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百洋医药(301015):创新型医药商业化平台 成熟运营经验持续复制

百洋醫藥(301015):創新型醫藥商業化平台 成熟運營經驗持續複製

華福證券 ·  05/22

投資要點:

稀缺的創新型商業化平台,優質商業模式持續複製。

品牌運營經驗成熟:公司成立於2005 年,深耕品牌運營業務十餘載,搭建起成熟的商業化平台,合作大中型醫院1.4 萬餘家、藥店40萬餘家,運營品類持續拓寬,合作藥企包括安斯泰來、羅氏、阿斯利康、諾華等大藥企。創新型商業化平台:上市公司背靠百洋醫藥集團,集團層面通過股權合作賦能創新藥械研發,上市公司則負責商業化推廣,鏈接研發設計與營銷品牌兩大高附加值業務,打造自研+BD 的一體化商業化平台。

政策趨嚴+新藥密集上市,藥品商業化市場規模可超千億級。

不同生命週期藥品均具備商業化需求:非專利期原研藥集採失標,探求零售渠道轉型;創新藥入院難度大,Biotech 商業化風險高;傳統藥企零售渠道資源有限;合規性商業化需求加強:當前我國新藥上市進入密集獲批期,2021 年完成首款新藥IND 的創新藥企數量達129 個,催生廣闊藥品商業化需求;而醫藥監管政策趨嚴,行業洗牌出清,合規性商業化平台價值有望得到重塑。

成熟大單品+新引入潛力品種+後續潛在產品池,打造成長三部曲。

成熟大單品:以迪巧爲例,在鈣製品行業的持續擴容背景下,2022年公司仍實現迪巧運營收入16.3 億,同比增長18%,爲公司持續帶來穩定的業績貢獻。後續競爭對手朗迪召回+線上放量,增速依舊可期;新引入潛力品種:乾眼症30 年市場規模超67 億美元,22 年公司運營海露銷售收入已超4 億,同比增長超過40%,仍處在快速放量期,持續爲公司的業績高速成長注入動力。後續潛在產品池:在創新藥械密集獲批的時期,集團內生+外延BD 將持續爲公司提供豐富的潛在商業化產品池,進一步打開公司的成長天花板。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 年收入分別爲86/98/112 億元,同比增長14%/14%/14% , 歸母淨利潤分別爲9.0/11.7/15.3 億元, 同比增長37%/30%/30%。採用可比公司估值法,我們選取6 傢俱有醫藥商業化業務的可比公司,計算得出24 年調整後平均PE 倍數爲11.3 倍。我們認爲,隨着公司持續拓展新品類,未來成長三部曲有望奠定業績增長確定性。考慮到公司品牌流通業務有別於傳統的醫藥流通商商業模式,賦能藥企商業化可佔據產業鏈更高的價值空間,具備相對更高的增長潛力。公司的毛利率、未來歸母淨利潤CAGR 顯著高於同類醫藥流通上市公司。因此賦予公司一定估值溢價,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新品類擴張不及預期;迪巧市場競爭格局惡化的風險;新產品市場拓展不及預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