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超长期特别国债火热发行 多家保险机构"抢票"进场

超長期特別國債火熱發行 多家保險機構"搶票"進場

證券時報 ·  05/29 09:11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正在發行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不僅受到個人投資者熱捧,“配債主力”保險資金的參與也非常積極。在20年期、30年期超長期國債發行中,不少保險資金已入場。

多家機構配置超長期國債

“對於超長期國債,可能沒有任何機構有我們配置的力度這麼大。”一傢俱有外資背景的保險資管公司的固收業務負責人說,“我們有硬性需求,在資產配置的年度規劃中,有相當的比例是固定要配債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肯定是我們選擇之一。總體上,我們肯定會配,有沒有超長期特別國債,我們都會配長債。”

上述保險資管公司的股東爲全球保險巨頭,長期以來追求資產負債匹配,該公司也一直“頂配”50年期國債,以此來拉長資產端久期。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公佈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的通知》,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17日首發,到11月中旬發行完畢,共22次。其中,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的發行次數分別爲7次、12次和3次。目前,已經發行了兩期。

一家大型保險資管機構的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首發時,該機構參與了認購配置,規模超億元。

另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的投資負責人表示,近期通過資管產品買了2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雖然利率不能覆蓋負債成本,但能提供很好的安全墊。“購買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是基於配置需求,防範利率極端下行風險。”該負責人說,就算未來利率上升的概率高於下降的概率,從保險公司風險控制和管理角度考慮,也必須適度配置長期債券。

配足了長債的某外資壽險公司的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低利率且利率下行階段,保險公司配足長期債券有配置策略和交易策略的綜合考慮。如果策略得當,總體收益並不低。同時,超長債屬於長久期資產,有助於資產負債久期匹配。

此前,有多位險企投資人士稱,在超長期國債一級發行市場的購買機構中,外資保險公司現身較多。外資保險公司大多經歷過利率下行週期,對優質超長期資產的價值認知更高,行動上也更堅決。

降低久期缺口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長期國債是降低久期缺口的重要資產。

某大型壽險公司投資管理部的負責人表示,結合國際經驗,在低利率趨勢下,疊加新會計準則的執行,保險公司在固收投資方面的重點之一是提升久期,特別是對利率敏感性最高的傳統賬戶,針對久期缺口的管理要更加嚴格。

除了上述因素,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且不消耗償付能力,這也使得不少保險企業熱衷配置國債。根據相關規定,企業從發行者處直接投資購買的國債持有至到期,其從發行者處取得的國債利息收入,全額免徵企業所得稅。

此外,隨着利率中樞下行,在縮小壽險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和優質非標項目供給減少的背景下,長久期國債對險資來說也是個很好的配置機會。

不過,也有多位保險固收投資人士稱,會綜合考慮收益率因素。一家大型保險資管的相關高管稱,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超長期”有一定吸引力,目前看發行還可以,會有一定配置,同時也會綜合收益率來考慮,“主要是目前地方債的收益率更高一些”。

以30年期債券來說,據證券時報記者查詢,5月27日,2024年深圳市政府專項債券(七至十三期)發行結果公佈,其中,1.7億元的30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爲2.62%。而2024年山東專項債券發行結果顯示,79.39億元的30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爲2.66%。這兩地政府專項債券的利率,較已發行的同期限的30年期特別國債利率(2.57%)高出5~9個BP。

上述外資保險資管的固收負責人稱,長期來看,伴隨經濟轉型,未來利率下行還是大趨勢。隨着超長債和專項債供給增加,短期供求關係有一定變化,利率出現一定波動,但這更多是階段性表現,不改變利率整體走低的長期趨勢。因此,長期債是有配置價值的,具體配置時點上,各家機構可能存在一定差異。

債券配置達到歷史高點

險資熱衷配置超長期特別國債,是債券配置升溫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在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保險資金配置債券的熱情持續升溫。2022年,險資債券配置首次突破10萬億元。截至2023年12月末,險資投資債券餘額爲12.57萬億元,居各投資品種之首,佔比達到45.41%,投資餘額和佔比均爲2013年以來新高。

債券投資餘額大幅增加,既有收益積累原因,更有險資主動作爲的因素。由於利率下行帶動資產收益率下行,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匹配壓力增加,收益穩定的長久期資產相當受青睞。長久期國債因有利息收入免稅政策加持,具有重要配置價值。

以中國太保爲例,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債券投資佔投資資產的51.7%,較年初上升8.7個百分點;其中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金融債佔投資資產的35.9%。固定收益類資產久期爲9.4年,較年初增加1.1年。

中國平安也不例外,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國平安債券投資佔投資資產比例達58.1%,較上年末增加3.5個百分點。

近日,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稱,中國太保自2018年開始實施的“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有效緩解了利率中樞下行風險和期限匹配風險。一方面,加強對長久期政府債的配置力度,拉長資產久期、降低再投資風險,持續縮小久期缺口;另一方面,通過適度提升公開市場權益、私募股權、不動產等資產的配置比例,提升投資組合穿越經濟週期波動並獲取長期風險回報的潛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