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龙源电力副总经理李星运:能源迭代卷起千层浪 企业“大浪淘沙,不进则退”|财专访

龍源電力副總經理李星運:能源迭代捲起千層浪 企業“大浪淘沙,不進則退”|財專訪

財聯社 ·  05/16 14:20

①龍源電力已在內蒙古、甘肅、吉林等地推進綠電製取氫、氨、醇項目,其中推進較快的首批項目將會在今年具備全面開工條件; ②李星運透露,目前對綠醇正式項目的短期規劃產能爲20萬噸/年; ③李星運表示,當前生產出的綠醇主要供應航運業,船用燃料市場存在溢價的期待空間。

財聯社5月16日訊(記者 胡皓瓊)航運業脫碳,也給能源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全球第二大班輪公司馬士基爲實現其航運脫碳目標,近年來在中國市場持續“搜尋”綠色甲醇來源。今年4月,馬士基同龍源電力(001289.SZ,00916.HK)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有意願針對綠色電力、綠色燃料和相應的區域及國際法規等領域尋求合作。

龍源電力董事長唐堅在前述合作簽約儀式上表示,公司也密切關注並推動新能源綠色化工產業鏈發展,積極探索將清潔能源與航運領域耦合,在支持全球脫碳減排事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

“此次龍源電力與馬士基簽署的是意向性協議,尚未涉及具體項目。”龍源電力副總經理李星運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但目前公司已經在內蒙古、甘肅、吉林等地推進綠電製取氫、氨、醇項目,其中推進較快的首批項目將會在今年具備全面開工條件,預計2025年進入建設期,2026年實現量產並同步開啓綠色認證工作,確保與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正式生效時間同步。

據李星運透露,國能集團旗下航運公司的首艘甲醇動力船也將於近期下水,公司計劃提供首批次綠色甲醇,供該船使用。依託此機遇計劃配套建設的綠醇項目近期正在完善設計方案,力爭今年底或明年初動工。目前對正式項目的短期規劃產能爲20萬噸/年。綠氨產能正在根據下游市場需求情況調整優化。

image

船用市場是綠醇主要銷路

挪威船級社(DNV)向財聯社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4月,共有23艘替代燃料船的新訂單。其中12艘甲醇燃料船,佔最大比重,超過液化天然氣燃料船訂單量(7份新訂單),氨燃料船舶新增了4艘訂單。今年來,甲醇燃料船訂單數量也最多,新訂單總數爲47個,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

從訂單情況來看,新訂單市場越來越多轉向替代燃料船舶,油輪領域的新訂單顯著增加。船東對氨燃料船的投資也在增加。

“當前生產出的綠醇主要是向航運業供應,其他方面的需求還在探索中,且船用燃料市場存在溢價的期待空間。但這也是循序漸進的,目前船用綠色燃料需求量還未起勢,大量的能源公司已開始佈局綠色甲醇產業,考慮到未來綠醇產能與需求可能不匹配,項目產能的提升也需要穩妥推進。”李星運坦言,“我們不希望項目一投產就虧損。”

對綠醇、綠氨短期的產能規劃,以及應用場景,生產成本及市場價格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正常來說,綠色甲醇價格要比灰色甲醇至少高一倍。只要價格降低,對綠醇的需求就會進一步釋放。”李星運表示:“未來綠色燃料市場的定價形成機制也有待健全。”

當前價格高位的主要原因,李星運舉例道,比如綠色甲醇的生產成本方面,主要受到制氫成本、生物質收儲成本等因素的影響。綠氫生產,約70%的成本是電費成本。目前新能源發電成本正逐年下降,主要受益於設備價格快速下降,但是隨着風電主機和光伏組件價格降低,設備廠家盈利水平普遍偏低,除非新技術出現,成本繼續下降的空間不大。且電解槽相關設備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鏈,設備價格雖有下降但仍處於高位,此外也不排除未來上游市場存在波動的可能性。

生物質來源方面,可以預計隨着國內綠色甲醇項目逐漸增多,秸稈、稻殼等生物質原料價格將會上漲,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綠色甲醇成本降低。

相比之下,氨的來源獲取相對簡單,空氣中氮氣比例高達78%,不會受制於生物質的收購價格。綠氫制氨路徑,目前市場不少企業都在小規模嘗試,且有計劃佈局相關項目,但其產業鏈尚未形成。

總的來說,李星運認爲,當前綠色甲醇、綠氨、綠色航煤等新能源的發展,都處於“黎明前的黑暗”。“隨着風電光伏行業發展,一些‘敢於吃螃蟹’的企業有所突破後,產業鏈會逐漸地壯大健全。同時,中國企業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望推動相關設備的價格進一步下調,能源公司也能從中獲得盈利空間。”

能源快速迭代,“大浪淘沙,不進則退”

從船用燃料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不難發現,從LNG到綠色甲醇、綠氨,能源燃料的迭代時間愈發緊湊。

在李星運看來,未來能源燃料的迭代速度還會越來越快。“一個技術路線會造就一個頭部企業,3—5年後,新的技術路線下,又會產生新的頭部企業,市場更新快速迭代,就是‘大浪淘沙,不進則退’。”

中國能源綠色轉型結構調整有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堅持“先立後破,而不能未立先破”。在新能源“先立”而火電“未破”的時間段,新能源的波動性導致其滿發將產生大量的棄風棄光,限電率快速攀升,交易電價持續下降。爲提高新能源發電量轉換利用率,提升新能源企業收益水平,綠氫、綠醇、綠氨等綠色化工也是實現“先立後破”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單從綠醇、綠氨等能源燃料的發展空間來看,其市場前景無疑是光明的,但市場的成熟仍需時日。

據李星運介紹,從技術角度看,儘管綠色甲醇和綠氨的生產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然存在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技術研發和優化。此外,政策支持和國內國際標準的互認也是推動市場成熟的關鍵因素。目前,各國在綠色能源政策上存在差異,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互認也需要時間和努力。

對於公司而言,看待綠醇綠氨市場的發展空間需要綜合考慮長短期因素。短期內,雖然市場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但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推動,綠色甲醇和綠氨的應用領域將會逐步擴大,爲公司帶來一定的商業機會。長期來看,隨着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環保要求的提高,綠色甲醇和綠氨市場有望實現快速增長,成爲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隨着綠色甲醇和綠氨市場的不斷擴大,入局者的增多確實可能會導致價格上的競爭。對此,李星運表示,這也將推動各公司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同時,政府政策和市場需求也將對價格產生重要影響。

總的來說,綠色甲醇和綠氨的生產成本在未來有望持續下降,具體的下降幅度和速度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隨着市場的不斷髮展和技術的進步,價格競爭可能會加劇,但這也將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光伏、風電將是未來主導的清潔能源

“大力發展新能源,既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內在需求。”李星運表示,從技術成熟度、產業條件等方面判斷,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清潔能源仍將以風電、光伏爲主,生物質能、地熱能、光熱及海洋能等多種能源形式並存。而綠色氫能作爲由綠電轉化而來的三次能源,也將會在冶金、化工、交通等用能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image

(龍源電力安全生產運營監控中心遠程顯示的各地風電、光伏等項目情況,財聯社記者攝)

據其介紹,截至一季度末,風電和光伏合計裝機容量已佔我國全部裝機規模的37.3%,已經成爲增量主體。經過多年發展,風電和光伏產業鏈成熟度較高,特別是光伏產業已佔據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製造成本仍處在下降區間。短期內很難有其他能源類型能夠替代風電和光伏成爲增長主力。

對於其他清潔能源類型來說,可以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用能需求不同,因地制宜發展。例如西南地熱能豐富區域,可考慮採用地熱能發電或供暖;西北光照資源豐富區域,可考慮在大基地中搭配光熱發電等。

綠色氫基化工產業的應用則將更多體現在交通領域,包括公路、鐵路、航運、航空等領域,這是個巨大的增量市場,其需求會隨着交通領域用能結構的調整而逐漸增大。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