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成都先导:继续推进“AI制药” 建成迭代式“设计-合成-测试-分析” 平台|直击业绩会

成都先導:繼續推進“AI製藥” 建成迭代式“設計-合成-測試-分析” 平台|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 ·  05/16 20:49

①針對投資者問及公司在“AI製藥”方面的規劃,成都先導董事長、總經理李進表示,公司2023自主設計並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化合物合成平台。 ②除市場關心的“AI製藥”外,李進表示成都先導會繼續推進DEL技術的拓展應用,針對客戶需求推出“DEL For”和“DEL Plus”系列。

《科創板日報》5月16日訊(記者 黃修眉) “我們將繼續積極推進‘DEL+AI’在新藥發現與優化方面的項目研發及能力建設,公司2023年自主設計並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化合物合成平台。”針對多位投資者問及公司在“AI+醫藥”方面有何規劃時,成都先導董事長、總經理李進在今日(5月16日)舉行的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成都先導是一家聚焦於小分子及核酸新藥的CRO企業,擁有四大核心技術平台,包括:DEL技術平台(合成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基於分子片段和三維結構信息的藥物設計平台(FBDD/SBDD)、寡聚核酸新藥研發平台(STO)、靶向蛋白降解平台(TPD)。

在今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針對投資者有關公司四大平台業績表現的問題,李進表示,四個核心技術平台2023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爲:DEL技術平台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25.45%;基於分子片段和三維結構信息的藥物設計平台(FBDD/SBDD)收入9177.83萬元,同比降低11.13%。

寡聚核酸新藥研發平台(STO)收入3437.78萬元,同比降低10.62%,剔除小核酸自研管線轉讓的收入,2023年STO的服務收入同比實現了增長60.16%;靶向蛋白降解平台(TPD)收入1852.50萬元,同比增加111.85%。

李進也提到,今年一季度,成都先導實現營收1.07億元,同比增長54.35%;實現歸母淨利潤1394.00萬元,扣非歸母淨利潤819.42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淨利潤指標均實現由負轉正。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業績說明會上,多位投資者發問成都先導在“AI製藥”領域的進展,以及該公司在越發激烈的“AI製藥”競爭格局下,公司擁有的競爭優勢。

‘DEL+AI’方面,結合在公司內部搭建高通量化學合成和高通量化合物檢測平台,旨在通過建設迭代式的‘設計-合成-測試-分析’(DMTA)循環模式,以加速臨床前候選藥物發現及優化過程。”李進稱,“該平台與其他採用傳統的化合物優化方法的企業,以及採集互聯網和文獻數據訓練的AI相比,不同點在於應用了DEL在新分子構建和發現上的優勢。”

“目前成都先導已有超53類靶點類型、接近400個DEL篩選項目的真實驗數據,這些數據在公域無法獲得。這些數據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均爲在標準流程下產生的高質量實驗數據;實驗數據不依賴於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篩選靶點均爲藥物行業在研靶點,並且多樣性豐富。”李進一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市場關心的“AI製藥”外,李進表示成都先導會繼續推進DEL技術的拓展應用,即針對客戶應用需求推出“DEL For”系列和“DEL Plus”系列。

其中,DEL For Protein Degradation(DEL For 蛋白降解劑開發)聚焦目標蛋白和E3連接酶配體的發現,獲得高活性和選擇性的配體,雙靶點篩選實現PROTAC分子的優化以及分子膠的發現;“DEL Plus”則包括DEL+Protein、DEL+Assay、DEL+AI/ML(機器學習)等爲合作伙伴在蛋白獲取、化合物評價、篩選分子擴展等領域提供無縫連接。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今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還是近日來該公司的投資者互動平台上,投資者最爲關注的另外一大焦點,則是成都先導“是否涉足合成生物業務”。

李進對此回應稱,“合成生物學及技術方面涉及的內容較寬,作爲單獨板塊,公司目前保持持續關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些具體方法,例如重組蛋白表達、生物轉化酶用於化合物結構改變等,是生物醫藥行業常規技術,我們也有使用。”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