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巨一科技(688162)点评:24Q1盈利拐点初显 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巨一科技(688162)點評:24Q1盈利拐點初顯 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

申萬宏源研究 ·  05/09

投資要點: 23 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6.91 億元,同比+6.0%;歸母淨利潤約-2.04 億元,同比-237.0%;扣非歸母約-2.34 億元,同比-327.2%。24Q1 實現營業收入約8.48 億元,同比+26.9%;歸母淨利潤約0.26 億元,同比+17.1%;扣非歸母約0.14 億元,同比-22.8%。

23 年受產品交付及資產減值影響虧損較大,24Q1 有所改善。23 年公司實現營收36.91億元,同比+6.0%;歸母淨利潤-2.04 億元,同比-237.0%;扣非歸母淨利潤-2.34 億元,同比-327.2%,公司利潤下降主要系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零部件業務產品交付不及預期、計提大額資產減值影響。具體分業務,智能裝備業務營收29.36 億元,同比+22.6%;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零部件營收6.91 億元,同比-16.2%。24Q1 公司實現營收8.48 億元,同環比+26.9%/-37.1%;歸母淨利潤0.26 億元,同環比+17.1%/+122.1%;扣非歸母淨利潤0.14 億元,同環比-22.8%/+111.0%,業績環比有所改善。

24Q1 毛利率環比提升,盈利改善逐漸顯現。23 年公司實現毛利率12.0%,同比-5.8pct,具體分業務看,智能裝備業務毛利率14.1%,同比-6.3pct,主要系前期承接的低毛利項目在23 年集中交付;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零部件毛利率2.1%,同比-7.6pct,收入下滑以及新產能投放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而24Q1 公司實現毛利率14.2%,同環比-3.7pct/+5.0pct,毛利率環比有所改善。費用方面,23 年公司四費合計爲14.8%,同比+1.6pct,其中研發費用率+1.4pct,持續進行研發投入,並且部分項目還未量產,形成費用與收入間的錯配。而24Q1 公司四費合計爲13.6%,同環比-3.2pct/+0.9pct,規模效應與費用把控效果逐漸顯現。

聚焦大客戶和有量產規模的大產品,從規模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後續公司將踐行“大客戶、大項目、大產品”的理念,在智能裝備業務方面,重點拓展電池業務的發展,產品上覆蓋半固態電池領域,來自蔚來、理想、比亞迪、吉利、特斯拉、小鵬等知名客戶項目收入佔比超75%,截至23 年末,公司智能裝備在手訂單56.9 億元;在電機電控方面,客戶包括VF、長安、吉利、奇瑞、江淮等。此外,公司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實現了沃爾沃汽車的重大突破。展望後續,公司將持續優化客戶和產品結構,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降本提效,有望推動公司規模和盈利能力的雙提升。

下調盈利預測,下調至“增持”評級。考慮到公司裝備業務低毛利項目交付節奏,電機電控業務前期主要客戶銷量不及預期、收入與產能錯配等因素,對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影響,我們下調公司2024-2025 年歸母淨利潤預測至1.19/1.93 億元(前值爲4.67/6.18億元),新增2026 年預測2.51 億元,同比扭虧/62.2%/30.2%,對應當前PE 爲28/17/13倍。參考可比公司(匯川技術、瑞鵠模具、英搏爾)2024 平均PE 爲33 倍,考慮到公司裝備與電機電控零部件“雙輪驅動”的戰略特點,隨着後續降本增效管理提升,以及理想等重要定點項目的量產,盈利有望持續改善,因此下調至“增持”評級。

核心風險:匯率波動風險、原材料及運費成本波動風險、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公司於4月26 日收到上交所《關於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管工作函》,請關注相關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