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国软件股大崩盘的启示:至少在现阶段,AI对软件是替代、而非增益!

美國軟件股大崩盤的啓示:至少在現階段,AI對軟件是替代、而非增益!

華爾街見聞 ·  06/02 18:46

來源:華爾街見聞

在人工智能熱潮的強勁推動下,科技行業當前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劇烈洗牌。本週軟件和企業科技公司的業績就暴露出這一轉折期的陣痛——業績普遍疲軟,前景飄忽不定。

軟件公司距離從AI熱潮獲利仍有一段距離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AI投資狂潮主要催生了芯片製造和雲計算需求,而軟件企業距離從中獲利仍有一段距離。

彭博智庫高級分析師Anurag Rana表示,除微軟外,目前很少軟件公司的收入有所提振,資金主要流向了英偉達等芯片巨頭以及雲計算平台。

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專門的AI預算,所以他們只能從非AI預算中挪用資金。他們仍在購買英偉達芯片和戴爾服務器,但不會簽訂大額軟件合同。軟件行業最終將從AI中獲益,但要建立起來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今年下半年的業績改善已經無望實現。

曾經作爲行業明星的Salesforce本週四績後股價大跌近20%,創2004年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業績不佳固然是導火索,但公司高管的表態更彰顯出軟件企業面臨的窘境。

Salesforce CEO貝尼奧夫直言,過往疫情催生的“虛假繁榮”正在消退。當年爲適應遠程辦公需求而大量採購的軟硬件,如今亟需進行整合和理順。

他認爲:

每家企業軟件公司都在疫後進行了調整,最近發佈業績公司基本上都在以不同方式重複同樣的話。

除了Salesforce,Okta、MongoDB、UiPath等公司也在最新業績中下調了全年收入預期。Okta直指宏觀經濟環境成爲拖累,影響了新客戶的獲取及現有客戶的購買擴展。

而在Veeva的業績電話會議上,CEO甚至將通用AI列爲客戶"優先權重新分配"的一大原因。類似的景象幾乎籠罩了整個軟件和企業科技行業。

宏觀環境低迷 企業主要資金流向硬件升級

另一個潛在阻力則是宏觀經濟的持續低迷。在本週公佈的最新PCE物價指數數據顯示,通脹水平微高於預期,聯儲局也維持利率在23年高位不變。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對於簽訂長期軟件訂單的熱情自然會大打折扣。

UiPath創始人Daniel Dines指出,UiPath在3月下旬和4月份遭遇了嚴重業務放緩,部分原因就是當前經濟狀況乏力,客戶對包年合同需求大幅降溫,轉而青睞短期訂單。

戴爾業績也顯示,由於更多低利潤的AI服務器訂單湧入,全年毛利率料將下滑150個點子。這一點也從側面說明了軟件需求疲軟、企業預算多轉向硬件的局面。

總的來看,在AI火熱的發展背後,科技行業正加速分化重組。芯片、雲計算等直接相關領域獲利最大,而軟件企業則承受了較大沖擊,不得不通過收縮支出、放緩擴張甚至裁員來應對。

例如SentinelOne CEO就直言,企業的採購習慣和軟件評估標準都在發生變化。這種動能切換對於整個軟件行業來說都是個重大考驗。一旦脫離AI趨勢而錯失良機,後果可能是被行業洗牌甩在後面。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爲,目前軟件股的大幅回調恰恰爲投資者提供了良機。伯恩斯坦分析師認爲,像ServiceNow這樣獲利確定性較高的頭部公司在估值修復後反而更具投資價值。

編輯/rub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