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这届打工人,等不来全季、亚朵降价了

這屆打工人,等不來全季、亞朵降價了

投資界 ·  04/26 08:03

一晚割走打工人3天窩囊費的連鎖酒店們,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作爲酒店三大經營指標之一的OCC(入住率),已經亮起了黃燈。1月的行業專家紀要提到:今年的入住率並不是非常樂觀,預計同比去年可能只增長1-2個百分點。

各酒店的RevPAR(每間可用客房收入),更是早在2023Q4就集體出現了增速放緩。今年也繼續踩剎車,華住2023年報電話會透露:2024Q1預計RevPAR低個位數增長,2024全年預計持平或微增。

亞朵、錦江等品牌,也對2024年業績情況保持了謹慎。

風雨欲來,按理說連鎖酒店們應該要低下高貴的頭顱了,但事實恰恰相反,它們非但沒有“悔過”,反而在醞釀着新一輪的漲價

1月和2月的專家紀要反覆提到:今年客房價格仍將上漲,預計漲幅在5%-10%。

華住被問到“消費降級趨勢下,酒店行業爲何逆勢漲價”時,也理直氣壯地表示:消費升級是長期趨勢,人們通過消費產品來取悅自己。

具體到行動上,可以看到,各酒店2024年的擴店計劃仍以中高端爲核心。

又是挺價,又是加碼中高端,連鎖酒店們似乎不在意消費者能否高攀得起,也沒把OCC和RevPAR的預警放在心上。

到底是誰給了它們繼續漲價的勇氣?

降價或許救不了入住率,不如挺價到底

在大小城市的街頭,酒店版“精絕古城”正迅速蔓延:整棟都被各種酒店承包,外牆掛滿了密密麻麻的廣告牌。

仔細觀察會發現,牆上有名的大多數是漢庭、七天等經濟型連鎖酒店,以及不知名的單體酒店。

經濟型酒店供給側的競爭,可見一斑。也正是這樣的行情,讓酒店業對價格內卷格外警惕。甚至行業專家去年直言道:降價10%,流量可能只增加2%。

那爲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這與產業屬性直接相關。酒店倒閉後,房間、布草等固定/專有資產不會消失,而是繼續在市場上流通。

以二手布草爲例,沒扛過疫情的酒店老闆們爲了儘快回血,已經把全新的單人米緞條牀單砍到9塊9一牀,“半價、地板價拿五星級酒店品質布草”等信息,更是不勝枚舉。

這一特點,巴菲特曾經評論道:航空公司是一門糟糕生意,即便航空公司破產了,那些飛機、機長、空姐、航站樓,依然存在這個世界上,相關生產資料並沒有消失,退出市場,只不過換了股東。

因此,即便退出市場的酒店,只要給物業和牀品換個招牌、貼上新標,就能重新開門營業,曾經風靡一時的貼牌酒店好OYO、H酒店、花築,都是如此。

而付出的成本,卻相當低廉。根據駿怡酒店的經驗:一家30-40間客房的門店,整修改造費用只需十幾萬,且工期可以壓縮到兩三個月以內。

連鎖酒店“三巨頭”(錦江、華住、首旅)甚至更誇張,區區三五萬,就能讓一間房煥然一新。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約879家酒店完成向連鎖酒店集團翻牌,其中70%以上翻牌至三大酒店集團。

7天連鎖酒店的創始人鄭南雁曾說過:“不是我們要去擴張,是市場推着我們在走。這些店總要開的,只是掛誰家招牌的問題。”

可見,經濟型酒店常年處於“左手轉右手”的狀態,行業的出清一定程度上是“僞出清”

相反,一旦出現復甦跡象,除了那些“改頭換面”的酒店加入競爭外,還有大量的新供給湧進來。

以民宿爲例,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民宿有20萬家,到了2023年中,這一數字增長至超過30萬家。也就是說,現在的民宿有三分之一都是2023年新開的。

這意味着,在幾大酒店集團視角里,經濟型連鎖酒店始終面臨「超飽和競爭」,沒辦法獲取超額收益。

與其降價挽救萎靡的入住率,不如挺價到底,至少能保住品牌的體面,每間房也能賺取更高利潤。

這在經營數據上就有所體現,可以看到,連鎖酒店品牌下,中高端酒店入住率恢復,始終*經濟型酒店。

況且,酒店產業歷史規律也是如此。

回看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復甦潮和2018年的消費升級潮,每次波峯後入住率都會下降。

但每間客房收入(ADR)基於價格剛性,不會同時跌落,往往滯後3-4個季度才出現拐點。酒店可以利用這個窗口期,一邊向供應商壓價,一邊向住客收取高價,讓利潤表靚麗起來。

比如,2018年行業入住率下滑後,華住、首旅就靠着挺價,經營利潤率雙雙達到頂峯。

當下的酒店行業,顯然也處於這個階段,不到萬不得已那一刻,連鎖酒店是不會貿然降價,砸自己飯碗的。

更何況,從長期利益角度看,連鎖酒店也有漲價的理由。

手握支配權的玩家們,嫌自己還不夠貴

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只要在中國境內出行,就很難避開連鎖酒店三巨頭。

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幾乎被錦江、華住、首旅等的中高端酒店品牌佔滿;捏着口袋“窮遊”,也逃不過它們“平日200塊,假期五星級價格”支配。

而這種“遍地一個集團親兄弟”的局面,是過去幾年商業策略選擇——加速擴張競速的結果。

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國內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佔比迅猛提升。具體到企業,亞朵的加盟店數量增長119%,華住增長44%,首旅和錦江都增長了37%。

當然,不止國內,海外酒店行業也是一樣的路線。

可以看到,國際知名的希爾頓、萬豪等,加盟與特許經營酒店佔比已經達到90%以上,且還在繼續升高。

原因無他,純粹是加盟模式更符合資本的邏輯——商業模式更輕更好(從自負盈虧的包租佬,變身license品牌生意),利於快速形成區域壟斷,掌握定價權

事實上,加速高端化的原因,不僅僅如此。

復盤希爾頓的發展史會發現,1996年至今,美國酒店業的幾輪低谷期裏,其幾乎都忍着巨額虧損,堅持“挺價”。

在日常經營中,也毫不吝嗇對格調的標榜,如寶格麗的衛生間裏,放的是愛馬仕、蕭邦的洗浴產品。

爲了維護臉面,甚至會出現一些戲劇化輿情管理。

2020年10月,“上海名媛群”拼單奢侈服務刷爆社交網絡時——Gucci絲襪輪流換穿、40人團購寶格麗一間房、60人合租法拉利拍照。

寶格麗、麗思卡爾頓等高奢品牌,也是*個跳出來闢謠“沒有發現類似情況”,並強調“入住酒店需要刷臉實名認證”。

如此流血“控價”、輿情管理,目的在於維持高奢品牌“心智”

消費者端作爲回饋,反而更加追捧。以希爾頓爲例,2011-2021年會員數量由3000萬增至1.28億。

這樣的雙重“利誘”下,加盟商趨之若鶩:希爾頓近幾年特許經營及加盟管理收入,穩定在80%以上。

這更強化了酒店行業經營選擇——儘可能品牌高端化,以抵禦經濟週期。

國內幾家巨頭的表現,也驗證了這一點。可以看到,同樣是趁勢抄底、大搞加盟,2022-2023年疫後恢復期裏,無論是收入還是淨利潤反彈的表現,華住、亞朵都遠高於錦江、首旅。

而業績的分化,就來源於高端品牌建設的差距:截至2023年末,華住、亞朵的中高端品牌數佔比都在75%以上,高出錦江、如家一截。

亞朵一創立,就以IP聯名、人文氛圍等中產味出圈;華住也在2010年通過自有品牌全季酒店,早早拿到中高端船票。

與之相比,如家2015年開始發展自有中端品牌;錦江更是2016年通過收購維也納,才切入中高端。

不僅起跑線不同,日常經營行爲中,華住、亞朵也模仿高奢酒店的調性。

比如,拉着富有聲名的外部品牌,提供附加價值——亞朵找來吳曉波做推廣;全季酒店茶包、香薰、鳳梨酥.....中式伴手禮一條龍。

此外,洲際的親子房、華住的深睡房、錦江的度假品牌,主打個性化服務“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如此一來,讓本就衝着尊享服務、稀缺資源的“有錢人”,更滿意了。

數據顯示,華住78%的客戶是會員,二次復購率超過40%;亞朵截止到2023年底,擁有6300萬會員,會員復購率達53%。

反觀經濟型酒店,大多隻提供住宿與早餐,高度同質化。

如此服務瞄準的人群,價格爲先,通常沒有忠誠度可言。可以看到,經濟型酒店比重更大的首旅、錦江,入住率與平均房價都偏低。

而價格與入住率,又決定着回款速度。數據顯示,中高端酒店在二線以上回報週期在3.8-4.5年,經濟型則需要4.5年左右。

一系列buff拉鋸下來,直接影響着酒店加盟商的選擇。

可以看到,2023年,亞朵、華住的加盟增長保持10%以上;首旅、錦江的該數據,都是個位數。

這就不難理解,連鎖酒店們爲何要執著於挺價、搶店位了。

現在,首旅們也徹底覺醒,其高管展望2024年時表示,“將從‘做大做快’向‘專精特新’轉型,未來三年會在中高端市場做大補課行動”。

南來北往、國內海外放飛了一年多,國人對出遊逐漸從迫切轉爲了平常心。但就此引爆的酒店價格,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在“不想、不願、也不能”降價三重奏的合力推動下,如酒店玩家們所願,高價酒店成爲新常態。

而大多隻在五一、十一有假可休的社畜們,和成千上萬人在大唐不夜城扎堆、在亞龍灣排隊的同時,還可能“一個長假返貧吃土”。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衆號:表外表裏授權發佈,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