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永和股份(605020):24年Q1业绩同比增长 看好公司制冷剂和含氟聚合物边际改善

永和股份(605020):24年Q1業績同比增長 看好公司製冷劑和含氟聚合物邊際改善

中信建投證券 ·  05/19

核心觀點

永和股份2024 年Q1 實現營收10.12 億元,同比增長7.84%;實現歸母淨利潤0.37 億元,同比增長27.38%;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37 億元,同比增長57.11%。23 年全年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3.69/1.84/1.13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4.86%/-38.81%/-57.82%。公司聚焦含氟高分子材料與環保氟碳化學品,規模優勢顯著,在建及規劃項目穩步推進;產品達到歐盟環保標準,銷售渠道佈局全球。

事件

公司發佈2024 年一季報:2024 年Q1 實現營收10.12 億元,同比增長7.84%;實現歸母淨利潤0.37 億元,同比增長27.38%;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37 億元,同比增長57.11%。

公司發佈2023 年年報:23 年全年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3.69/1.84/1.13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4.86%/-38.81%/-57.82%。

簡評

24 年Q1 淨利潤同比增長,產銷規模逐步擴大

公司24Q1 實現營收10.12 億元,同比增長7.84%;實現歸母淨利潤0.37 億元,同比增長27.38%;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37 億元,同比增長57.11%。淨利潤增長主要受第三代製冷劑自2024年起按配額生產,產品售價上漲,毛利率上升。

23 年全年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3.69/1.84/1.13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4.86%/-38.81%/-57.82%。營收增長主要受公司新建生產裝置逐步建成與達產,產銷量規模不斷擴大引致。

分產品來看,2023 年公司氟碳化學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化工原料分別實現營收23.58/13.47/5.46 億元, 同比變動-3.75%/+58.66%/+33.11%;分別實現生產量20.34/3.87/44.08 萬噸,同比變動+10.53%/+113.91%/+107.22% ; 分別實現銷售量11.35/2.75/21.14 萬噸,同比變動+18.71%/+163.20%/+114.67%。含氟高分子材料營收增長主要是邵武永和HFP、FEP 新建裝置陸續投產,以及內蒙古和HFP 擴建、VDF 裝置投產引致;化工原料營收增長主要系邵武永和氯化鈣裝置建成投產、會昌永和甲烷氯化物銷售業務自2023 年度納入合併報表。

聚焦含氟高分子材料與環保氟碳化學品,在建及規劃項目穩步推進公司擁有自主螢石資源(3 個採礦權、2 個探礦權),無水氫氟酸年產能13.50 萬噸,甲烷氯化物和一氯甲烷年產能共計19.7 萬噸,氟碳化學品單質年產能19 萬噸,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單體年產能6.78 萬噸,主要產品品質和產能規模國內領先;公司本部及內蒙永和擁有年混配、分裝9.72 萬噸單質製冷劑、混合製冷劑的生產能力。

同時,公司在建產能包括8 萬噸/年氫氟酸、超過4 萬噸/年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4.30 萬噸/年第四代製冷劑。2023年,邵武永和1 萬噸/年HFP、0.75 萬噸/年FEP、1 萬噸/年PTFE、0.05 萬噸/年PPVE、0.5 萬噸/年PVDF 和0.3萬噸/年HFPO,內蒙永和0.7 萬噸/年VDF 等陸續投入試生產;邵武永和3 萬噸/年一氯甲烷、6 萬噸/年氯化鈣順利投產,實現了消耗副產鹽酸的有效再利用。

注重科技開發,支撐公司長期發展

公司始終把研發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氟新材料開發、節能降耗、資源循環利用等重點領域,在豐富發展原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研發儲備項目工作;強化研產銷一體化及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重點開展研發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做到以市場爲中心、以滿足客戶需求爲出發點、以技術爲支撐、以效益爲目標,提升產品盈利水平。報告期內,公司已成功實現PPVE、HFPO 的產業化,開展了六氟環氧丙烷低聚物及衍生物的開發、催化單體的合成、第四代製冷劑的研究、PVDF 開發、混配環保製冷劑的開發等。2023 年度,公司新增授權專利5 項,其中發明專利4 項、實用新型1 項。

盈利預測與估值:預計公司2024 年-2026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0 億、7.7 億和9.1 億,EPS 分別爲1.58 元、2.02元和2.40 元,PE 分別爲16.0X、12.5X、10.5X。

風險提示:(1)行業週期性波動風險:受上游原材料供應、下游產品市場需求、產品生產能力、環保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氟化工行業近年來經歷了較爲明顯的週期性變化。若未來由於行業週期性波動導致行業下行,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影響。(2)重要原材料價格上行風險:在碳達峯、碳中和政策預期下,不排除我國會進一步出臺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政策,疊加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引發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行,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3)技術研發及新產品替代風險:如果未來公司在向規模化、精細化、系列化的方向發展時,未能在產品的技術研發上跟上行業的步伐,或公司第四代製冷劑建設進度不及預期或出現其他替代產品,可能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4)產業政策調整風險:公司主要從事氟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國家產業政策變動會影響到公司的生產和經營。若未來我國對HFCs 削減方案進行調整,可能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