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港股ETF包揽涨幅前排,如何把握机会?多家公募给出策略

港股ETF包攬漲幅前排,如何把握機會?多家公募給出策略

財聯社 ·  04/28 12:22

港股反彈帶動A股回暖,市場在上週迎來明顯的增量資金。

Wind數據顯示,本週(4月22-26日期間)市場淨流入資金達到了535億元。滬深300ETF等寬基ETF吸金能力最強,合計資金流入達到380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單週淨流入74.45億元,規模重返2000億。跨境ETF同樣獲得資金青睞,單週淨流入達到225億元。

剛剛過去的一週,北向資金單週淨流入257.96億元,代表了外資對AH股兩地市場的看好;ETF單週535億元的淨流入,則是內地增量資金加倉的風向標。兩股資金力量正在爲兩地市場源源不斷注入流動性。

“港股互聯網”含量多少也決定了這周基金回報率的座次表。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全市場有103只基金單週漲幅超過10%,幾乎全被港股主題基金包攬,其中,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漲幅最好,達到17.35%,多隻港股通互聯網ETF漲幅超過16%。

在業內看來,高股息瓦解是本輪行情回暖的開始,因增量資金的加入打破了此前存量博弈的困局,因此,修復行情遠未結束。

ETF又成爲反彈先鋒

快速反彈的行情中,表現最好的依然是ETF。

本週回報率最好的前十名中,ETF等指數基金佔據9只,主動管理基金僅拿下一個名額。

具體來看,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單週漲幅達到17.35%成爲單週冠軍,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漲幅同樣超過17%。這兩隻基金也是漲幅前十中,單週資金淨流入的基金,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獲得超過40億資金加倉,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也斬獲了近10億資金。

此外,華寶、博時、易方達、華安等互聯網主題ETF漲幅超過16%。

值得注意的是,郝淼管理的嘉實互融精選是進入前十中唯一主動管理基金,他的持倉佈局在港股和A股創新藥領域。郝淼表示,過去兩年多的大幅回調,醫藥板塊的估值再次接近歷史低位。考慮到國內行業政策層面已經出現較大改善跡象、聯儲局加息週期接近拐點,長期來看醫藥板塊具有較大投資價值。在一季度,他也調整了持倉,聚焦在優質龍頭企業。

A股紅利基金遭遇煤炭、銀行雙殺

因市場整體向好,單週虧損基金“傷情”不算太嚴重。煤炭等週期股的調整是基金虧錢的主要原因,下跌幅度最大的是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單週跌去8.1%。

ETF的回報率上,煤炭全周調整,銀行下半場跟進調整,這就煤炭、能源等週期ETF以及今年以來備受追捧的紅利ETF遭遇不小的回調。

從跌幅來看,煤炭ETF單週跌幅最深,爲7.57%,多隻能源、油氣、紅利低波等ETF單週跌幅也超過3%。

不過,同樣是紅利主題,港股與A股紅利主題基金卻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勢。港股通紅利ETF、港股通高股息率ETF等在本週均取得不錯的戰績。

多家公募解讀:啞鈴策略依然有效

近期不斷有外資行如瑞銀、高盛、大摩等,先後公開表態看好A股及港股,並明確建議海外投資者可逐漸把視野重新轉向當下全球資產中更具性價比的中國權益類資產。

在金鷹基金看來,外資回補A股,以及港股的持續回暖,較好地提振了投資者風險偏好,正向反饋效應開始出現,成爲了近日影響市場的關鍵變量。

市場反彈力度進一步加強,指數全線上漲的同時,量能持續提升,對於接下來市場怎麼走,風格是否就此切換?如何預測紅利板塊?公募基金們有不同的解讀與看法。

中歐基金表示,盤面上來看,科技股方向尤爲活躍,在多個熱門方向集體放量拉升的背景下,後續滬指或將再度向3100點附近壓力區間發起挑戰。應對上,可在板塊良性輪動中積極尋找低吸機會。

南方基金認爲,短期來看,市場情緒仍在回落通道,但已經沒有顯著過熱,短期逐步醞釀做多機會。中期來看,股債風險溢價暗示當前賠率可觀,對A股戰略看多,整體向上的彈性由宏觀波動決定。

風格方面,一手高股息,一手科技的啞鈴策略依然是公募的主要觀點。

南方基金表示,低估值高股息風格仍然是中期高性價比的選擇,逐步關注估值消化充分的核心資產。關於高股息,當前強調現金流與盈利能力穩定性的定價邏輯不斷強化,這意味着低估值、高股息類資產的相對強勢有望持續,在市場走出價值/成長的右側趨勢前,高股息仍是當下有效應對方案之一。

博時基金指出,5月A股市場又將進入業績真空期。在更加追求確定性的情況下,高股息紅利板塊或有望繼續受到資金追捧,或可適當關注。

華夏基金則明確喊出:真成長是被錯殺的!公司認爲,新“國九條”之後,市場出現誤讀,出現“小盤皆殺”的輿論氛圍,顯然曲解了新政對於科創企業的分紅豁免。一季報落地,通信、計算機等板塊超預期,低配成長板塊的資金有明顯的倉位回補訴求。因此,股市結構需要再平衡,看好中小盤真成長,紅利在回調後作爲底倉配置,有色、恒生科技等順週期資產同樣有機會。

金鷹基金表示,高股息行業在市場風險偏好較低、政策鼓勵提高分紅下,具有相對配置價值,只是短期交易籌碼出現擁擠,或帶來回調波動。科技製造方面,前期科技板塊已有所小幅回調,隨着業績披露階段的結束,關注海外科技巨頭對明年需求的指引,或有望進一步提振市場對產業趨勢的信心。此外,滯漲低估值的醫藥、新能源等科技藍籌亦有配置價值,尤其隨着後續外需逐步回落,市場對聯儲局降息預期亦存在改善的可能。

債市暫時回調,長期仍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之下,本週債基出現了明顯的回調。兩隻30年國債ETF單週跌幅分別達到1.44%、1.32%。長久期債基金收益率要遜色於短債基金,wind數據顯示,中長期債基過去一週平均跌幅爲0.07%,短債基金同期跌幅爲-0.01%。

對於債市回調,信達澳亞基金表示,政策與資金層面均有擾動。以4月26日爲例,早盤央行發文稱金融行業要“穩健審慎,不要急功近利”,午後有外部消息稱傳瑞銀看多中國地產,市場利率上行。此外,五一節前部分止盈盤交易也是市場回調的原因。

本週發改委、財政部、央行密集圍繞地方債和特別國債發聲,指向債市供給將至,並提示長端風險。

信達澳亞基金認爲,但在實際落地仍未到來的背景下,如無明確針對機構尤其是銀行關於超長債投資的考覈指標,目前影響或仍有限。但長期來看,二季度利率或轉入區間震盪,央行例會提到,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在央行引導疊加特別國債供給的背景下,預計長端空間有限,而短端近期與資金成本輕微倒掛,繼續下行可能性偏低。整體而言,長期依然看好。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