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寒冬中首年盈利,和铂医药做对了什么?

寒冬中首年盈利,和鉑醫藥做對了什麼?

醫藥魔方 ·  04/01 08:07

2022年進行系列改革調整的和鉑醫藥,在去年的全球生科寒冬裏已經憑藉自主造血迎來了業績“高光”。

3月28日,和鉑醫藥發佈了2023年業績。報告期內,得益於授權合作,和鉑醫藥實現總收入同比增長119.9%至8950萬美元(2022年總收入爲4066萬美元),全年總盈利2276萬美元;當前公司現金結餘約14億元。

這是和鉑醫藥成立8年,港交所上市3個財年以來首個盈利的財年。

過去一年,港股18A扭虧爲盈的生物藥企增多。從表面上看,和鉑醫藥此番扭虧爲盈主要依靠持續強勁的產品對外合作,但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其獨特的抗體技術平台價值和對創新的追求

2022年下半年寒冬來臨時,和鉑醫藥是率先做出變革的藥企之一。在組建Harbour Therapeutics和諾納生物兩個子品牌後,和鉑醫藥開啓了產品管線開發和技術平台賦能雙輪驅動的商業模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和機警地應對,讓和鉑醫藥在裁員、精簡規模、重組業務成爲行業常態的2023年,提前走出了困境。

對於變革之後的和鉑醫藥來說,這是一個頗爲成功的開局,足以證明其創新商業模式的造血能力。但透過業績,我們不難發現,它並不會止步於此。以諾納生物爲抓手,和鉑醫藥的眼光已經看得更爲長遠。

強勁的對外合作,源自創新底蘊

2023年,是中國創新藥BD出海的大年,也是和鉑醫藥對外合作收穫的一年。

據醫藥魔方統計,中國創新藥產業在2023年達成了103筆BD出海交易(交易對象爲創新藥、微創新、生物類似藥和技術),首付款總計35.26億美元,總交易金額達420.68億美元。

如果將時間拉長至2021至2023年三年時間,在217項的BD出海交易裏,和鉑醫藥以12筆交易位列授權轉讓方第一名。從有披露交易金額的BD交易來看,和鉑醫藥總交易金額達25.74億美元。

其中,2023年是和鉑醫藥對外授權表現最好的一年。開年不久,它就憑一款創新雙抗B7H4 x 4-1BB(HBM7008)與Cullinan Oncology達成了超6億美元的合作。這也是全球首個B7H4 x 4-1BB雙抗。另外,和鉑醫藥子品牌諾納生物也在這一年將HBM9033授權給ADC龍頭企業Seagen(輝瑞)。根據協議,諾納生物將獲得5300萬美元預付款和近期付款,及最高達10.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諾納生物還有資格從淨銷售額中獲得從高個位數到高十位數不等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衆多的交易,帶來的是和鉑醫藥實實在在的業績突破。2023年業績裏,和鉑醫藥就表示總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與輝瑞、Cullinan Oncology和科倫博泰的授權合作。

短短一年間便打了翻身仗,和鉑醫藥的速度和表現,不免讓人驚訝和好奇。但深究起來,答案或許在和鉑醫藥成立之初就已寫下。

2016年和鉑醫藥成立時,創新和國際化便刻在了其骨子裏。也正因此,對平台技術創新升級的不斷追求和開發具有差異化的創新管線,成爲了它日後發展的重中之重。

和鉑醫藥現有的全人源抗體技術最早來自於荷蘭生物技術公司Harbour Antibodies。通過收購該公司獲得Harbour Mice平台後,和鉑醫藥在此基礎上構建了Harbour Mice全人源轉基因小鼠平台,免疫細胞銜接器(HBICE)平台和單B細胞克隆篩選平台。

對於一家生物製藥公司而言,抗體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技術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家藥企能否開發出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產品管線。然而現實中,並非每家藥企都能自行搭建從抗體早期發現到篩選的抗體技術平台,即使是MNC。

隨着全球抗體開發技術步入全人源化時代,和鉑醫藥自然也深諳其道。其全球唯二的全人源小鼠平台Harbour Mice,便因其可以產生全人源的、親和力成熟的、具有優良成藥性的單克隆抗體以及新型抗體等優良特性,成爲推動和鉑醫藥研發最有力的引擎之一。

技術難度的掣肘導致全球範圍內成熟的重鏈抗體平台少之又少。和鉑醫藥研發的僅重鏈抗體平台Harbour Mice HCAb平台是全球第一個產生、並應用於治療性抗體發現的HCAb轉基因小鼠平台。

因爲平台的價值和稀缺性,和鉑醫藥陸續收穫了來自全球諸多藥企的合作。2022年成立諾納生物這一子品牌後,便由它更多地承擔起這一角色。截至2023年,諾納生物已與超過50個來自全球的跨國藥企、生物技術公司和科研學術機構等建立合作,將Harbour Mice平台應用於超過200個研發項目。其中超19個基於H2L2和HCAb平台開發的項目已經進入到臨床開發階段。

孵化企業、打造生態圈,和鉑醫藥的新探索

事實上,和鉑醫藥發展的前六年裏,主要是依託自有平台技術,通過自主研發構建產品管線。直到2022年下半年,提前嗅到寒冬氣息的和鉑醫藥,決定最大化平台的價值,率先做出調整和轉型,這才有了去年一系列的對外授權與合作。

從那時起,和鉑醫藥就不再將自身侷限爲一家常規意義上的創新藥企,而是以平台技術爲根基,不斷探索新生態

2023年,一家名爲HBMAT的創新生物技術公司完成了種子輪融資,其背後的資方之一正是和鉑醫藥。HBMAT由和鉑醫藥與哈佛醫學院附屬波士頓兒童醫院於2019年合資成立,此次融資資金主要用於推進治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AH)和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的創新抗體療法研發,其主要候選項目正處於IND-enabling階段。

這是和鉑醫藥在孵化創新企業上的一次嘗試。放眼整個行業,一家創新藥企親自下場做CVC的情形時至今日也不多見。但對這家平台化公司而言,卻是順理成章。

和鉑醫藥的另一模式探索,則是以諾納生物爲先行軍。作爲和鉑醫藥轉型的產物,諾納生物一誕生就勾起了外界不少好奇心。

從業務模式來看,Harbour Therapeutics和諾納生物各司其職,前者主要承擔產品開發以及基於產品/項目的全球合作與授權,後者則是通過核心技術平台賦能全球生物藥創新,旨在打造創新生態圈。在此過程中,諾納生物將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同觸及全球創新最前沿。

但想實現這一互助共贏的目標並非易事。這就要求諾納生物的抗體平台不僅要具備覆蓋多領域多賽道的能力,還要對細分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

於是,諾納生物成立之後的一大重心就是升級原有的全人源抗體H2L2平台及全人源重鏈抗體HCAb平台,衍生出包括新一代免疫細胞銜接器雙抗平台、整合的抗體偶聯藥物(ADC)開發合作平台、mRNA遞送雙抗平台、HCAb+CAR高通量篩選平台等在內的2.0版核心技術平台體系,並依託這套平台體系,提供“Ab+”合作,助力雙抗、ADC、細胞治療和mRNA等藥物研發。顯然,諾納生物的業務模式以創新平台及技術爲核心,並不同於普遍認知中的CXO模式。

成立不到一個月,諾納生物就與Moderna和Dragonfly分別達成兩筆合作,成爲其創新變現能力的最好註腳。

而在過去一年的自主造血上,諾納生物也的確不負所托。合作伙伴中不乏Seagen、科倫博泰、百濟神州、Moderna等各個領域的頭部玩家,合作對象涵蓋多抗、ADC、核酸藥物等多種藥物類型,總計超過30個合作項目在推進。

其中,圍繞着ADC藥物的開發和合作,是諾納生物在打造創新生態圈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近兩年,ADC藥物無疑是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最熱門的領域。而在該藥物的研發中,抗體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鉑醫藥的全人源抗體就像是生物醫藥領域的“芯片技術”,可以打造出更優的“芯片”。

因此,諾納生物的創新技術和產品也獲得了映恩生物、Mythic Therapeutics、啓德醫藥等衆多明星ADC企業的青睞。值得注意的是,諾納生物與映恩生物合作的臨床前ADC產品在去年7月授權給了百濟神州。

2023年年末,諾納生物將HBM9033授權給ADC龍頭企業Seagen(輝瑞),更被其視爲Harbour Mice平台及該平台在ADC生態圈業務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和鉑醫藥的未來,不設限

寒冬之下,大多數藥企都在收縮過冬,和鉑醫藥亦不例外。但憑藉及時改革的魄力和眼光,它也得以順勢而爲,乘上創新藥BD合作的東風,同時獲取足夠的資金反哺另一核心業務——創新產品管線開發。

截至2023年,和鉑醫藥已經利用自身平台搭建了超過10款專注於腫瘤與免疫性疾病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差異化創新管線。

其中,巴託利單抗(HBM9161)是和鉑醫藥進展最快,也是最核心的產品之一。今年3月份,巴託利單抗的一項III期臨床研究結果刊登在了國際頂級醫學期刊JAMA Neurology(影響因子:29)上,研究數據顯示了其在治療重症肌無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不俗實力。

在此之後,和鉑醫藥還有十數條產品管線正在路上。有望最快接棒的普魯蘇拜單抗(HBM4003),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全人源重鏈CTLA-4抗體。目前,無論是單藥還是聯合PD-1用於黑色素瘤、肝細胞癌等適應症處於臨床II期階段,有潛力引領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的發展。

和鉑醫藥在開發FIC/BIC管線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目前,除前述代表產品外,和鉑醫藥還有HBM9027, HBM7004, HBM9014等多項創新項目均處於Pre-IND階段。

其中,HBM1020是進展較快的管線,這是一款由和鉑醫藥Harbour Mice H2L2轉基因小鼠平台開發的靶向B7H7的全球首創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因其創新的生物學機制,該產品有望爲難以從PD-(L)1抑制劑中獲益的患者(尤其是PD-L1陰性/難治性患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抗腫瘤治療方法。目前,HBM1020正在美國進行Ⅰ期臨床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前兩個月,和鉑醫藥HBM1007和HBM1022兩款產品管線獲得美國FDA的IND許可。HBM1007是由Harbour Mice平台開發,靶向CD73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HBM1022則是一款利用和鉑醫藥抗體集成平台開發的針對G蛋白偶聯受體(GPCR)CCR8的單克隆抗體,有望在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等CCR8陽性的調節性T細胞富集的多種實體瘤中顯示治療潛力。

腫瘤之外,和鉑醫藥也踏足了這兩年熱門的自免領域。HBM9378這款產品便是和鉑醫藥與科倫博泰共同開發的新一代抗TSLP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雙方共同享有其全球權益。截至目前,該產品針對中重度哮喘患者的臨床試驗正處於Ⅰ期階段。

誠然,依託創新的差異化產品管線和持續強勁的對外合作,和鉑醫藥已經在穩健成長和研發高風險中找尋了一條平衡之路,並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而放眼未來,中國創新藥產業BD仍舊是大勢所趨。據醫藥魔方統計,2024年截至3月28日,總計達成了16筆BD出海交易(交易對象爲創新藥、微創新、生物類似藥和技術),總交易金額達40.67億美元。

和鉑醫藥對外合作的迅猛勢頭,已在新一年延續——諾納生物與生物技術公司Boostimmune於今年2月份簽訂合作協議。通過此次合作,諾納生物的ADC創新生態圈打造也再下一城。Boostimmune將利用諾納生物專有的Harbour Mice H2L2(雙重、雙輕鏈)抗體平台開發針對創新靶點的ADC療法。

除此之外,諾納生物的重鏈抗體在結構上的靈活性,也催生了不少新的應用場景,這意味着擺在諾納生物面前的將是更加廣闊的市場。眼下,諾納生物在覈酸藥物、AI製藥、多抗等賽道上皆有佈局。其中,核酸藥物更是被業內認爲有望接棒ADC藥物,誕生百億BD。

不難看出,對於和鉑醫藥而言,這場創新徵途才剛剛開始。Copyright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歡迎轉發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時請在顯要位置標明文章來源;如需轉載,請給微信公衆號後臺留言或發送消息,並註明公衆號名稱及ID。免責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爲決策內容,醫藥魔方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