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刚上市就业绩变脸!这家保荐券商挨罚

剛上市就業績變臉!這家保薦券商挨罰

券商中國 ·  05/11 14:04

次新股業績變臉,保薦機構可能難逃被罰。

5月10日,浙江證監局披露的一則罰單顯示,國信證券去年成功保薦上市的利爾達卻“業績變臉”,2023年扣非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近2000萬元。爲此,證監局對國信證券及兩名簽字保代出具警示函。

據悉,利爾達在年報中解釋,宏觀經濟下行,客戶需求減弱導致產品業績下滑有關,同時存貨較多計提的跌價損失增加及管理費用增長也導致淨利潤減少。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A股新上市的313家企業中,有超過六成上市當年即業績下滑,其中有45家扣非淨利潤“腰斬”以上。包括上述利爾達在內的5家上市公司上市當年就由盈轉虧。有業內人士認爲,業績下滑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宏觀經濟變化、國內外形勢複雜等因素導致的市場需求減少,是重要因素之一。

上市當年即虧損

根據5月10日浙江證監局公示的罰單,利爾達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爲虧損1831.71萬元。

這家公司在2023年2月17日在北交所上市,上述數據意味着公司上市當年即虧損,且該IPO項目選取的上市標準含淨利潤標準。

根據利爾達當年招股書及年報,利爾達主營業務爲 IC 增值分銷業務和物聯網模塊及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2020年、2021、2022年扣非淨利潤依次爲2316.12萬元、4358.69萬元、1.70億元、9150萬元。在此背景下,2023年上市當年扣非淨利潤由盈轉虧,備受市場關注。

利爾達解釋稱,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宏觀經濟整體下行,客戶需求減弱導致產品業績和毛利率出現不同層度下滑,同時因存貨較多計提的跌價損失增加以及管理費用有所增長,最終導致淨利潤的減少。

浙江證監局表示,決定對保薦機構國信證券及IPO項目的兩名簽字保代劉洪志、朱星晨分別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要求國信證券應認真吸取教訓,勤勉盡責開展工作、切實履行保薦職責,並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同日,浙江證監局也披露對利爾達的罰單。該上市公司還存在業績預告和實際業績截然不同的情況,從最初預告盈利到後來修正爲虧損。

具體來看,監管發現,利爾達在2月披露業績快報的時候,預計2023 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662.44 萬元。然而在4月23日發佈修正公告,稱修正後預計 2023 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601.60 萬元。最終根據2023年年報,公司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601.60 萬元。

在浙江證監局看來,利爾達業績快報、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不及時。此外,利爾達《2023 年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相關內容存在前後矛盾的情況。爲此,浙江證監局對利爾達、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分別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2023年逾六成新上市企業扣非淨利潤下滑

除了上述次利爾達外,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23年新上市的企業中有少數次新股同樣業績難看。

根據記者統計,2023年全A市場共有313家企業新上市,其中有192家企業上市當年即出現業績下滑,佔比達到61.34%。進一步來看,有45家新上市公司2023年業績“腰斬”,下滑超過50%。

在業績斷崖下滑的次新股中,有5家新上市公司由盈轉虧。除了前述的利爾達以外,還有創業板企業格力博2023年扣非淨利潤虧損4.28億元,上一年度盈利2.21億元;北交所企業安達科技虧損6.34億元,上一年度盈利8.16億元;科創板企業九州一軌虧損744.76萬元,上一年度盈利6121.19萬元;創業板企業北方長龍虧損711.08萬元,上一年度盈利7780.14萬元。

有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認爲,次新股業績下滑有多方面的因素。有的IPO企業基本面一般,容易受到國內外複雜經濟形勢的影響,因市場需求減少而導致業績下滑;也有的IPO企業所屬行業政策產生較大變化。此外,不排除個別券商推薦的IPO企業確有瑕疵。

這也是近期交易所修訂上市門檻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悉,此前主板、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存在不適應性,主要是財務指標偏低,部分申報企業利潤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偏弱,上市後業績容易出現較大波動。

今年4月“新國九條”出臺後,多個上市板提高部分上市財務指標,以增強主板企業的穩定回報能力,以及突出創業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性。

責任編輯:許艾倫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