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万千气象看上海|卖向全球:国货美妆补强研发短板 “上海队”有望率先突围|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萬千氣象看上海|賣向全球:國貨美妝補強研發短板 “上海隊”有望率先突圍|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

財聯社 ·  04/26 13:20

①四家上海企業入選全球美妝百強,凸顯上海美妝產業強勢地位; ②國貨美妝趕超外資品牌,跑出一批幾十億級的強品牌; ③強品牌之後,國貨美妝亟待補強原料研發短板; ④作爲研發高地,上海企業憑藉產業集群效應有望在原料研發環節率先突圍。

財聯社4月26日訊(記者 羅禕辰)近期,國際時尚權威媒體WWD公佈2023年全球美妝百強榜單(按銷售額排名),共有11家國貨美妝企業上榜,其中,上海美妝企業獨佔四席,分別是:上海家化(600315.SH)、自然堂集團(曾用名伽藍集團)、上美股份(02145.HK)和橘宜集團,直觀展現了上海美妝產業的強勢地位。

上海是當前國貨美妝行業的一個縮影。《2023年中國化妝品年鑑》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整體規模爲7972億元,其中,國貨美妝市場份額達50.4%,首次超過外資品牌。

但上述成績並不足以令業內人士停下腳步,他們普遍認爲,“未來的路還很長,美妝行業的核心在於原料的研發,未來十年,國貨美妝行業要從中國走向世界,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必須補強原料研發這個產業鏈短板。”

作爲國內美妝第一城,近年來,上海既不斷培育本土美妝企業,也持續吸引優質企業落地,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集聚效應日益明顯,尤其原料研發方面,有望在全國率先突破。

“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主要是考慮到高端人才多,我們的研發團隊裏現在有1位博士後、5位博士和10位碩士,此外,上海本身也有很強的城市品牌效應,設在上海也是爲全國佈局做準備。”功效護膚研發專業公司醫可達負責人陳其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國貨品牌開始唱主角

2023年,國貨美妝在國內市場以50.4%的份額首次超過外資品牌,這表明中國美妝行業品牌端的短板逐漸補齊。

在一個長期以外資品牌爲主導的市場中,美妝的國產化走得頗爲艱難。前述四家上海美妝企業正是中國美妝行業的優秀代表,他們成長於不同行業發展階段,見證了國貨如何一步步追趕反超。

上海家化(600315.SH)前身是1898年的香港廣生行,迄今發展已近120年,是國內日化行業的拓荒者,穿越無數大小週期。1992年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批外資美妝品牌開始進入中國,並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牢牢佔據舞臺中央。之後,外資品牌不斷湧入,迅速佔據了百貨渠道,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百貨渠道都將國貨品牌拒之門外。

進入2000年,國貨品牌開始發軔,通過主攻CS渠道(專營店),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一批國貨漸成氣候,自然堂集團和上美股份(02145.HK)都是這輪行業浪潮的贏家。但漸成氣候的國貨也引來外資的關注,不少品牌被外資收購。

2013年前,中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電商渠道蓬勃讓國貨品牌得以繞開被外資品牌把持的線下渠道,用更高效的方式實現用戶觸達。資本湧入疊加渠道革命,國貨美妝進入品牌井噴期,橘宜集團等新銳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開始不斷蠶食外資的市場份額。

此後十年,在新一代消費者青睞國貨、渠道線上化加速、國貨產品力提升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更貼近本土消費者和市場的國貨品牌逐漸脫穎而出,最終完成逆襲。

揚眉吐氣的國貨大牌們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走出國門邁向全球成爲行業共識。橘宜集團於2021年開始出海計劃,截至目前,在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開設的海外門店突破600家。上海家化管理層對外表示,個護和美妝品牌已經選定了出海市場,東南亞市場人群年輕、電商成熟,將是公司出海第一步。

向產業鏈上游延伸

品牌短板補齊之後,原料研發就成爲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政策端也在鼓勵中國美妝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家藥監局新近出臺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九條明確指出,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傳統優勢項目和特色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化妝品。

政策鼓勵之下,敏感的資本快速做出反映,熱錢和產業資本開始轉而湧向最薄弱的原料研發環節。2023年,上海貽如生物、上海光玥生物、深圳海創生物、青島中科藍智等27家原料企業獲得融資,數量超出護膚、彩妝和個護,以及醫美服務類等各領域之和。

上述27家獲得融資的企業中,多半是合成生物公司,涉及的原料包括透明質酸、膠原蛋白、蝦青素、麥角硫因、肌肽、唾液酸、熊果苷、角鯊烯等,其技術亮點在於是突破原有生物原料侷限,以技術降本增效。

產業資本方面,國貨美妝的各大品牌企業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將產業鏈向上遊延伸。上美股份旗下韓束品牌自主研發原料“環六肽-9”於今年4月正式通過備案,是功效護膚領域全球第一個品牌自研環肽。另一家上海本土美企百雀羚聯合頂級原料商Ashland亞什蘭推出專研成分聚光因。

作爲國際日化巨頭聚集地,上海美妝行業原料研發基礎素來雄厚。公開資料表明,上海化妝品產業鏈聚集了200多家外資企業,歐萊雅、聯合利華、資生堂等均將中國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巴斯夫、德之馨、帝斯曼-芬美意、奇華頓、漢高等上游原料商也紛紛落戶於此。

海內外研發力量匯聚下,上海化妝品新原料研發水平領先全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上海地區的化妝品新原料註冊備案的數量已達到15個,數量在全國升級直轄市中居前,超越美妝大省廣東和浙江。

尋找“了不起的中國成分”

出海需求、政策引導疊加資本助推,產業鏈上下游都開始圍繞研發進行探索佈局。其中,品牌企業仍是主力,他們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儲備積極對供應鏈進行整合。

巨大的商業前景下,眼下美妝產業鏈都在尋找“了不起的中國成分”,重組膠原蛋白、藻類成分、植物提取物、多肽和發酵成分均受到追捧,隨着資金、人才等要素不斷投入,可以預見,未來原料創新的技術壁壘將越來越高,龍頭效應更爲顯著。

上海家化一直致力於中國特色植物開發,完成了對青蒿提取物的商業化落地。與西方單成分、單靶點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國特色植物是一個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複雜系統,它需要龐大的數據分庫搜索和分析能力。在此背景下,AI網絡藥理學進入研發人員視野。上海家化對青蒿開展研究,獲得了能夠舒緩止癢修護的青蒿提取物,並運用在旗下新品。

“對於獲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我們用AI 網絡藥理學進行同源植物青蒿成分的研發,篩選和構建出青蒿中成分和活性靶點的基礎數據集,然後,通過富集分析來鎖定核心靶點以對應成分,最後發現貓眼草酚等10個關鍵成分,可有效減緩皮膚問題。”據上海家化研發資深總監賈海東介紹,在完成相關研究後,公司將青蒿活性物應用於產品之餘,還牽頭制定首個《化妝品用原料黃花蒿(青蒿)提取物(水/醇提)》的團體標準。

同在上海的自然堂集團主要圍繞發酵技術進行原料研發。2015年,自然堂聯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交大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微生物研究,從558株優選喜馬拉雅菌株中篩選出極地酵母喜默因。 基於這一發現,公司以喜默因爲核心開發了一系列明星產品。

“與國際化妝品原料商相比,我國的特色植物資源在化妝品領域現代化開發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升,質量標準有待全面規範。隨着未來原料標準體系的發佈,技術優勢的挖掘,中國特色植物例如青蒿,石斛等特色植物在化妝品中的技術優勢逐漸顯現,行業的應用會更加廣泛和普及,未來的焦點成分或從此誕生。”賈海東受訪表示。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