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高盛最新观点:即使反弹后,中国股票估值相对全球仍有较大吸引力

高盛最新觀點:即使反彈後,中國股票估值相對全球仍有較大吸引力

財聯社 ·  05/26 10:23

來源:財聯社

①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就當前中國市場的熱門議題發表了最新觀點; ②對互聯網、消費服務行業維持高配; ③看好高股息、高分紅行業,並將持續關注。

在全球經濟舞臺上,中國市場一直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其龐大的規模、持續增長的活力以及日益開放的態勢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投資者的目光。外資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和看法一直是投資者所關注的焦點。

在5月24日舉行的高盛中國股票市場分析及未來展望媒體交流會上,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就當前宏觀經濟、中國股票估值,全球市場資產配置、以及行業變化等熱門議題發表觀點。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不再悲觀

根據MCI中國指數,從1月底的低位以來,中國市場已經反彈了約30%。中國市場的反彈表現,相較於全球主要市場表現更爲優異。過去幾個月,中國股票大幅跑贏全球股市。對此,投資者普遍提出兩個問題:爲何上漲?是誰在買入?

劉勁津表示,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尤其是第一季度GDP數據公佈後,外資對今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預期發生了顯著變化。年初時,市場普遍預期今年GDP增長爲4.5%,但目前這一預期已上調至4.9%。這一變化主要源於一季度GDP數據發佈後的發展。當前,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看法不再像年初時那樣悲觀。高盛研究部預計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爲5%,這與政府的目標一致。

政策的出臺也是近期市場表現優異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政策基本上消除了投資者之前擔憂的一些尾部風險。劉勁津根據市場數據估計“國家隊”在A股的買入總量,約爲2000多億人民幣,這些資金主要通過ETF進入市場,相當於政府爲市場提供了一個底部支持。

對於地方融資平台與國債利差問題,劉勁津也作出了解釋,“去年,地方融資平台與國債利差處於歷史高點,但目前已回落到歷史低點。這表明市場認爲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的風險有了顯著改善。”

除了宏觀經濟和政策因素外,投資者最關注的還是房地產市場。劉勁津根據高盛研究部編制的房地產風險晴雨表介紹道,“綜合來看,市場對房地產風險的感知在2022年底達到了一個高峰,但隨着過去幾個月政府對房地產政策的出臺,這些隱含的市場風險顯著回落。”

此外,資本市場的政策變化也引起了廣泛關注。4月出臺的“國九條”政策,對許多海外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劉勁津認爲,如果“國九條”中的政策目標得以實現,對於A股估值將有約20%的提升空間,這純粹基於估值的變化,沒有考慮房地產和其他政策對經濟的拉動。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如果A股的分紅率和回購等指標達到歐美領先市場水平,A股估值可能有40%左右的重估空間。

中國股票估值仍具有較大吸引力

談及股票市場,劉勁津認爲最重要的還是看盈利增長。他介紹,當前中國股票的盈利增長超預期的比例達到了54%。雖然整體市場對上市企業的盈利預測近期有所下調,但如果將焦點放在互聯網和消費板塊,可以看到這些領域的盈利增長趨於穩定,甚至在低位有所回升。

劉勁津還提到了投資者的情緒和市場表現。年初時,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情緒非常低迷,這也是市場反彈30%的重要原因之一。“在1月底於香港舉辦的年度宏觀大會上,邀請了2000多名全球客戶討論宏觀話題。大會的問卷調查反映出當時市場對中國股票的投資意願和情緒都非常低迷。”他表示。

具體來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配置情況,數據顯示,全球公募基金對中國股票配置的倉位僅爲5.2%,是過去10年來的最低點。對沖基金中的中國股票倉位最近有所上升,但仍僅爲7.5%左右。這顯示出儘管流動性有所提升,但全球基金對中國股票的絕對持倉仍處於歷史低位。

劉勁津認爲,未來股票流動性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數據上看,今年第一季度約70%的投資者跑贏了基準指數,原因是他們在中國市場的低配置。然而,到了4月份,中國股票表現突飛猛進,導致六七成投資者跑輸基準指數。

“市場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估值。”劉勁津強調。即使在反彈後,中國股票的估值相對於全球其他市場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最近也有部分資金從美國、日本和印度回流到中國市場,顯示出中國市場的估值依然非常有吸引力。

未來盈利增長是市場額外回報的重要驅動力

回顧歷史走勢可知,在過去20多年裏,在市場反彈20%之後,仍有60%的可能性會繼續上漲。劉勁津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牛市的推動力通常從估值修復轉向盈利增長,因此,未來的盈利增長將是市場額外回報的重要驅動力。

關於當前的估值水平,目前市盈率約爲10倍,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相對合理和均衡的水平。劉勁津認爲未來的回報主要依賴於盈利增長。根據高盛的估算,中央政府今年對房地產的支持資金總量約爲1萬億人民幣,其中已經落實的約爲3000至5000億,預計剩下的5000多億將在未來六七個月逐步落實。

在基本假設下,中國股票的合理估值約爲11倍,當前約爲10至10.5倍,因此估值仍有提升空間。若政府確實提供1萬億的支持,市場的每股收益(EPS)增長預計能達到8%。綜合這兩點,劉勁津預計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爲70,相較當前點位有10%左右的回報。

另外,投資者對中美關係非常關注。“11月美國大選在即,高盛發佈了一箇中美關係指數。去年年底以來,該指數有所下降,表明市場對中美關係的擔憂減輕。然而,近期因關稅問題和地緣政治風險,指數有所反彈。整體來看,該指數處於歷史中位數水平,不是特別悲觀,也不是特別樂觀。未來幾個月,美國可能出臺更多政策,這將是中國股票市場主要的風險來源之一。”

高配互聯網、消費服務,看好高股息行業

對市場和主題投資,劉勁津也作出了剖析。首先,針對MSCI中國指數,高盛將目標點位從60上調至70點,而A股方面,也將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從3900點上調至4100點,這意味着相較於當前點位還有11-12%的回報空間。“我們依然對A股持樂觀態度。”劉勁津表示。

劉勁津還提出了A-H股票市場輪動模型,以判斷未來三個月A股和港股的表現。“在兩個月前,模型預測港股在未來三個月會跑贏A股。然而,最新更新顯示,兩個市場的回報將趨於均衡。過去一兩個月,港股大幅跑贏A股,但目前兩個市場的風險已較爲均衡,A股從當前點位起仍有較強的上漲動力。”

在政策出臺後,銀行和房地產板塊的風險降低,因此也將這兩個板塊從低配調整至中性。

在低配板塊方面,目前對汽車行業的評級從中性調整至低配,主要是由於對產能過剩和國內通縮壓力的擔憂。同時,高盛也將資本品行業從中性調整至低配,原因是該行業的價格競爭較爲激烈。

主題投資方面,劉勁津表示一直看好的主題是股東回報的提升,包括股息回報率和股票回購力度。數據顯示,過去一兩年中,高分紅和回購力度大的股票表現優於大盤,與美國10年期國債的相關性也很高。高利率背景下,投資者更關注實實在在的回報,如盈利分紅和股票回購。“這類公司表現較好,我們預計這一趨勢將繼續延續。”

在中國市場,劉勁津認爲分紅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A股和港股的分紅率約爲30%,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或新興市場平均水平。如果分紅率從30%提高到40-50%,整體回報或將顯著提升。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