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瑞联新材背后三大股东拟联手转让控股权 青岛国资接盘

瑞聯新材背後三大股東擬聯手轉讓控股權 青島國資接盤

財聯社 ·  05/01 10:27

①瑞聯新材表示,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卓世合夥擬將其剩餘公司股份的表決權委託給青島開發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行使; ②一般轉讓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原因有多方面,出發點不限於對企業經營、大股東自身、產業併購重組、借殼上市等諸多因素的考量。

《科創板日報》5月1日訊(記者 吳旭光) 4月30日晚間,瑞聯新材發佈公告稱,擬籌劃控制權變更重大事項,預計停牌5個交易日左右。

瑞聯新材表示,公司股東卓世合夥、國富永鈺和劉曉春擬向青島開發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開投集團”)轉讓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轉讓完成後,卓世合夥擬將其剩餘公司股份的表決權委託給開投集團行使;若公司未來籌劃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開投集團擬全部認購。

“若上述事項最終全部達成,將可能導致公司第一大股東及控制權發生變更。”瑞聯新材補充。

《科創板日報》記者對此向瑞聯新材進一步採訪上述事項,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上市企業轉讓實控人影響很大,因爲涉及到的資產結構、主營業務到人員配置等都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資深投行人士、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轉讓的出發點不限於對企業經營、大股東自身、產業併購重組、借殼上市等諸多因素的考量。

“離婚”、解除《一致行動人》協議動作頻頻

《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瑞聯新材易主事項雖說有些突然,但並非無跡可尋。

早在2023年7月份,瑞聯新材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曉春、呂浩平、李佳凝夫婦的《一致行動協議》到期後不再續簽,原由三名一致行動人共同控制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

具體來看,《一致行動協議》到期前,瑞聯新材實際控制人爲呂浩平、李佳凝夫婦和劉曉春。呂浩平、李佳凝夫婦爲福清卓世恒立投資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稱“卓世恒立”)實際控制人,通過卓世恒立控制瑞聯新材19.52%的股權;劉曉春直接持有發行人6.52%的股權,三人合計控制公司26.07%的股權。

image

當時,瑞聯新材證券部工作人員曾公開表示,沒有實控人的狀態是因爲客觀條件導致,公司未來會在多元化的股權結構下實現管理層和董事會穩定運作。

時隔4個月,2023年11月,瑞聯新材發佈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卓世合夥的實控人發生變更,由呂浩平、李佳凝變更爲呂浩平,原因是呂浩平與李佳凝離婚導致法定一致行動關係解除,並就財產分割等事宜作出相關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呂浩平對瑞聯新材直接持股0.01%,通過卓世合夥間接持股2.2%;李佳凝通過卓世合夥對瑞聯新材間接持股12.39%。截至2023年11月13日,公司發佈公告當天,瑞聯新材收盤價33.72元/股,總市值約46.37億元。以此計算,呂浩平在瑞聯新材的持股市值約1.02億元;李佳凝持股市值約5.75億元。

言外之意,瑞聯新材第一大股東實控人的婚姻變化,主要影響是財產分割問題。“對於瑞聯新材第一大股東卓世合夥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對實控人的好處就是手裏股票可以變現。”王驥躍表示。

而這正是普通投資者最爲擔心的,“天價分手費”是否帶來的大宗減持。

瑞聯新材今年2月22日發佈公告,公司於3月4日有3579.49萬股限售股份解禁上市,解禁股東分別爲卓世恒立和劉曉春,佔公司總股本26.09%。

不過,具體從限售股類型來看,爲公司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

《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公司招股書發現,瑞聯新材第一大股東卓世合夥上市之初承諾:自鎖定期屆滿之日起兩年內,若減持首發前股份,則減持價格應不低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

二級市場表現方面,截至4月30日,瑞聯新材股價報36.12元/股,市值48.69億,上漲1.57%,較113.72元/股發行價,已經跌去68.24%,長期處於破發狀態。

image

青島國資擬接盤

此次股權擬受讓方的背景備受市場關注。從本次交易的接手方的身份來看,開投集團是地方國資控股企業,扮演了“救火隊長”的角色。

根據開投集團官網顯示,其成立於2017年5月,註冊資本20億元,爲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區屬國有企業,目前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左右。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開投集團發展勢頭強勁,一方面,開投集團主要承擔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資產管理職能;另一方面,開投集團通過產業佈局以及整合併購區域內國有企業優質產業資源,積極參與市場化實體經濟業務經營。

其中,2023年1月,開投集團參與並完成了對勝華新材控股權的收購;2023年7月,開投集團完成了對青島捷能汽輪機的破產重整,實現對後者的全資控股。

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對於部分企業長期發展來說,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局面,尤其當經營業績長期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時,可能通過出讓公司控制權的方式搏得二次跨越,而選擇變更成爲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國資背景控股子公司,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開投集團想要併購瑞聯新材難度着實不小。現階段,瑞聯新材經營業績、股價雙雙承壓。

瑞聯新材成於2020年9月2日登陸科創板,主營業務包括顯示材料、醫藥CDMO、電子化學品三大板塊。

4月29日晚間,瑞聯新材披露了2023年年度報告。業績顯示,公司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實現營收12.08億元,同比減少18.39%;實現歸母淨利潤1.34億元,同比減少45.57%。

對於業績變化,瑞聯新材表示,營業收入變動主要原因是受到顯示材料行業下游終端消費電子需求持續冷淡的影響,顯示材料板塊銷量下降。

瑞聯新材毛利率水平處於較低水平。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毛利率爲35.18%,較2022年減少3.54個百分點。公司稱,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爲營收下降,公司整體生產規模效應減弱,單位直接人工和單位制造費用上升,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

截至2024年一季度,瑞聯新材實現營收3.28億元,同比增長19.77%;歸母淨利潤0.34億元,同比增長144.17%。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