新功能。畢竟,低價競爭不能陷入無限惡性循環,全行業持續了一年多的“低價戰”或許也將迎來拐點。

新利器

經過前些年的跑馬圈地後,如今在低價策略上,拼多多並不像京東、淘寶那樣高調。此番上線的自動跟價系統,拼多多也尚未對外官宣。

5月28日,不少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反映,後臺收到系統彈窗,窗口標題顯示“開啓資源位自動跟價,確保資源位不掉線”, 單個商品單天最大降幅不超過10元,且不超過15%,生效商品範圍包括全部資源位商品,且開啓後6月21日大促結束前不支持關閉。

所謂資源位,通常是指拼多多首頁諸如“百億補貼”、“限時秒殺”“9塊9特賣”等促銷頻道。顯然,在這次618大促中,拼多多希望拿出更有競爭力的商品來與其它平台競爭。

多位商家告訴華爾街見聞,報名參加促銷活動時,商品也會有默認勾選“自動跟價”,一不小心就會開啓。最大降價幅度商家可以調整,但最小數值就是系統默認的10元、15%。

一位商家透露,一直以來,如果想要上拼多多的資源位,那就必須接受比價,平台系統會不定期發出彈窗告訴你價格太高,會有流失訂單的風險,如果不在期限內調改價格,就會掉出資源位。這次自動跟價系統算是過去比價機制的加強版。

該功能剛上線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拼多多多也一直在做出調整,如隨後取消了“6月21日大促結束前不支持關閉”等。

一位商家在6月5日截圖給華爾街見聞的拼多多跟價彈窗顯示,拼多多如今進一步說明:“站內不循環跟價,不會無限降價”、“每天最多跟價1次,以活動要求最少降價”、“可隨時調整,降價會通知”。

“拼多多上線自動跟價系統是電商市場存量競爭越發激烈的選擇。”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商家必須有知情權和設定最低可接受價格的權利,或者要有在一定期限內保證一定利潤空間的承諾。

低價是電商平台爭搶用戶的重要手段。多年來,拼多多建立了穩固的低價心智,在這輪消費新趨勢下超越阿里、京東,成爲電商“新王”。

但電商行業瞬息萬變,拼多多永遠不能放鬆。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過去一年來都放低姿態向拼多多學習,將更多目光瞄準下沉市場,並堅決地執行“低價策略”。

京東在這場低價競爭中最出圈,也多次與拼多多打擂臺。去年雙十一喊話李佳琦後,今年京東採銷在直播間再次喊話拼多多,表示要進行實時比價與讓利。這次京東採銷向拼多多喊話,代表電商平台的低價競爭進一步升級,2024年的戰況將比去年更加激烈。

果不其然,在這個618,各家電商平台又“卷”出了新高度。先是阿里、京東等相繼取消預售制,然後各家加大促銷力度。

如,天貓618資源投入空前,在滿300減50和官方立減15%基礎上,額外投入150億紅包。淘寶618的百億補貼則上線“驚喜閃購”,在百億補貼全網底價的基礎上再打5折。值得一提的是,淘寶與天貓還首次在超級大促期間徹底打通滿減。

京東則不僅有百億補貼、便宜包郵等活動,還將推出“2元包郵日”,保定、義烏、福建、廣東等產業帶的海量低價商品全場包郵。

因此,拼多多此番祭出“自動跟價系統”算是在價格戰白熱化下的一次大力反擊。

白熱化

低價競爭,本質是以價換量。不少入駐拼多多的商家都有一個共識,拼多多是一個定位薄利多銷的平台,因此選擇上架的品類上會有一定差異。

這本爲大量的白牌商家提供了不錯的生存平台。

然而,在越來越“卷”的價格戰中,一些白牌商家似乎已經難以保住原本的利潤空間。

在618這個集中展示價格力的重要窗口,各大電商平台貼臉比價。拼多多在平台中部分商品中打出了“比淘寶便宜”、“比京東便宜一些”等價格標籤。

一位品牌商家透露,也有京東採銷提出將部分商品標題設置爲“比拼xx、某貓某寶便宜”的要求。

崔麗麗告訴華爾街見聞,類似拼多多這樣的自動跟價系統可能壓低行業毛利率空間,導致商家賣的多並不一定利潤多。

因爲擔心利潤被進一步壓縮,不少商家都選擇關閉自動跟價這一功能。在硬幣的另一面,這一決定也面臨着失去流量和訂單的風險。

有商家提供的截圖顯示,在其取消自動跟價後,其收到了商品已失去大促活動免費流量,具體內容顯示:“您的商品在大促活動資源位已因爲高價失去資源位免費流量。請您立即前往改價,重新恢復資源位免費流量。”

不過也有一家做服飾生意的商家表示,在不選擇開啓該功能後,對自家生意並沒有太大影響。

全行業來看,已有不少被裹挾在價格戰中的商家苦不堪言,並在最近站出來公開抵制某些平台。

此外,“卷價格”固然能夠在短期內吸引更多消費者、提振銷量,但當所有平台都在“拼低價”的同時,平台之間的差異化也似乎變得模糊了。長遠來看,電商平台也可能爲了降低成本,而不得不犧牲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這顯然並不是長久發展之計。

如今隨着行業低價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監管也重拳出擊,在5月初發布了將於9月1日施行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不少商家認爲,其中部分規定或給自動跟價帶上枷鎖。

歷史的經驗證明,價格戰並不會在市場中持續太久。當拐點來臨時,只有真正掌握技術創新和提升用戶體驗方案的電商,才能成爲真正的贏家。

經過去一年多的“價格戰”後,各大電商平台需要儘快跳出無限低價的循環,在吸引消費者與保護商家權益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下一階段電商戰的關鍵。

電商江湖的格局仍在持續改寫,讓子彈再飛一會,時間會給出答案。

編輯/rub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