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国内首单TLAC非资本债券获超额认购,未来会替代“二永债”吗?

國內首單TLAC非資本債券獲超額認購,未來會替代“二永債”嗎?

銀柿財經 ·  05/16 14:55

醞釀多時的國內TLAC非資本債券終於要迎來首單落地。

5月16日,工商銀行(601398.SH)公佈了2024年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第一期)的認購結果。品種一4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的實際發行規模爲300億元,較計劃增發了100億元;品種二6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的債券發行規模爲100億元,與計劃持平。

從發行結果來看,4年期品種增發100億元意味着市場對於這一創新工具還是有一定的認可度。工商銀行5月14發佈的《申購區間與申購提示性說明》顯示,只有當市場申購量是計劃發行量的1.4倍及以上時,發行人才有權選擇行使對應品種超額增發權,增發合計不超過100億元的規模。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第一期)申購區間與申購提示性說明

而4年期2.25%、6年期2.35%的發行利率也與市場此前的預期大致相當,要低於銀行用以補充資本的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合稱“二永債”)。首單TLAC非資本債券的“試水”成功將對國內債券市場結構產生怎樣影響?未來是否會逐步取代“二永債”成爲銀行的主力資本補充渠道呢?

TLAC考覈時點將至

雖然國內首單TLAC非資本債券獲得了超額認購,但對於國內債券市場而言,這其實是個新鮮概念。在工商銀行之前,境內尚無發行先例。因此在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披露第一期發行計劃時,“試水”意圖較爲明顯。

5月11日和5月13日,工商銀行相繼發佈TLAC非資本債券(第一期)發行公告、募集說明書等,兩家銀行本期債券基本發行規模均爲300億元,與各自披露的不超過600億元、不超過1500億元的整體發行計劃相比,規模並不大。

不過這一工具在國外市場已經相對成熟,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即能夠在金融市場中承擔關鍵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徵的銀行用以實現TLAC達標的重要工具之一

何謂TLAC?通俗來講,就是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處置階段時,可以通過減記或轉股等方式吸收損失的資本和債務工具的總和,也即銀行的“內部紓困”能力。

而之所以會有TLAC考覈,是國際監管機構爲有效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提出的金融機構在陷入危機時能夠通過“內部紓困”的方式實現自我救助。2015年底,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發佈TLAC國際監管規則,要求G-SIBs在保有監管資本以外,持有更多的具有次級屬性的債務工具,爲銀行抵禦風險準備更厚的緩衝墊。

此後,美國、歐盟、英國、瑞士、日本等國正式對外發布TLAC最終實施方案並已達標,而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成了其達標的重要手段。中金公司此前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25日,全球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存量規模爲2.41萬億美元,存續體量明顯超過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發行期限多爲5年以上的較長期限。

“中國版TLAC”規則的落地則是要追溯至2021年12月。央行會同原銀保監會、財政部制定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中規定,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加權比率——即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於1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於18%。

這意味着除了在2023年11月才首次入選G-SIBs的交通銀行外,其餘四家在此前就已入選的國有四大行——中國銀行(601988.SH)、工商銀行、農業銀行(601288.SH)建設銀行(601939.SH),都將在2025年1月1日迎來第一階段的考覈。

而根據浙商證券的測算,五大行均面臨着不同程度的TLAC資本缺口,其中農業銀行的缺口最大,爲6388.69億元,缺口最小的工商銀行也有2217.75億元。各大行補充資本的需求呼之欲出。

爲何選擇發行TLAC非資本債?

關於資本補充的方式,《管理辦法》中明確,TLAC合格工具的類別既包括普通股、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券等資本工具,也包括非資本TLAC債務工具。

不過,今年五大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TLAC非資本債券這一創新型工具來滿足TLAC達標要求。今年1月以來,中、農、工、交、建五大行相繼拋出TLAC非資本債發行計劃,擬發行規模分別不超過1500億元、500億元、600億元、1300億元、500億元,合計不超過4400億元。

之所以選擇嘗試這一品種,是因爲相較於主流的二級資本債、永續債,TLAC非資本債券的優勢較爲明顯。惠譽博華金融機構部高級分析師李沄橋此前分析稱,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發行成本預計將低於二級資本債等傳統資本工具,如果單純從完成TLAC指標的角度來看,前者更能節約銀行成本。理論上說,當G-SIBs進入處置階段時,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的減記或轉股順序在二級資本債吸收損失之後,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風險相對較低

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的發行公告中也明確提到,該債券本金的清償順序和利息支付順序均在發行人的受保存款等除外負債之後,排在股權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工具、混合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工具等其他各級別合格資本工具之前。

從工商銀行公佈的最終發行利率來看,TLAC非資本債相較於二級資本工具和其他一級資本工具更低的違約風險似乎已經反映在票面利率中。而從超額認購的結構來看,市場對於這一產品給予了一定的認可度,這也爲後續其他銀行的陸續發行奠定了基礎。

會對“二永債”形成擠出效應嗎?

值得一提的是,TLAC非資本債和目前主流的二級資本債或有着相似的持有機構結構,都是以銀行自營和銀行理財爲主

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薛慧如分析認爲,目前商業銀行自營、銀行理財分別持有30%以及25%的二級資本債,是二級資本債最主要的投資人,其他的主要投資人還包括基金、保險公司等。在TLAC債券方面,同樣是銀行自營和銀行理財將成爲主要投資者,尤以國有大行、股份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爲主。但對於中小銀行而言,特別是那些本身資本已經較爲薄弱的中小銀行,持有動機不強。

不少分析人士預計,未來國內五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TLAC債券的發行數量和規模上會逐漸增加。那麼相近的購買主體是否意味着TLAC非資本債券會對銀行的“二永債”形成擠出效應呢?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徐雯超此前分析稱,通常國際上TLAC債的發行成本介於普通金融債和二級資本債之間,因此在國內G-SIBs逐步推出TLAC債之後,從成本方面考量,可能會逐漸減少“二永債”的發行。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鍾輝勇也持有相同觀點,認爲對於同一家銀行的債券發行而言,會有一定的“擠出”效應。但對於整個債券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短期內並不會對中小銀行的“二永債”發行構成影響。

而對於國有大行自身而言,“二永債”後續將在多大程度上被TLAC債擠出,還要看其資本充足情況,而影響大行資本充足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資本新規的最終影響、後續大行的擴表節奏以及盈利能力對內生資本的影響等,徐雯超指出。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