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国这轮“印钞机”效果:M1涨43%,股市涨26%,CPI涨11%,但实体经济变化不大

美國這輪“印鈔機”效果:M1漲43%,股市漲26%,CPI漲11%,但實體經濟變化不大

華爾街見聞 ·  04/30 20:41

來源:華爾街見聞

實體經濟的長期增長,終究無法靠財政刺激來推動。

德銀分析師Alan Ruskin在4月29日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美國經濟在經歷了疫情帶來的劇烈波動後,正在重新趨於平衡,爲風險資產的前景帶來利好。

報告深入分析了美國主要經濟數據在疫情衝擊下的變化軌跡。結果發現,過剩的貨幣供應增長已經基本轉嫁爲物價上漲,二者的累計增幅在疫情前趨勢基礎上均達到11-12%左右,目前呈現出收斂態勢。雖然財政刺激拉動了名義GDP增長,但對實體經濟真正的拉動作用有限。

多重財政刺激政策累計規模超過除戰時之外的任何時期

分析師指出,疫情期間美國政府超大規模財政補貼,累計規模超除二戰外的任何時期,

即使是1930年代大蕭條後的羅斯福新政,相比拜登政府的財政刺激也相形見絀。根據經濟學界2015年的一項研究,羅斯福新政累計耗資417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7890億美元,約爲拜登政府財政刺激規模的40%。

這項堪稱“直升機撒錢”的瘋狂的流動性投放,直到今日仍然令美國人的儲蓄水平處於高位,並將財政刺激的影響延長至少3年。

爲了釐清疫情帶來的混亂,報告嘗試追溯各經濟變量疫情前後相較於趨勢線的偏離程度。結果發現:

美國M1貨幣供應量 (流通貨幣+活期存款) 相較疫情前趨勢線增長43%,聯儲局總資產增長40%,標普500指數漲26%。

分析師指出,由於通脹的滯後性,M2累計增長一度比CPI增幅相比疫情前趨勢線高出15%,但通脹已經迎頭趕上,過剩的貨幣供應增長已經基本轉嫁爲物價上漲,二者均在疫情前趨勢基礎上出現了11-12%的累計增長,目前呈現出收斂態勢。

他寫道:

這一發現符合貨幣主義理論,表明聯儲局和財政當局的超常規貨幣政策和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所導致的貨幣供應激增,目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價格上漲的形式得到了消化。

印鈔長期來看對實體經濟推動作用有限

分析師還強調,儘管美國政府以“直升機撒錢”的方式對市場注入流動性,但實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

名義層面上看,諸如名義GDP、零售銷售額、企業利潤等指標的增長幅度與M2貨幣供應的累計增長較爲一致。但一些關鍵實體經濟數據,如非農就業人數、住宅投資、空缺職位等甚至相較疫情前趨勢線出現了負增長。

不過,數據也顯示,美國實體經濟基本擺脫了疫情衝擊,開始恢復常態。

分析師寫到:

貨幣投放雖然可以短期拉動名義經濟數據,但長期來看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有限。這意味着通脹壓力隨着貨幣供應的逐步緊縮而逐步消退。

資產價格方面,德銀指出,房地產和股市的表現出現了分化,房價累計漲幅與M2增長大致相當,但標普500指數的漲幅卻明顯高於M2,反映出其市盈率在中期內仍有上升空間。

總體來看,德意志銀行認爲,美國經濟正在重新平衡,財政刺激效應逐步消退,通脹壓力也將隨之緩解,有利於美國和全球風險資產的前景。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