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西安银行效益口碑双降:不良率连增,新董事长梁邦海能否救火?

西安銀行效益口碑雙降:不良率連增,新董事長梁邦海能否救火?

貝多財經 ·  05/08 10:39

近日, 西安銀行 (SH:600928)方面終於傳來了新任掌門人的音訊。該行在2023年業績中正式宣佈,董事會選舉梁邦海爲董事長,在監管部門覈准梁邦海的任職資格後,梁邦海將不再擔任該行行長職務。

而在此前,西安銀行的董事長之位已空懸超7個月,梁邦海的代爲履職事件也已超過監管部門規定。不過,這位“新官”將面臨的遠不止履職超期一個難題。透過業績不難發現,該行近年來的業績表現與資產質量均難言樂觀。

西安銀行其他職位輪換補位的速度也普遍較緩,此前還曾發生因獨立董事超期任職並繼續領取津貼,被監管責令改正的情況。內控與業績壓力並存下,新任董事長能否帶領西安銀行找到逆風翻盤的錨點?

一、多項業績疲軟,息差降幅明顯

公開信息顯示,西安銀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5月,是一家由西安市政府控股、外資參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歷經財務重組、引進戰投、企業更名、跨區域經營、 綜合 化發展等步驟後,於2019年3月登陸上交所。

但2019年對於西安銀行而言,既是成功上市的巔峯,也是其走向下坡路的轉折點。次年,該行的收入增速開始止步不前,由2019年的14.55%驟減至的4.27%,2021年進一步降至0.91%。歸母淨利潤增幅亦由2019年的13.27%降至1.73%。

2022年,西安銀行更是出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重”負增長,不僅收入由2021年的72.03億元降低8.82%至65.68億元,歸母淨利潤更是由2021年的28.04億元驟降至24.24億元,降幅達到13.55%,出現兩位數“跳水”。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西安銀行曾在業績會上歸因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除了利實體經濟、疫情反覆等因素外,隨着監管屬地化政策的全面實施,該行 互聯網 消費貸款收縮,信貸總規模增長受到一定影響,營業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時間來到2023年,西安銀行的營業收入爲72.05億元,較2022年增長9.70%,收入端稍有改善。但該行的歸母淨利潤爲24.62億元,僅實現1.56%的微弱增長,其中利潤總額同比下滑3.78%,依託於所得稅支出才使得歸母淨利潤增速回正。

貝多財經發現,佔西安銀行總營收七成左右的利息淨收入處於連年下滑的態勢,由2021年的59.93億元下降8.09%至2022年的55.08億元,並收窄至2023年的53.08億元,降幅爲3.63%。

再看衡量銀行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淨息差和淨利差。近年來,受市場政策影響,銀行業普遍面臨挑戰,但西安銀行的淨息差和淨利差分別由2019年末的2.26%和2.12%,降至2023年末的1.37%和1.31%,降幅格外明顯。

根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2023年4月10日發佈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銀行的淨息差評分標準爲不低於1.8%。從這個維度看,西安銀行的淨息差已長期處於“警戒線”以下,盈利成長性不容樂觀。

西安銀行方面坦言,受市場利率下行和存款定期化等方面的影響,其淨息差與淨利差均有所下滑。不過,該行稱其目前採取了積極措施,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結構的持續優化,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着力推動低成本核心存款的增長。

二、資產質量承壓,風控仍存漏洞

在業績中,西安銀行反覆強調其始終堅持穩健審慎的風險管理策略,築牢風險屏障,保障業務穩定運營。但貝多財經發現,西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均有所回升。

截至2023年末,西安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爲27.32億元,較2022年末的23.76億元增長約14.98%;不良貸款率爲1.35%,較2022年末上升0.1個百分點。該行將此類情況,歸因於“部分 房地產 客戶和 零售業 務風險等方面的影響”。

由於部分企業授信業務轉化需求增加,西安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的增幅亦十分顯著,2023年末達到88.74億元,幾乎是2022年末46.04億元的兩倍,佔比亦由2022年的2.43%升至2023年的4.37%。

西安銀行方面表示,其已採取相應措施,加大對關注類貸款的管控,確保信貸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但貝多財經了解到,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該行的關注類貸款佔比雖有下降,但此類貸款餘額卻進一步增至90.85億元。

與西安銀行不良率抬頭相對的,是撥備覆蓋率的下滑。截至同期末,該項指標已降至197.07%,同比下滑4.56個百分點。Choice統計數據顯示,這也是該行撥備覆蓋率自2010年來首次跌至200%以下,風險抵補能力明顯被削弱。

另據西安銀行最新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業績報告,截至2024年3月末,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爲1.43%,較2023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爲189.19%,較2023年末下降7.88個百分點,再創十四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此外,西安銀行的資本充足指標也有所下滑,該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0.26%、10.26%和12.55%,分別較2023年末下滑0.47個、0.47個和0.59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與規模效益的式微,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西安銀行的外部評級。中銀協發佈的2023年度商業銀行“陀螺”(GYROSCOPE)評價結果顯示,西安銀行在城商行中排名第28位,較2022年下降了7位,綜合得分下滑0.55分。

其中,西安銀行的服務能力評分更是僅有72.55分,在71家參評城商行中位列倒數第三,僅優於湖州銀行和寧波通商銀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銀行的資產規模是上述兩家銀行的兩倍有餘,服務能力無疑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高管超期任職,輪換效率緩慢

業績發佈同日,西安銀行同步披露了一則高管變更公告,稱董事會秘書石小云因工作調整提交辭職報告。公開信息顯示,石小云自2016年8月開始擔任該行董事會秘書,至今任期已滿7年,外界猜測此舉或與輪崗監管規定有關。

實際上,在石小云主動離職前不久,西安銀行就曾因高管超期任職而被出具監管函。根據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該行現任獨立董事雎國餘、廖志生截至2022年11月已連續任職滿6年。

雎國餘2023年3月向西安銀行提交辭職報告,但該行至今未完成獨立董事的補選工作;廖志生則明知連續任職已超6年,仍繼續任職並領取津貼,至監管函出具之時仍未向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

由於上述問題違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管理辦法》第十三條“連續任職不得超過6年”,以及第十五條“上市公司應當自獨立董事提出辭職之日起六十日內完成補選”的相關規定,陝西證監局對西安銀行和廖志生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對此,西安銀行表示將嚴格按照陝西證監局的要求,積極整改,儘快對獨立董事進行調整,並就有關事宜對廖志生和雎國餘造成的影響深表歉意。不久後,廖志生主動遞交了辭職報告,理由爲“履職期限屆滿”。

原銀保監會於2019年12月發佈的《關於銀行 保險 機構員工履職迴避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銀行保險機構的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但在西安銀行內部,超期任職的核心管理人員卻屢見不鮮。

貝多財經了解到,因到退休年齡於2023年9月申請辭去相關職務的西安銀行原董事長郭軍,於2015年開始擔任該行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一職,離職前的連任時間同樣超過7年。

郭軍離任後,西安銀行宣佈,在選聘新任董事長並獲得監管資格批覆正式履職前,暫由行長梁邦海代爲履行董事長的相關職責和義務。而自梁邦海代爲履職開始,到2024年4月29日董事會正式選舉其爲新任董事長,已過去近8個月。

根據2022年9月修訂版的《中國銀保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九十八條的相關規定,中資商業銀行代爲履職的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也就是說,如今任職資格還未得到監管部門覈准的梁邦海代爲履職時間已超期。

此外,西安銀行前任監事長李富國因到退休年齡,於2023年9月與郭軍同步遞交辭職報告,但該行至今仍未推選出監事長“接班人”。如今行長梁邦海調任董事長後,該行又需要對新任行長人選進行考量。

“拆東牆補西牆”終究難保一勞永逸,職位的長期空缺對於高管輪崗效率不高、諸多發展難題待解的西安銀行而言,等同於雪上加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