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迪森股份:2023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96.11% 拟每10股派1.2元

迪森股份:2023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196.11% 擬每10股派1.2元

證券時報 ·  04/17 20:23

證券時報網訊,4月15日晚間,迪森股份(300335)發佈2023年年報,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3.66億元,同比增長19.49%;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5170.27萬元,同比大增196.11%;基本每股收益爲0.13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2元(含稅)。

報告期內,迪森股份堅守“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的核心戰略定位,主要業務覆蓋三大領域:新能源及清潔能源應用裝備(B端裝備)、清潔能源投資及運營(B端運營)及智能舒適家居製造及服務(C端產品與服務)。

其中,新能源裝備業務作爲公司能源裝備業務的重要支柱,現已成長爲公司業績的確定性增長點。通過不斷拓寬產品線和服務領域,公司成功將業務範圍從單一產品拓展至多元化、綜合性的新能源裝備,實現了從單一業務點到多元化業務集群的跨越。

憑藉30年能源裝備生產製造強大的“基因”、優質的產品品質、高效的交付能力以及2.1萬平方米新能源生產廠房的強大產能支撐,公司快速拓展能源合作“朋友圈”,在長晶爐結構件、專用壓力容器、氫氧分離裝置等產品領域已成爲多家新能源頭部企業合作伙伴,實現了新能源板塊橫向多品種複製及縱向產業鏈延伸的佈局,推動新能源裝備業務從1到N逐步壯大的進程。報告期內,公司榮膺江蘇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頒發的“規模突破獎”,標誌着迪森裝備規模化發展邁上新臺階。

作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迪森股份始終秉持技術創新與深度挖掘客戶需求的雙驅理念,踐行研發創新。公司不僅擁有國際領先的CNAS能效實驗室、晗差實驗室和風洞實驗室,還打造了一支專業從事研發和創新活動的研發團隊,團隊成員涵蓋了能源數智化、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同時與多家知名科研院所組建了“產、學、研”創新聯盟,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成功構建起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同時,公司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堅持以卓越的企業標準推動產品質量的持續提升,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和聯盟標準的編制和修訂工作,爲行業技術標準化、規範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目前,公司主導或參與編寫43項暖通行業相關的國家、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還參與了10項能源裝備產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編制,爲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擁有知識產權合計495件,其中發明專利76件,PCT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298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5件,外觀專利55件。其中報告期內,公司新增授權知識產權83件,其中發明9件,實用新型專利55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9件,外觀專利10件。

展望未來,迪森股份表示,公司將牢牢把握“碳達峯、碳中和”的發展機遇,立足“構建智慧能源、打造生態經濟”的發展使命,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爲核心驅動力,以現有技術資源和裝備製造能力爲依託,推動公司B端業務向新能源裝備製造、智慧能源管理發展,推動C端業務圍繞“冷、暖、風、水、智”智能聯供系統打造綠色低碳的人居環境,不斷夯實“能效專家”的形象定位。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