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机构 | 联合解读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将如何影响港股?

機構 | 聯合解讀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將如何影響港股?

中金點睛 ·  04/22 10:12

來源:中金點睛

中金研究

北京時間4月19日晚,中國證監會網站發佈《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1](以下簡稱《合作措施》),進一步拓展滬深港通機制、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本次合作措施具體包括5項內容,分別爲1)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2)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3)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4)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以及5)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本文將從市場策略、金融行業及REITs市場三個角度進行解讀。

策略:優化互聯互通機制,鞏固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整體來看,本次變化針對港股市場近年來所面臨的新變化和新形勢,尤其是市場流動性不足,融資吸引力下降以及內地投資者可投資範圍有限等問題,有的放矢的提供應對措施。中長期看,不僅有利於豐富交易產品種類、爲外資和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和選擇,同時也有助於促進兩地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並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基於最新動態,我們對此次《合作措施》所提及的具體內容進行梳理,並解讀可能的影響。

措施一: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進一步便利外資配置中國資產

2022年7月4日互聯互通正式納入ETF交易,成爲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下的又一標誌性事件。在現有規定下,納入互聯互通產品篩選主要基於基金規模以及跟蹤指數以互聯互通標的股票爲主等。具體包括:1)ETF需滿足上市6個月和跟蹤標的指數發佈時間滿1年;2)內地ETF必須以人民幣計價、過去6個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於15億元人民幣;3)標的指數中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股票權重佔比不低於90%,且陸股通股票權重佔比不低於80%。港股通ETF納入要求與之類似,在市值要求上須以港元計價,且最近6個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於17億元港幣,成分證券以港股通標的爲主,而合成ETF、槓桿及反向產品不包含在內等。

本次措施放寬納入與調出規模門檻以及跟蹤指數的權重佔比要求。滬股通方面:1)納入規模門檻從此前的過去6個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於15億元調整爲不低於5億元;2)所跟蹤指數成分中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股票權重佔比從此前的不低於90%降低至不低於60%;3)所跟蹤指數成分中陸股通標的權重從此前的不低於80%下降至不低於60%;4)剔除門檻從此前的過去6個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於10億元調整爲不低於4億元;滬深交易所上市權重以及陸股通權重分別從此前的低於85%和70%,均下調至55%。港股通方面:1)納入規模門檻從此前的不低於17億港元調整爲不低於5.5億港元;2)所跟蹤指數成分中聯交所上市股票權重佔比從此前的不低於90%下調至不低於60%;3)港股通股票權重佔比方面,此前跟蹤標的指數爲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或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的,其成分證券中港股通股票權重佔比不低於70%;爲其他指數的,其成份證券中港股通股票權重佔比不低於80%;調整後將權重佔比統一下調至不低於60%。4)剔除方面:調出規模門檻從此前的低於人民幣12億港元調整爲低於4.5億港元;調出規模比例統一調整爲不低於55%。

根據上述條件,在當前已有的互聯互通ETF(A股141只,港股8只)的基礎上,我們篩選將有約78只A股和8只港股ETF產品或符合納入標準,對應基金規模分別爲852億人民幣和255億港元,過去三個月日均成交金額分別爲55.6億人民幣和2050萬港元。

整體來看,互聯互通ETF進一步擴容有助於便利國際投資者,尤其是配置型資金,通過被動指數方式配置中國。此外,根據我們測算,此次有望新納入的A股ETF大部分爲行業主題基金,與中國長期發展主題(芯片、雲計算、光伏、國企和紅利等)相契合,也有利於吸引海外投資者精細化佈局A股細分行業和熱門賽道。相比A股,此次符合條件新納入的港股ETF只有8只,因此短期內對於港股整體影響相對有限,但從長期看互聯互通ETF擴容標誌着香港與內地金融互聯互通的持續深化,有助於支持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建設(《互聯互通進一步擴容納入ETF》。

措施二: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投資品類進一步豐富

自滬港通和深港通於2014年底和2015年底開通以來,北向和南向累計流入規模已達1.8和2.7萬億人民幣,整體運行平穩順暢,雙向規模和成交活躍度也不斷提升(圖表2~圖表3)。開通以來,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完善和優化,交易範圍不斷擴大:1)2016年滬港通取消總額度限制;2)2018年北向和南向每日額度擴大3倍;3)2019年將香港上市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範圍;4)2021年2月,將合資格內地科創板股票和香港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滬深港通股票範圍;5)2022年7月互聯互通正式納入ETF;以及6)2023年3月首次納入外國公司(圖表1)。

圖表1:自2014年開通以來,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此次計劃納入REITs與人民幣交易櫃台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自2014年互聯互通開通以來,北向和南向累計流入規模已達1.8和2.7萬億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從持倉佔比與交投活躍度上看同樣持續抬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次納入REITs是互聯互通投資範圍的再擴容,投資品類進一步豐富。從可選產品數量上看,截至4月19日滬深交易所的REITs產品共36只,港交所的REITs產品11只;從總體規模上看,截至4月19日滬深交易所REITs產品收盤總市值約爲1,020億人民幣,港交所上市REITs產品收盤總市值約爲1,100億港元(圖表4~圖表5)。

圖表4:當前36只REITs在滬深交易所上市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4月19日收盤

圖表5:當前11只REITs在港交所上市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4月19日收盤

在當前宏觀環境下,REITs作爲穩定分紅類資產的典型代表,也有助於增加對分紅類投資者的吸引力。根據中金地產組測算,大陸REITs的定價錨定人民幣資金成本,長期投資回報率可能在6-7%(介於股債之間),分紅所代表的現金回報佔到主要部分。與此同時,近期內地南向資金在市場波動、投資回報率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對於港股高分紅的配置需求明顯體現。對於當前已在港交所上市的REITs而言,當前大多數TTM股息率都能夠達到10%以上,因此我們認爲本次納入互聯互通後有望使更多內地資金從分紅吸引力這一角度進行配置(《新宏觀形勢下的高分紅投資價值》)。

基於內陸投資者對高分紅的配置需求,我們認爲人民幣資金獲得更多定價權後,香港REITs將展現出更高的投資價值。

措施三: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有助於長線資金配置港股高分紅資產,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港交所“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於2023年6月19日正式啓動。雙櫃台模式下,合資格證券同時擁有港幣和人民幣兩個交易櫃台,投資者可以分別以港幣和人民幣兩個幣種進行買賣和結算,並可在港幣櫃台和人民幣櫃台間進行跨櫃台交易(圖表7)。符合市值、流動性要求的港股公司可增設人民幣櫃台,截至目前,港交所已批准24家上市公司設立人民幣櫃台(圖表6),多數是藍籌股和港股通標的(《你所要知道的港股“雙櫃台”》)。港股雙櫃台模式當前主要集中於香港本地或海外投資者使用,因此成交活躍度較低。當前,人民幣櫃台日均成交額佔港幣櫃台成交額的比例低於0.5%,而雙櫃台莊家機制下當前人民幣櫃台與港幣櫃台的價差平均也不足0.5%。此外,雙櫃台莊家機制爲雙櫃台股票買賣雙方提供持續報價,爲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莊家在雙櫃台存在價差時進行跨櫃台交易,使雙櫃台間價差縮小。

圖表6:合資格雙櫃台證券名單

資料來源:港交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港交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前,人民幣櫃台主要爲了給海外存留的人民幣提供直接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標的。此次調整後,南向資金也可以通過滬港通渠道直接購買人民幣櫃台計價的港股通標的。對於內地南向投資者而言,這一變化的意義在於:1)節省交易時的換匯交易成本;2)但仍將承受投資過程中滙率波動的損失,主要是因爲雙櫃台莊家機制下每天的人民幣櫃台和港幣櫃台間因匯率波動的價差會被快速抹平,因此匯率的變化會體現在股價變動上;3)但持有期間分紅派息直接用人民幣支付,可以規避這一部分的匯兌成本,投資者在獲取分紅時不需要將港幣換成人民幣。因此,短期來看,由於初期人民幣櫃台範圍較小(24家公司)、成交清淡(佔港幣櫃台的不到0.5%),再加上也無法對沖持有期間的匯率波動,初期不會完全因此帶來太大變化。但是,對於偏好高分紅的長期價值投資者,如社保保險銀行等資金,會增加這部分的投資吸引力,減少分紅的損失。長期而言,人民幣櫃台標的和參與者範圍的不斷增加,有助其成交活躍度提升,這或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使用人民幣交易,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爲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措施四:優化基金互認安排,豐富內地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

2015年7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與中國香港證監會聯合開展兩地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可在對方市場銷售。當前規定互認基金在對方市場的銷售規模佔總資產比例不得高於50%,且當互認基金在對方市場銷售份額佔比接近50%上限時,需要採取必要措施進行控制,若由於互認基金在本地市場遭遇大額贖回而被動超標,該基金也需暫停在對方市場的銷售。此外,香港互認基金管理人不能將投資管理職能轉授給在香港之外運營的投資機構。

截至4月19日,內地互認基金註冊48支,審批中6支;香港互認基金註冊117支。雖然當前內地互認基金年化回報平均數爲2.8%,高於香港互認基金的-1.4%,但內地互認基金銷售額不足香港互認基金的5%。截至2024年2月底,香港互認基金累計淨申購額爲214.4億人民幣,遠高於內地互認基金的9.8億人民幣(圖表8)。香港互認基金較高的活躍度,一方面由於其產品類型的多樣化,香港互認基金類型中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數量佔比分別爲59.0%、36.7%、4.3%,另一方面則由於香港互認基金並非僅投資香港市場,40%以上的香港互認基金主要的投資區域是美國、印尼、日本、韓國、印度等(圖表9)。相較以港股通標的爲主、交易不夠活躍的互聯互通港股ETF產品,香港互認基金的產品種類和策略更爲豐富,尤其是海外資產對內地投資者具有一定吸引力,使香港互認基金銷售額自開閘以來整體走高。

圖表8:兩地互認基金累計淨申購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香港互認基金類型與投資區域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次措施擬推動適度放寬互認基金在對方市場銷售比例的限制,截至4月19日已註冊的47支內地互認基金中有21支處於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的狀態,部分或由於在香港銷售份額佔比接近或高於50%,若後續這一比例放寬,這些基金有可能恢復正常申購;其次,允許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給與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有所解除之前不允許香港之外運營的投資機構獲得投資管理職能的限制。在此影響下,我們認爲兩地投資者配置資產渠道有望繼續擴寬,開拓投資新方向;同時,內地投資者通過香港互認基金進入海外市場,跨境投資渠道可及性提升,豐富內地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

措施五:支持內地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有助於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2018年以來,香港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顯著改善港股生態:1)2018年4月,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以三大舉措吸引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包括允許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開放同股不同權限制以及接納業務重心在大中華地區的企業允許在港二次上市,爲香港市場開啓新篇章。2)港交所隨後於2021年再次提出放寬二次上市門檻,並於2022年1月正式實施,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歡迎中概股回歸。3)2022年10月,港交所刊發《特專科技公司新上市規則諮詢文件》,並在2023年3月正式增設《上市規則》第18C章,設置新渠道以吸引更多特專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圖表10)。

圖表10:上市制度改革:生物科技、WVR、二次上市→優化二次上市→特專科技上市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與此同時,2023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頒佈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新規正式落地,系統性優化此前規則,包括統一監管補齊空白、設置負面清單增加包容性、備案管理優化流程(《解讀境內企業境外上市新規》)。

受宏觀經濟和市場低迷表現影響,近年來港股IPO市場也表現不佳。據港交所統計,2023年港交所IPO上市僅73家,首次公開招股集資規模爲462.9億港幣,較2022年減少17家,規模減少55.8%,2023年上市公司數量是2018年高點港交所IPO上市218家的約三分之一(圖表11)。

圖表11:港交所近年來IPO表現不佳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次措施進一步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也體現了對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我們認爲一方面,內地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規範發展,境內企業海外融資渠道進一步疏通,資本市場持續高水平開放,全球投資者將有更多機會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截至4月18日,境內企業在中國證監會申請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首次公開發行及全流通)的99家企業中(剔除已完成企業),72家申請在港股上市,佔比超過70%。另一方面,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有助於優化港股市場的結構,吸引更多資金沉澱,形成優質公司和資金的正反饋,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和人民幣橋頭堡的地位。長期來看,香港仍是內地中資企業特別是新經濟行業上市融資的首選目的地之一,也是融通國際資本和中國資產的紐帶(圖表12)。

圖表12:“新經濟”板塊在港股市值佔比整體不斷提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金融:五項措施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配合新“國九條”關於“堅持統籌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和安全,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等部署”的實施,證監會於4月19日發佈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兩地市場協同發展。

①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支持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建設。此次標的擴大包括降低ETF規模要求及下調跟蹤標的指數的權重佔比要求,即:陸股通ETF納入門檻由不低於15億元降到不低於5億元、跟蹤標的指數成份股中滬深交易所及滬深股通股票權重佔比不低於60%,港股通ETF納入門檻由17億港幣降爲不低於5.5億港幣、跟蹤標的指數成分股中聯交所及港股通股票權重佔比不低於60%,調出要求同步下調(詳見圖表13);相關準備兩地交易所預計約三個月左右時間。ETF通於22年7月推出,截至4月20日,北向/南向納入產品數量分別爲141只/8只,總市值分別爲15,521億元/1915億港幣;1Q24南向ETF ADT達16.8億港幣、佔南下總ADT 5.4%/港股市場ETF 6.2%,北向ETF ADT達10.8億元、佔北向總ADT 0.8%/A股市場股票型ETF 0.9%。我們測算此次放寬標準預計新增北向ETF78只/對應基金規模852億元,南向ETF8只/對應規模255億港幣,若參考1Q ETF通滲透率、對應增厚北向/南向ADT 1.4億元/330萬港幣。

②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豐富滬深港通交易品種。A股首批REITs於2021年6月上市,資產構成以基礎設施爲主,目前上市數量35只、合計市值1,019億元、2024YTD ADT 4.7億元;港交所首隻REITs於2005年11月上市,資產構成以辦公/零售/酒店爲主,截至4月20日上市數量11只、合計市值1,139億港幣、2024YTD ADT3.7億港幣。短期來看,由於兩地REITs整體成交額較小,預計入通對市場交易量增厚有限;中長期來看,一是境內REITs市場剛剛進步、未來仍有長足發展空間,此外,REITs入通是繼ETF通後、滬深港通再次迎來產品品類擴容,助力兩地投資者實現多元配置。

③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港交所於23年6月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當前共有24家公司開設人民幣櫃台、僅限於離岸人民幣交易;24YTD人民幣櫃台合計ADT 0.53億元、僅佔同期港幣櫃台ADT 0.2%(詳見圖15)。目前兩地交易所及結算所已就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相關方案初步達成共識。對於南下投資者,人民幣櫃台有助平抑匯兌風險、提升南向交易的便利性;今年以來南下成交額佔香港市場15%/持倉規模佔7%,若後續有序推出,或將助力人民幣櫃台成交量的提升。

④優化基金互認安排、滿足兩地投資者多元化需求。2015年兩地證監會共同推出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可在對方市場銷售、客地銷售比例上限爲50%。截至2024年4月20日,萬得口徑的已註冊內地互認基金(內地基金公司所發行、於香港銷售)數量爲54只、香港互認基金(香港基金公司所發行、於內地銷售)117只;內地、香港互認基金累計銷售額分別爲42億元、1,023億元,淨申購額分別爲10億元、214億元,香港互認基金髮展相對活躍。此次證監會“擬推動適度放寬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允許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與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我們認爲相關措施有助於改善中小基金客地銷售的規模限制、並利於香港互認基金充分發揮集團的綜合投研能力,進一步提升互認基金吸引力。

⑤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規則自去年3月實施以來,根據證監會,目前已有72家企業完成赴港IPO備案(截至2024年4月20日),渠道暢通、項目充足。同時,基於Wind,截至4月20日,港交所排隊項目89家、其中82家是內地企業[2];支持內地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既有利於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發展,亦有助於港交所吸引優質企業、提升市場規模和改善結構、抬升長期增長中樞。

風險

資本市場大幅波動。

圖表13:《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業務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股票ETF互聯互通納入標準與原標準對比

資料來源:滬深交易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滬深交易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4:ETF通月度交易情況

資料來源:滬深交易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滬深交易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5:當前人民幣櫃台公司名單及交易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4年4月20日,其中人民幣櫃台日均成交額已按照24年平均匯率換算爲港幣

圖表16:當前內地互認基金機制

資料來源:香港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香港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7:當前兩地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REITs:協作共贏——簡評REITs首次納入互聯互通

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以下簡稱“合作措施”),正式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

互聯互通對兩地REITs市場發展均有助益。大陸REITs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擴容勢頭良好,但投資者結構仍有進一步豐富和優化的空間,其中境外投資者是目前較爲空白的領域,我們認爲互聯互通有望吸引一部分境外資金投資於中國基礎設施資產。中國香港REITs市場已有近20年發展歷史,但總體規模(截至4月19日收盤總市值約1,100億港元)和地位不及新加坡、日本、澳洲等主流亞太REITs市場。我們認爲互聯互通有利於中國香港市場分享大陸市場的發展紅利,未來或可吸引一些資產至中國香港上市,以及如能有效擴大投資者圈層,對中國香港本土推進資產證券化發展也有積極意義。總體來看,兩市目前市值規模已較爲對等,互聯互通可使其在未來發展上各取所需,協同共贏。伴隨未來具體機制的落地,以及投資者認知的逐步深化,我們認爲兩市都有望收穫更爲長期的發展助益,將REITs這一大類資產推動至與經濟體量更爲適配的水平。

兩地資產構成與投資邏輯有所不同。大陸市場的資產構成以基礎設施爲主,單券數量較多(目前已上市35個項目)但資產類型更爲多元,使得投資者可以在組合配置上有更多靈活性。大陸市場有待改善之處,是目前單券規模仍偏小,未來或需通過常態化的擴募來提升。中國香港市場的資產構成仍以傳統的辦公、零售、酒店業態爲主,標的數量有限(目前共11只上市REITs)且集中度高,比如領展房產基金單券佔中國香港REITs總市值的七成左右。投資角度,我們認爲大陸REITs的定價錨定於人民幣的資金成本,長期投資回報率可能在6-7%(介於股債之間),其中分紅所代表的現金回報佔到主要部分。估值方面,我們認爲大陸REITs現整體位於合理水平,未來在權益市場高分紅策略可能進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REITs作爲高分紅配置的一個組成部分,有望保持估值水平的韌性。中國香港REITs的運行,在分子端(資產收益水平)受中國經濟影響較大,在分母端(以何種股息率定價)受美元利率影響較大,因此內生存在一定的分子分母週期錯配,投資上或需更爲講求擇時的把握。目前中國香港REITs市場總體仍處於下行通道,但我們認爲估值已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長期維度,如若定價力量更多向人民幣切換,那麼目前可能是着眼優質資產長期配置的合理窗口。

風險

互通推進不及預期;項目基本面惡化;海外利率維持高位。

圖表18:香港REITs基本情況梳理

資料來源:Wind,REITs年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REITs年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字截至2024年4月19日

圖表19:中國香港REITs市場走勢

資料來源:Wind,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1)以2010年1月數據爲基準,基準=100;2)數據頻率爲月度;3)數據截至2024年3月28日

圖表20:股票及ETF滬深港通規則梳理

資料來源:滬深交易所,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滬深交易所,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7474875/content.shtml

[2]基於iFind數據,統計總部及辦公地址在內地企業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