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光伏企业"出海"不易 业内人士:市场前景依然向好

光伏企業"出海"不易 業內人士:市場前景依然向好

證券時報 ·  03/28 15:28

2023年,我國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5.4億千瓦,增長54%;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正式超越水電,成爲全國裝機量第二大電源形式;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量佔全球比重均超過80%,在全球的領先優勢更加穩固。與此同時,光伏企業間激烈的競爭、海外市場貿易的諸多限制、部分海外經濟體能源政策出現搖擺等,讓2024年的中國光伏產品出海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過去一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保持高增長態勢的同時,光伏組件價格也有明顯下降。

“去年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會激發出更大的需求。”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光伏組件呈現“量增價減”的主要原因就是作爲原材料的硅料產能釋放和價格下降,導致光伏組件也跟進降價。

根據晶科能源公告,2023年公司全年組件出貨量同比增長76.4%,達78.5吉瓦,位列行業第一。展望未來市場前景,錢晶認爲,整體市場的基本面向好,但光伏裝機量增速會有所放緩,“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每年都50%以上的增長,連續幾年的超高增長以後,放緩一點是正常的,未來全球裝機量還是會以每年20%的增速繼續成長。同時除了需求,光伏還要配合儲能發展的節拍。新型儲能是建立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關鍵,是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解決的關鍵。光儲一站式方案將前景無限。”

隨着地緣衝突和經濟復甦放緩,去年開始部分海外國家的能源政策有所調整,化石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有所增加,一些市場機構認爲政策方向的調整也會影響到光伏裝機量。

“部分國家能源政策有所波動,但它們中長期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並未改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上指出,世界各國資源能源稟賦不同,能源轉型的基礎和方式、面臨的困難均有所不同。相信各方會更加堅定地朝着脫離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安全水平的方向前進。

對於中國光伏企業來說,除了市場基本面的變動,如何衝出海外國家的貿易壁壘亦是一項挑戰。近年來,不少中國光伏企業紛紛選擇“出海”建廠,試圖規避風險。

“客戶只會爲你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發電性能而溢價買單,不會因爲你是海外生產就願意多付一分錢。所以海外工廠的產品除了維持同樣規格質量水準,也必須和國內製造一樣具備成本競爭力。”錢晶表示,放眼全球,地緣穩定的地區很多,但並非所有地區的要素成本都有競爭力。在海外建廠確實能規避部分政策限制,但關鍵仍然在於保障產品質量、技術的同時,如何繼續做到具備成本優勢。

據她介紹,晶科能源的海外建廠經驗是注重每個工廠的運營績效營,最終公司要實現從全球營銷到全球製造到全球投資。

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從專家學者到業內人士都一致認爲,在綠色化、低碳化的發展趨勢下,光伏發電的前景光明。未來,進一步推進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創新依然是重中之重。

“光伏發電全面替代火力發電的前景非常光明,還將帶來新的能源革命。”中金公司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清華大學管理實踐訪問教授朱雲來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上表示,由於傳統能源使用成本受資源約束可能逐年上升,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劉振民對此表示,科技創新無論對於全球脫碳還是提升各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都至關重要。

從產品競爭力的角度,錢晶也指出,研發出新一代更高效率的產品,客戶甚至願意溢價購買。“光伏是生產資料,不是消耗品,產品能多發一度電,對客戶來說就是多賺一度電的錢。”

朱雲來指出,如果中國系統開展光電投資,在未來20年間,光伏的建造成本會逐年下降,整體投入可能從200萬億元降至100萬億元左右,平均每年投入約5萬億元至10萬億元,既起到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動能轉換的作用,又解決了碳排放問題。

在錢晶看來,當下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需要大力發展儲能技術,特別是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強、充放電效率和使用壽命更長的新型液冷儲能,增強電網的消納能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