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2023 年,公司整體收入基本持平,但是邊際改善趨勢明顯,主要得益於客戶定點自2023Q3 開始逐步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明顯提升,主要得益於原材料成本下降、技術降本、期間費用率下降等因素。
展望未來:①公司持續聚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先發優勢明顯;②公司培育低空飛行器等前沿領域作爲增長新動力,低空經濟賽道有望爲新能源動力域產品打開全新成長空間。
事件
2023 年,公司實現營收19.63 億元,同比下滑2.12%,歸母淨利潤0.82 億元,同比增長234.78%;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31 億元,同比增長208.51%。
其中Q4 單季度實現營收7.03 億元,同比增長11.80%,歸母淨利潤0.39 億元,同比扭虧;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26 億元,同比增長189.70%。
簡評
收入邊際改善趨勢明顯,核心產品收入基本穩定2023 年收入基本持平,但是邊際改善趨勢明顯。①2023 年,公司整體收入基本持平,主要由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較爲激烈,比亞迪、埃安、理想等車企貢獻了行業主要增量,公司潛在客戶正有序開拓中,尚未形成大批量供貨。②2023 年Q1-Q4 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爲-26.86%、-10.42%、6.25%、11.80%,邊際改善趨勢明顯,主要受益於定點客戶放量:2022 年,公司採用扁線電機方案的“集成芯”六合一驅動系統獲得吉利汽車、上汽大通、江淮汽車、東風汽車、合衆哪吒等衆多車企定點,新能源汽車多合一動力系統產品從定點到量產週期較長,2023Q3 開始公司的客戶定點逐步放量。
核心產品收入基本穩定。分產品來看,公司核心產品收入保持基本穩定,其中電源總成、電機控制器、電驅總成業務分別實現收入6.27、6.24、5.81 億元,同比分別-6.60%、+8.16%、+3.92%,合計佔公司整體收入的93.34%;電子油門踏板及其他、DC-DC轉換器、電機、車載充電機業務分別實現收入0.86、0.19、0.15、0.11 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3.69%、51.46%、41.52%、47.86%, 這些業務收入規模較小,合計佔公司收入比重6.66%,波動較爲明顯。
原材料成本下降、技術降本、期間費用率下降推動盈利能力提升2023 年,公司毛利率、淨利率分別爲17.06%、4.20%,分別同比增長0.84、2.97 個pct。
毛利率提升,主要由於:①公司產品原材料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磁鋼、硅鋼片、漆包線以及鋁質結構件等,2023 年以來大宗物料價格有所回落,根據百川盈孚、Wind,2023 年國內硅鋼、鋁(A00)平均價分別爲18,699.63、5,411.91 元/噸,同比分別下滑9.71%、6.20%。②公司持續聚焦新能源汽車核心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技術研發及迭代,降低了產品成本。③公司充分發揮供應鏈管理能力,加強與供應商的夥伴關係,實施聯合研發策略,實現聯合降本,以應對市場競爭的成本壓力。
淨利率提升,主要由於:①毛利率提升;②期間費用率13.20%,同比減少0.23 個pct。其中,銷售、管理、財務和研發分別爲2.09%、3.37%、0.32%、7.42%,同比分別-0.23、+0.24、-0.28、+0.05 個pct。公司應攤入銷售費用中的股權激勵費用減少,因此銷售費用率有所下降;銀行存款利息增加,因此財務費用率減少。③2022 年公司計提威馬、雷丁等項目信用減值損失1.10 億元,因此淨利潤基數較低。
公司新能源電動車領域技術先發優勢明顯,培育低空飛行器等前沿領域增長新動力公司核心產品技術先發優勢明顯,產品持續迭代:①電源總成:根據NE 時代,2023 年公司車載電源總成的裝機量爲45.52 萬臺,國內市場份額6.5%,居Tier1 供應商前3 名。在電源產品配套車型進一步增加的同時,公司已推出基於800V 高壓架構的高功率密度第三代電源總成產品,其在體積、效率、電磁兼容、功率密度、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並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爲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奠定了基礎。②電機控制器:
2023 年公司電控裝機量爲33.1 萬臺,國內市場份額4.0%,居Tier1 供應商第四名。公司與上汽大通,一汽大衆,吉利等均有項目推進,並且完成了吉利遠程商用車、林德叉車、諾力叉車、比亞迪電摩等項目定點。③電驅總成:公司依託“集成芯”技術方案,在滿足小型化、輕量化、低成本等產品要求的同時,提升了功率密度,提高了產品使用壽命,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2023 年,公司實現了六合一動力系統的自動化、規模化、平台化生產;研發高功率密度的第三代電源系統,並在本年實現高度自動化的批量生產;完成了高壓油冷技術的第四代驅動系統的方案設計,2023 年實現了產品驗證。
公司培育低空飛行器等前沿領域增長新動力。基於驅動系統和電源系統的小型化、輕量化、平台化、集成化的優勢,公司正全面洞察其它細分領域的電動化發展趨勢,比如低空飛行器、農機、勘探、船舶等行業,並積極構建各細分領域系統化解決方案,培育公司在各細分領域增長新動力。展望未來,伴隨着農機、勘探、船舶、低空飛行器等行業電動化時代的到來,新能源動力域產品的下游應用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展,尤其是低空經濟賽道有望爲其打開全新成長空間。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電驅動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在單管並聯方案方面具有技術領先優勢。
展望未來,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公司有望依靠更高性價比、更高能量密度的產品持續提升市場份額和拓展市場。不過,2023 年10 月30 日,公司發佈《關於向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公告》,面向公司核心管理和研發人員439 人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預計會在2024 年產生較多股份支付費用。
因此,我們預計2024-2026 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爲68.45、126.39、161.49 百萬元,同比分別-16.89%、+84.66%、+27.77%,對應PE 分別爲64.07、34.70、27.16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分析
①產業政策調整及行業面臨的風險: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支持行業,有望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行業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電池、大宗物料等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電價政策的變化等,可能會導致新能源汽車行業產銷量波動,從而對公司的產品需求產生影響。
②公司客戶需求波動及產品競爭加劇風險:一方面,傳統燃油車企推出較大力度的促銷政策,潛在消費者短期可能被燃油車產品銷售分流;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差距較大,特斯拉、比亞迪、廣汽埃安等銷量領先的車企目前還不是公司客戶,因此公司產品銷量可能產生波動。
③客戶信用風險:儘管公司現有客戶主要爲整車廠商及部分專用車廠商,與公司合作時間較長,信譽良好、資金實力較爲雄厚,應收賬款可回收性較強,但仍不排除個別客戶出現經營困難,導致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的風險。
④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作爲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較大,核心人才的流失將對公司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