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净资产曾过亿如今2万多元甩卖!悦达投资“弃子”悦达智行折射汽销困境

淨資產曾過億如今2萬多元甩賣!悅達投資“棄子”悅達智行折射汽銷困境

財聯社 ·  05/30 00:59

①悅達投資繼續“變賣”家當,這次輪到“親兒子”悅達智行; ②和此前變賣高速公路資產一樣,悅達投資給出的理由仍是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產業佈局; ③分析人士稱,最近幾年燃油車市場不好,需求在萎縮、銷量出現負增長。

財聯社5月30日訊(記者 汪斌)悅達投資(600805.SH)繼續“變賣”家當,這次輪到其“親兒子”——上海悅達智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悅達智行”)。不過,市場對此似乎早有心理準備。

昨日晚間,悅達投資公告,擬將持有的悅達智行100%股權轉讓給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悅達汽車集團”),交易價格總額2.79萬元。和此前變賣高速公路資產一樣,悅達投資這次給出的理由仍是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產業佈局。

因悅達汽車集團是悅達投資母公司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控制的子公司,故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曾被寄予厚望,今卻淪爲棄子

悅達智行曾被寄予厚望,如今卻淪落到被“甩賣”。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1月,悅達投資以1億元現金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悅達智行,後者主營業務爲汽車銷售服務。2021年,悅達智行的註冊資本增至2億元。

悅達投資曾在2018年年報中如是描繪此次投資的藍圖:打造“新銷售”品牌 ——“悅·智行”,改變4S店傳統的盈利模式,將4S店打造成融合整車銷售、配件維修精品服務、網約車、以租代購、共享汽車(出行)據點、二手車服務、汽車金融、配件物流倉儲中心以及信息服務交互站爲一體的終端汽車服務供應商;並選擇二手車行業及汽車配件用品行業作爲重點項目,擇機進入。

悅達智行給資本市場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2019年以2656.46萬元收購了悅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持有的五家汽車銷售服務公司的股權,包括江蘇悅達駿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100%股權,廣州市悅達匯創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65%股權,紹興悅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70%股權,棗莊悅騁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60%股權,滕州悅亞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60%股權。

這五家公司均從事汽車銷售業務,代理銷售東風悅達起亞品牌汽車。天眼查顯示,目前紹興悅泰、滕州悅亞已處於註銷狀態,而其餘三家公司仍在悅達智行麾下。

悅達智行的規模頂點是在2021年。悅達投資的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度,悅達智行的營收和淨資產規模創下歷史高點,分別爲12.52億元、1.17億元。

image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不過,財聯社記者梳理過往財務數據發現,悅達智行雖爲悅達投資貢獻了相當比重的營收,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公司發佈的最新資產評估報告,目前悅達智行已資不抵債,淨資產爲負。或許正因如此,市場對於悅達智行2.79萬元的交易價格並不感到意外。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就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提問悅達投資:公司的智行汽車(悅達智行)是否會出售?

彼時,悅達投資並未回應。在2023年年報中,悅達投資甚至還詳細闡述了關於悅達智行的經營計劃,具體爲:樹立以利潤爲導向的科學經營理念,穩量求效,以效爲先,實現量質同升,聚力凝心開拓增量市場……全力促進EV5銷售,強化EV5新能源戰略車型營銷,提升各店銷售規模和毛利貢獻……在現有大宗開發網絡基礎上,重新細分車型制定專項延伸拓展方案。

但投資者面對悅達智行的連年虧損似乎早已失去耐心。

今年4月19日,悅達投資2023年度業績暨現金分紅說明會上,又有投資者提出:公司的主營佔比大的公司(悅達紡織/悅達智行/悅達智能農裝/悅達專用車),都是虧損或小額盈利,反而盈利的都是非主攻方向的火力發電、公路收費,請問如何改善?請給投資者一個交代。

而一個多月後,悅達智行就遭“甩賣”。

主營業務頹勢難掩

1994年,悅達投資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目前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農機、紡織、專用車、機牀製造和乘用車銷售等七大不同行業的主業。

其中,悅達投資最成功的一筆投資要數對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下稱“DYK”)的入資。

據公開信息,DYK是一家中外合資汽車製造企業,註冊資本12.24億美元,爲韓國起亞株式會社與悅達投資等國內公司的合資車企,其中悅達投資擁有悅達起亞25%股權。

2016年,DYK在中國銷量達到65萬輛,創下最佳業績。但隨着國內市場新能源車逐漸崛起,2017年DYK汽車遭遇其中國市場銷量的首次大跌,全年銷量同比減少44%。此後DYK銷量急轉而下,至今仍不見起色。

受此影響,悅達投資在2017至2022年連續多年主業虧損。2023年,悅達投資增收不增利:公司實現營收31.27億元,同比增長1.76%;但淨利潤僅3834.41萬元,同比減少59.44%。需指出的是,2023年悅達智行銷售汽車9660臺,實現營收10.47億元,但淨利卻虧損4896萬元(上市公司年報披露)。

對此,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最近幾年燃油車市場都不太好,市場在萎縮、銷量出現負增長。今年4月,國內的新能源車銷量首次超過了燃油車,未來燃油車被新能源車替代是一個大趨勢。對於合資車企來說,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像三菱、起亞這些,有的停產,有的工廠關閉。”

張翔分析稱,根據相關規則,燃油車企業要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新產品,而大部分燃油車都會獲得負積分,因此車企每年還要花不少錢向比亞迪、特斯拉等購買新能源積分來抵消負積分,這也是一筆經濟負擔。與此同時,新能源車的智能化的水平普遍比燃油車要高,同時還有補貼和綠牌政策,滿足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喜好,而年輕人正成爲汽車的主要消費者。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