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在智慧和努力都到了极致之后,如何看待投资中的运气?

在智慧和努力都到了極致之後,如何看待投資中的運氣?

紅與綠 ·  04/18 22:49

成功與運氣,一直是我們關注的主題之一,因爲它涉及到隨機性的問題。在行爲經濟學家羅伯特·法蘭克對“成功與運氣”的研究中,他特別關注兩點:有一種成功經驗叫“運氣”;成功可能確實需要“運氣”。法蘭克由此歸納出運氣的三條規律:運氣是可以放大的;運氣是可以累加的;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重要。在這其中的一個核心主題是,那些看似微小的隨機事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那些看似微小的隨機事件,通過不斷累積,就會產生積累優勢,造成了馬太效應。

運氣因素變得關鍵

大多數成功者都把成功歸爲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成功人士的字典裏,或許沒有運氣這個詞。否認運氣的重要性,可能有助於人們跨越通往成功道路上那些無處不在的障礙,而強調運氣的重要性,則會讓人們注意到即便是最不懈的努力,也不能保證將來的成功,這樣一來,可能就會鼓勵一些人安於現狀。相信成功只取決於才能和努力,可能更容易付出成功所需的各種努力。如果是這樣,這種錯誤觀念就可能大有市場。而低估個別成功案例中外部力量的重要性,有可能付出高昂的代價。

邁克爾·劉易斯根據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工作的經歷,於1989年出版了《說謊者的撲克牌》,描繪了華爾街金融操縱的新浪潮如何改變世界。劉易斯很清楚,在華爾街其實有一個更真實的版本,其主題就是運氣。他想說明的是,成功常常被合理化,人們不喜歡聽到自己的成功被說成是運氣好,因此不願承認隨機事件,即機遇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低估了運氣對他們的成功作用。而實際上,隨機事件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天賦和努力等特質確實非常重要,但由於爭奪社會大獎的競爭異常激烈,要確保勝利,僅靠天賦和努力是不夠的。在幾乎所有情況下,好運氣都很有必要。市場上最大的贏家大多數都非常有才華,並異常勤奮,但許多同樣有才華且勤奮的人卻從未獲得顯著成就。

隨機事件總是很重要的。在某些方面,其重要性在最近幾十年裏變得愈發明顯。這種強化的一個原因被經濟學家菲利普·庫克和羅伯特·法蘭克稱爲“贏家通吃”市場。這些市場經常出現在最有能力的人能夠憑藉技術力量迅速擴張的領域。技術在其他領域也創造了類似贏家通吃市場,包括法律、醫療、體育、新聞、零售、製造,甚至學術界。在這些領域,新的生產和通信方式擴大了機會事件的影響,大幅拉開了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差距。所謂的贏家通吃指的是,市場競爭到最後,勝利者獲得所有的或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失敗者往往被淘汰出市場,無法生存。

我們或許可以說努力程度比別人多1%、才華也比別人多1%,那麼應該多得1%的收入,但要將這些微小的表現差異轉化爲千萬倍的收益差異時,機會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少數贏家獲得的巨大回報吸引了大量“參賽者”進入市場,參賽者越多,運氣因素就變得越關鍵。

雖然很多參賽者在才華和努力程度上都接近頂尖水平,但其中一些人註定比其他人運氣好。運氣對“比賽”的影響雖然很微弱,但兼具才華和努力的一些人,確實敗給了那些同樣兼具才華和努力卻在運氣上略勝一籌的競爭對手。正如我們所見,對這一特定比賽的結果模擬1,000次,只有極少數的優勝者在技能和努力程度的綜合水平上高於其他選手。

微小的隨機因素的力量

微不足道的隨機事件對人生軌跡的影響比大多數人意識到得更大。那些看似微小的隨機事件,通過不斷累積,就會產生積累優勢,造成了馬太效應,從而擴大爲贏家通吃。馬太效應的說法源於聖經中《馬太福音》裏的一節:因爲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富裕;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個詞最先由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提出,用來描述看似微小的事物導致的連鎖反應。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 ( 如金錢、名譽、地位等 ) 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社會學家、《六度分隔》的作者鄧肯·瓦茨的研究結果表明,許多歌曲、書籍或電影能夠大獲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第一個評論者碰巧喜歡它們。當然,高品質的作品更容易在初期獲得正面評價,甚至在初期評價很負面的情況下獲得成功。但是,大多數作品的主觀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有一些人能成功,僅僅是因爲第一位公開表達意見的人剛好來自評論分佈曲線的右半部分。也就是說,許多作品和作者的成功,多少是靠運氣造成的。

隨機事件能夠通過影響一個人的專業選擇來決定他的職業軌跡。比爾·蓋茨出生的時間和環境,讓他能夠刻意學習編程技術。後來他被問到有多少和他同齡的年輕人在上大學之前擁有與他相似的經歷,他說:“全世界不可能超過50個。我在年輕時就能夠擁有別人沒有的優越條件接觸到軟件開發,全都是因爲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幸運事件。”如果沒有如此深厚的軟件編程造詣,比爾·蓋茨不可能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長期不懈的努力與豐富的專業知識並不能完全解釋它的成功。他在其他重要方面都很幸運。

對於比爾·蓋茨而言,最幸運的地方在於IBM對其個人電腦銷售的悲觀預期。如果IBM預見到了一觸即發的爆發性增長,絕不會允許微軟保留MS-DOS的所有權。微軟很幸運,對每個操作系統收取的版權費用,變成了它巨額盈利的最大來源。如果這一系列低概率事件中的任何一件沒有發生,都不會有今天的微軟。如果比爾·蓋茨出生在1945年而不是1955年,如果他的高中沒有一臺能夠提供即時反饋的計算機終端,如果IBM與數字研究公司達成協議……比爾·蓋茨都幾乎肯定永遠不會獲得像今天這樣巨大的成功。

無數的例子都證明了看似微小的隨機因素的力量,可以極大地改變人生軌跡。承認看似微不足道的實際事情往往很重要,但並不是說成功的人生與天賦和努力無關。在競爭最激烈的領域,那些做得好的人幾乎都是很有可能並且十分勤奮的。正如查理·芒格所說的,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那個東西。也許對於渴望取得物質成功的人來說,最有用的建議是,在一個別人重視的事情上積累深厚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並不是來自運氣,而是來自數千小時的艱苦努力。但隨機事件也很重要。在許多領域,如果沒有極好的運氣,幾乎不可能取得成功。

運氣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微小的隨機事件可以輕易打破比賽的平衡,並在這個過程中導致巨大的財富差異和成敗之分。運氣之所以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定程度上是因爲競爭中的風險明顯增加了,而競爭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總是取決於隨機事件。

高度競爭的市場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19世紀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就曾指出,交通工具的進步使各個行業最優秀的製造商如虎添翼。例如,鋼琴製造之前是高度分散的行業,因爲鋼琴運輸成本昂貴,除非產地與客戶非常接近,否則航運成本很快會讓人望而卻步。但隨着公路鐵路運和系統的發展,運輸成本急劇下降,每個生產步驟也更加集中。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只有少數幾家最好的鋼琴廠商存活了下來。當運輸成本急劇下降,曾經在某個區域市場扮演壟斷者角色的廠商們就會爲了生存而彼此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即使是十分微小的成本或質量優勢也可能是決定性的。

許多環境變化的作用類似於運輸成本的降低,如關稅壁壘的降低和更好的通信技術。或許比這些都更重要的是,產品價值越來越多地取決於產品蘊藏的理念。理念沒有重量,運輸無需成本。這些變化有助於解釋表面類似的個體之間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以及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這種收入不均的愈演愈烈。毫無疑問,在一個又一個的行業裏,那些最厲害的角色無不借助科技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網絡效應是指產品價值隨着購買這種產品及其兼容產品的消費者的數量增加而不斷增加。網絡效應有時會讓一個公司的短暫優勢擊敗對手的其他優質產品。網絡效應值得特別強調,是因爲它們可能是贏家通吃型競爭中最重要的隨機性來源。當我們讀到暢銷書或者看到熱門電影時,交流的機會數不勝數。但每年出版的無數圖書和上映的無數影片中,只有極少數能夠登上熱銷榜。

一本書是否暢銷取決於許多因素,或許最重要的是內容質量。但它們的作者可以證明,很多好書永遠無法登上暢銷書榜。一本內容既定的書,如果是由暢銷書作家寫的,就更有可能再次暢銷。有相當比例的暢銷書之所以能夠暢銷,是因爲一開始就幸運地碰到了喜歡它們的書評人。客觀來看,很多暢銷書未必比那些不暢銷的書更出色。由此就有可能形成“贏家通吃市場”。

根據法蘭克的研究,贏家通吃市場普遍顯示出兩個顯著的特徵:第一個顯著特徵是,回報取決於相當實力而非絕對實力;第二個顯著特徵是,回報往往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頂級玩家手中。技術力量的一部分在導致收益集中的同時,發揮了補充作用。正如克里斯·安德森在2006年出版的《長尾理論》一書中解釋的,數字技術使得小規模製作音樂、書籍、電影和其他很多商品在經濟上更可行。安德森的長尾理論和贏家通吃理論都抓住了技術改變了人們的選擇這個重要事實。但初步證據表明,贏家通吃理論與我們跟蹤觀察到的趨勢聯繫更加緊密。

近年來CEO薪酬的發展趨勢表明,能力的微小差異是如何轉化爲巨大的收入差異的。一家年收入100億美元的公司將它的CEO人選範圍縮小至兩個,其中一個僅比另一個優秀一點點,卻足以導致公司股價發生3%的搖擺。微小的稟賦差異將轉化爲額外的3億美元收入,即使給那個稍微優秀的CEO1億美元的薪酬,仍然是筆值得做的交易。就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大公司的CEO薪酬還只是普通工人的42倍,今天則是後者的400倍有餘。所以,我們再次看到,看似微小的隨機事件雖然對絕對錶現影響微乎其微,其重要性卻在與日俱增。顯而易見,加劇的競爭,放大了贏家的力量。

隨機事件是決定性的

雖然在比賽中運氣只能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但贏家幾乎永遠是所有選手中最幸運的。在比賽中,要想打敗衆多參賽者就不能出任何差錯。這就意味着,即使運氣只決定了整體表現的很小部分,倒黴的人肯定成不了大贏家。一件怪事現在發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與在某個時間發生在某人身上的可能性,這之間的巨大差異,會讓我們直覺認爲它是高度不可能的。

一個人的生活大多數時間都在平淡中度過,然而事實上,幾乎每個人活得足夠久的人,都會見證一系列不可思議之事,而其中大部分是在任何特定時刻都極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當把它們串聯起來,它們看上去就變得可能了。在足夠長的時間跨度內將足夠多此類事件串聯起來,那些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就會突然變成必然要發生的了。連續拋硬幣20次朝上的概率約爲0.000,001, 這意味着你嘗試100萬次就一定能遇到一次。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大多數事件都是一系列複雜事件組合的結果,所以在要經歷數百萬件事的正常人生中,必然會遇到一些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在比賽中,隨着參賽者數量的增加,隨機事件很可能是決定性的。在這樣的比賽中,運氣的作用類似於風對某些田徑項目的影響。在田徑領域,創世界紀錄是最高級別的體育成就。無一例外,這些運動員都有與生俱來的超凡天賦,以及忍受多年嚴格訓練的意志力。即使這樣,機會的變化莫測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創記錄,必須萬無一失。

運氣的內在隨機性,意味着技能最高的選手是不可能比其他所有人更幸運的。有大量的參賽者,就必然有很多與最高水平接近的人,其中至少有一些將會非常幸運。所以,即使運氣只決定成績的一小部分,大型比賽的獲勝者也很少是最優秀的選手,而通常是最幸運的那個。

在一個模擬實驗中,獲勝者平均運氣得分爲90.23,78.1%的獲勝者其天賦和努力的總值並不是最高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有幾個人的天賦和努力總值比獲勝者高。如果模擬展示的隨機事件的重要性挑戰了我們的直覺,至少有一部分是因爲我們的感覺是正確的,即成績更多地取決於能力和努力,而不是小的隨機事件。現實與直覺發生衝突,是因爲在任何特定的實例中,即使是高度不可能的事情也會變得有可能,只要有足夠的概率允許它們發生。

如果競爭結果幾乎完全取決於能力和努力,直覺告訴我們,那些最有天賦和最努力的人將幾乎不可避免的佔據上風。而實際上,任何競爭激烈的領域內的獲勝者,幾乎永遠都是天賦很高並不斷自我鞭策的人。決定經濟上最大贏家的比賽總是吸引着大量的參賽者。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人中之傑,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最終勝出的人要不是因爲超乎尋常的好運氣,可能根本不會奪冠。

經過自然選擇的人類神經系統不是以快樂而爲目標,而是鼓勵能夠促進生存和繁殖的行爲。相信自己註定能贏得任何比賽的人,可能會去參加更多他們本不應該參加的比賽,從而遭受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而極度傾向於把失敗歸因於運氣不好的人,可能無法接受改善未來業績所必要的各種反饋。這兩種傾向都不利於種群繁衍。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真正的專業知識往往是成功的必要前提。這時,順其自然就變成一個糟糕的策略。幾乎在任何領域,要成爲專家,數千小時的艱苦訓練都是必須的。如果過分看重運氣的重要性,就會輕易找到藉口來偷懶,寄希望於命運之神的垂青。而相信天賦和努力決定一切,會使人更加容易直面艱難挑戰,這種前提下,否認運氣的重要性就是明智的選擇。

無論如何,想要長久地享受好運氣,從一個成功走向一個人成功,就要正確認識運氣。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因爲成功需要運氣,但運氣是稀缺的。足夠的智慧和足夠努力,只是決定了成功的下限,成功的上限則由運氣決定。平衡這些看似矛盾的想法,可能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然而,具有一流智力的檢驗標準是,能否在頭腦中同時持有兩種對立的觀點,還仍然擁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當我們時刻以敬畏未知的態度努力從經驗中汲取教訓而不妄自尊大;當我們心懷感念善待人生、股市中經歷的人和事,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謙卑;當我們懂得了解自身無知並無有損顏面因此兼聽則明篤實好學;當我們學會在充滿混亂意志人性缺陷的主觀世界裏保持一貫客觀態度,而非人云亦云或屁股決定腦袋——如此,在這個絕大多數人成爲輸家的主觀世界或客觀真相里,我們可能會因此離成功更近一些。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