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芯片女王苏姿丰与她的半壁AI江山

TechWeb ·  May 11 10:02

如果要问英伟达目前在AI硬件市场上最大的对手是谁,答案无疑是AMD(超微半导体公司)。

在AI狂热的浪潮下,二者被称为“AI两大妖股”。AMD涨势之凶猛,在短短八年股价翻了超过一百倍,可以说是高歌猛进。而让AMD实现濒临破产到市值巅峰的涅槃重生,书写了硅谷传奇的人——则是AMD如今的董事长暨CEO苏姿丰。

《财富》杂志评选的五百大企业中,女性首席执行官不到10%,在电子工程领域,长期以来更是男女比例失衡。走进男性为主导的芯片战场,遇到过无数人的质疑,苏姿丰却杀出血路成为行业内的标志性人物,成为世界薪资第一的女性CEO。

带领AMD在成立50年后重回巅峰,市值近乎是老对手英特尔的两倍,与黄仁勋同为华人操盘手,更是未来黄仁勋AI王冠最强劲的挑战者,以一己之力成为AI浪潮的半壁江山,苏姿丰凭什么?

和男性奔向同一战场

苏姿丰是名副其实的技术精英。

“我看到许多MIT的PHD在为哈佛的MBA工作,这毫无道理。我立志不再为哈佛MBA工作,因为我了解科技,而那些人不懂。”在麻省理工毕业典礼时,苏姿丰对台下的美国顶尖学生们说出了这番话。

1969年,苏姿丰出生于中国台湾,3岁跟随家庭移民美国。17岁时,苏姿丰就进入麻省理工学习电机工程,25岁就拿到麻省理工MTI博士学位。

统计数据显示,当时的美国学生从本科到博士平均需要花十年时间。苏姿丰在采访中表示:“我选择学习电机工程,是因为那时这就是我认为最难的事。”

在这段求学过程中,苏姿丰发现自己爱上了半导体。

如此微小的东西,却实实在在地触及着生活里的每一个面向。毕业后,苏姿丰先后在德州仪器IBM的和飞思卡尔半导体等大公司就职。她在IBM担任研发主管和CEO特助,是其中华人最高的职位,并开创了用铜连接计算机芯片的新方法,促进芯片速度提升20%。

除了科技研发领域的创新,苏姿丰在IBM学习的还有管理和公关能力。在苏姿丰掌管IBM的游戏芯片部门后,与索尼和东芝合作,设计出了Cell微处理器,并被应用在PS3的游戏主机中,苏姿丰被业界称为“游戏女王”,在视频游戏站稳了脚跟。

2007年,名声大噪的苏姿丰被飞思卡尔半导体邀请加入,成为半导体的首席技术官。加入飞思卡尔后,技术战略的领导力方面再次取得亮眼成绩,强大的公关能力让她在谈判桌上签下索尼和亚马逊两大客户,推出了Kindle使用的微型处理器,还协助公司完成了公开募股。

正如最初选择电机工程时的想法,苏姿丰并未止步于眼前的成就,转头便作出了令世人不解之举——加入陷入严重经营危机的AMD。

“苏妈”诞生在绝路

“当我加入AMD时,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加入AMD?但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为何不加入。”这是苏姿丰面对疑问给出的回答。她对自己的定义是,可以不必是最聪明的人,但必须是解决问题的人。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为苏姿丰在AMD临危受命的真实写照。

彼时,AMD正处在公司的至暗时刻,账户上背负着22亿美元的债务,CPU的市场份额狂跌三分之二以上,股价落至十分之一。在此情况下,公司四分之一的员工被裁,核心工程师跳槽至英伟达、英特尔、三星等公司,一届接一届的CEO高层变动将公司内部的捉襟见肘显露无疑。

当苏姿丰以高级副总裁的身份空降时,自然也无人看好。

美国投资机构在苏姿丰上任后发布公司分析,称AMD在五年后必然破产。在这样的的情况下,苏姿丰也做出了近乎孤注一掷,却又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全力投入Zen架构的开发。

在公司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苏姿丰首先无限期关闭了公司的其他项目,将所有的资源和人力都倾注在研发上。面对AMD股价持续下跌,公司股东和管理层非议不断的压力,苏姿丰请回两位业界元老大咖,并亲自掌握研制进度,力求为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实验室中走出,苏姿丰举着基于Zen架构的第一代锐龙处理器登上发布会,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了女性科技者的锐气。

此代处理器的性能比之前的产品提高了52%,随后第二代锐龙性能更直逼英特尔,价格却只有英特尔的一半。

2023年再次站在新品发布台上的苏姿丰重磅推出AMD第四代霄龙处理器,性能已经达到英特尔的1.8倍,几乎全方位将其甩在身后,成为全世界游戏者口中的“苏妈”。

优质的产品对半导体公司而言从来都是生存和转型的关键,加之往前积累的公关能力,巨头公司如索尼、微软纷纷与AMD展开深度合作,AMD成为Xbox和PS4等游戏主机的重要芯片合作伙伴,AMD得以起死回生。

果断力、产品力、说服力,一系列举措让AMD的市值超过了老对手英特尔。

在网友一众“AMD YES!”的呼声中,苏姿丰手里那枚四四方方的黑色芯片无疑比无名指的十克拉钻戒更加闪耀。

AI革命时代不能忽视女性力量

随着AI的爆炸生长,AI芯片需求不可谓不是21世纪的金矿。

带领AMD翻过英特尔的大山后,苏姿丰发现自己已经在战略上落后了英伟达。当AMD将注意力几乎都放在处理器上时,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将不再是半导体公司,而是一家AI计算公司。面对公司自身困境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苏姿丰只得暂且观望,只不过结束苦战再投向AI时,英伟达已经成为了时下的最大赢家。

AI大模型狂热的崛起速度离不开高性能、高算力的硬件支持,以ChatGPT等AI人工智能为例,其AI算法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计算量非常庞大。对电脑来说,最重要的两个芯片一个是CPU(中央处理器),一个是GPU(图形处理器)。目前,基于CPU的传统计算架构已经无法再充分满足HPC(人工智能高性能并行计算)的要求,GPU则能够并行处理大量的计算任务,成为AI发展的关键,也是如同“心脏”一般的存在。

在市场占有率上,作为“千年老二”的AMD在CPU上比不过英特尔,GPU落后于英伟达,却在两个领域都始终紧跟在第一梯队的玩家,未曾掩饰过随时超越的野心。要知道,对于芯片产业而言,从来没有坐享其成吃老本的说法,只有不断更新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在芯片竞技场内也总是呈现短兵相接交锋不断的光景。

近几年,英伟达的发展可以说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为了对抗这一压力,苏姿丰除研发外还采取了战略合作和市场拓展的方法,以谋求AMD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的扩大。其中,也包括2022年AMD以高达50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完成了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苏姿丰正式进军AI战场的标志。

被AMD收购的赛灵思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领域,长期以来占据着50%的市场份额,在AI发展中FPGA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存在。采用了FPGA的芯片即便已经完成了制造流程,依然可以通过重新编程的方式对其进行功能升级。这样一来,AMD便能够同时提供高性能CPU、GPU、FPGA三者,以高性能计算体系登上新的台阶。

自我赋能后,AMD的Instinct MI300X芯片一经推出,便受到了Meta、OpenAI和微软的哄抢,这也是目前为止科技公司在寻找英伟达GPU替代品的最大迹象。这项合作也超过了游戏业务成为AMD的第一收入来源。只不过,不同于舆论所言的英伟达两大买家变心,英伟达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的猜测。业内人士对众面表示,AI市场目前需求大于供给,看似战争火热,实则还是一片蓝海。

在半导体行业中,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对于外界“摩尔定律已死”的争论,苏姿丰的意见是,摩尔定律的速度已经放缓,但它从未停止。这种放缓的事实也意味着,AMD作为AI浪潮中的群雄逐鹿者,必须要不断寻找不同的方式来组装芯片。

所以,对于AMD和苏姿丰而言,在当下的后摩尔定律时代要做的也许不只是单纯地击败英伟达,而是不断与自己赛跑。(李又青)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