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改制的完成,搖身一變成爲中資商業銀行的廈門國際銀行依託“以內地爲主體、以港澳爲兩翼”的戰略佈局優勢,在不斷適應行業發展趨勢中穩步前行。
邁上萬億資產規模層級後,廈門國際銀行本應繼續夯實質量底座、優化業務結構、積蓄髮展動能,但其近年來的表現卻如同被按下了“暫停鍵”。在2023年的重要財務指標中,該行僅有資產規模繼續上升,經營質量與效益均出現了回退。
不僅如此,廈門國際銀行已連續三年處在“分紅卡殼”的怪圈中,投資者對此頗有微詞。行業價值、用戶價值和市場價值口碑的下滑,對於謀求上市近17年未果的廈門國際銀行而言,無不是其備戰IPO途中的劫數。
一、萬億城商行,緣何“上市難”?
自1985年成立以來,廈門國際銀行便頭頂多個光環,不僅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第一家成立即擁有港澳附屬機構的銀行,還獲得了多家外資股東入股,成爲第一家引入國際金融組織及發達國家戰略投資者的商業銀行。
2013年,廈門國際銀行完成改制,正式投身於中資城商行大軍;八年後,該行的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大關,進入“萬億銀行俱樂部”。截至2023年末,廈門國際銀行的資產總額爲1.12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2.97%。
但時至今日,廈門國際銀行仍未登陸資本市場,也是萬億規模城商行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銀行。貝多財經了解到,廈門國際銀行已錨定上市目標多年,早在2007年便提出IPO計劃,最終因股權結構不滿足城商行相關上市要求而被擱置。
在兩度增資擴股並改制後, 廈門銀行 又於2015年發佈公告稱,爲加快推進在A股市場IPO的各項準備,根據股東大會及董事會的授權,決定廣爲徵集有意向合作的上市相關中介機構,但此次上市進程依舊未能落到實處。
時間來到2022年6月29日,上市計劃屢次折戟的廈門國際銀行另闢蹊徑,推動其全資子公司廈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廈門國際投資”)向港交所遞表,上市募資將主要用於強化境內外附屬機構的資本基礎。
彼時證券研報在報道中稱,推動子公司在港上市並不意味着母行放棄A股上市。根據廈門國際銀行新一輪的五年戰略規劃,該行將圍繞國際化與 金融科技 兩大領域打造高質量發展特色及差異化優勢,全力實現上市。
二、業績“掉隊”,收益不振
不過,目前廈門國際投資並未成功在港股敲鐘。而2023年的業績“答卷”,或將給正在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的廈門國際銀行的IPO之夢增添更多的不確定性。
廈門國際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25.13億元,較2022年的171.28億元下滑26.94%,其中利息淨收入由2022年的127.31億元降至77.15億元,降幅達39.39%。
對於利息淨收入的大幅收窄,廈門國際銀行將其歸因於人民幣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及其主動採取防禦策略、收緊風險偏好、優化存款結構,加大減費讓利力度。該行認爲,此舉有利於提升未來長期扣除風險後的盈利水平。
在防禦性策略影響下,廈門國際銀行利潤端的表現也難言合格。該行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爲8.79億元,較2022年的47.21億元大幅減少81.39%,近乎“膝斬”;扣非後淨利潤爲8.95億元,較2022年的47.27億元亦驟降81.06%。
相比之下,與廈門國際銀行同處城商行賽道、總資產趨近的 成都銀行 、 長沙銀行 2023年的收入分別爲217.02億元、248.0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16.71億元、74.63億元。
無論是業績規模還是效益,廈門國際銀行都已在同級中“掉隊”。
再看衡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資產收益率,廈門國際銀行2022年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爲0.56%,而一年後僅剩0.09%;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更是由2021年的7.78%降至2022年的7.11%,並進一步下滑至2023年的1.13%,堪稱“斷崖式”下跌。
不僅如此,廈門國際銀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由正轉負至-158.86億元。該行解釋稱,此情況主要是由於其同業往來資金與發行同業存單獲得資金,在經營性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不同項目之間的變動導致,資金總量保持不變。
三、不良抬頭,風控薄弱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廈門國際銀行面臨的不僅是業績承壓,還有資產質量這一待解的“燃眉之急”。
整理往年業績可知,廈門國際銀行2022年以前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左右,2022年上升0.20個百分點至0.26%。而截至2023年末,廈門國際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123.33億元,同比增長59.16%;不良貸款率爲1.96%,猛增0.70個百分點。
逾期貸款方面,雖然廈門國際銀行逾期90天以上與不良貸款的比值降至75.86%,但該行的逾期貸款總量仍呈上升態勢,由2022年末的167億元增長4.68%至174.81億元,主要是因逾期90天至一年貸款規模的明顯上升,增幅達38.86%。
與不良、逾期規模上升相對的,是廈門國際銀行日漸走低的撥備覆蓋率。該行的撥備覆蓋率由2020年末的223.27%驟降至2023年末的155.64%,短短四年便收窄67.63%,已逼近城商行撥備覆蓋率150%的監管紅線。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城商行截至2023年末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爲1.75%,撥備覆蓋率爲194.94%。以此作爲衡量尺度可知,廈門國際銀行的經營質量與風險抵補能力也遠不及行業平均。
風控隱憂下,廈門國際銀行的內控問題也愈發顯著。據不完全統計,該行在2023年內屢次被監管部門處罰,累計被罰金額超3000萬元,其中貸款管理問題尤爲突出,甚至涉及到千萬罰單。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廈門國際銀行董事長王曉健也曾遭到處罰。2023年5月,原銀保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時任廈門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王曉健)對該行違規處置違約債券負主要責任,被罰款10萬元。
同日,銀保監會披露罰單顯示,廈門國際銀行及相關責任人因存在“21項”違法違規行爲,於2022年6月28日收到銀保監會廈門監管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5.7萬元,並被處以罰款約1381.5萬元,合計被罰沒接近2000萬元。
此前的2023年2月,廈門國際銀行還因“十二宗罪”被原北京銀保監局罰款810萬元。
四、三年分紅,紙上談兵
作爲一家依靠老股東股權轉讓、增資擴股降低外資股東持股比例,從而實現改制的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的股東回饋政策一直是外界關注的重點。在年報中,該行亦屢次強調其實行利潤分配方案的穩健性和嚴格性。
但貝多財經發現,廈門國際銀行直至2022年末,才根據2018年度股東大會的決議執行了分紅。以截至2018年末的總股數爲基數,按照當年歸母淨利潤的30%進行利潤分配,該行合計現金分紅金額爲14.72億元。
不僅如此,廈門國際銀行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本應向股東支付的分紅款項,也似乎未能到位。截至2023年末, 華麗家族 股份有限公司(SH:600503,下稱“華麗家族”)是該行的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87%。
華麗家族於2023年12月末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上海金疊 房地產 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金疊房產”)目前合計持有廈門國際銀行3.40%的股權,按照該行2022年的利潤分配方案,該公司及子公司已獲得現金紅利1603萬元。
但有來自華麗家族的投資者發現,該公司及其子公司近年來僅披露了廈門國際銀行2018年和2023年的分紅款項,隻字不提中間三年的分紅情況。基於此,投資者就分紅金額、分紅到賬情況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公開詢問。
對此,華麗家族表示,其2019年至2021年分別可收到分配紅利約爲5900萬元、1560萬元和2946萬元,合計約1.04億元。上述利潤分配方案均已通過相關年度廈門國際銀行的股東大會,但具體實施須經銀行監管部門的審批覈準。
截至目前,華麗家族仍未披露關於廈門國際銀行2019年至2021年利潤分配的相關公告,也就是說後者至今仍未落實對應年份的分紅款項。重重壓力下,廈門國際銀行財務狀況與經營戰略的健康性與可持續性也遭到了外界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